股市之中,許多股評人士總是勸誡股民切忌追漲殺跌,應以觀望為主,這使一些股民往往駐足不前。其實,無論是股市大幅震蕩時,還是大盤橫向整理時,獲利機會仍然很多。關鍵在於抓住機會,善於在資金運動中獲得差價。
譬如在滬深股市近期的行情中,一些機構常常采用棄大盤、炒個股的運作方略。一天上漲5%以上的個股即使在下跌行情中也能覓得到。由於機構炒個股,一般持倉量都很大,進出需要一定的時間。股民若能以敏銳的觀察力,盡早發現,抓住機會追漲殺跌,還是可以獲利的。
做生不如做熟
時下股市流行一種古風,就是伯樂輩出。應該承認,股市中發現一匹黑馬,無疑挖掘到一口金礦。但對於中小投資者來說,發現一匹黑馬並騎上它,恐怕很不容易,所以“盲人騎馬”的悲劇比比皆是。中小投資者涉足股市,最好抓住一隻自己熟悉的,且股性比較活躍的股票進行運作。
具體做法是用一半的資金,專買一隻股票,高拋低吸。之所以堅持半倉,是可以在股票持續上升趨勢時,分批追加持有;在股價不斷回調且未知底部時,分批補入,以攤低成本。專做一隻股票的好處是,既避免了精力的分散無暇顧及,又不會因為個股無序炒作帶來此賺彼虧的結果,更可熟知其阻力位、支撐位,比較容易進出。
堅決果斷
堅決果斷是一種勇猛的作風。在關鍵時刻必須堅決果斷才能獲取大利。這種”關鍵時刻”並不是明碼標價,有人提示說現在是關鍵時刻了,再去表現堅決果斷。生活不是演戲,在戲中已經把一切都編排好了。
生活中隻有事後才會明確知道某個時間是關鍵時刻。當時,就在大家猶豫不決,舉棋不定時,做出果斷的決定並投入行動不是件容易事,往往是這種勇敢行為才能獲取大利。
猶豫不決是和堅決果斷相對照的。大多數股民都出現過這種情況:決定買入時,戰戰兢兢,猶猶豫豫,生怕後麵還有新低價;買入後提心吊膽,生怕下跌;決定賣出時,生怕賺少了,總想賣出最高價才覺滿意。
這種優柔寡斷在股市中是失敗者的軌跡。猶豫不決會使投資者喪失最有利的時機。比如在買入時猶豫不決,過一會後股價上升了,就會產生”還不如剛才買,還低點”的想法,以至於更猶豫,再次錯過新的機會。眼瞧著股價直線上升卻沒有收益。這種坐失良機的惡性循環在股市中屢見不鮮,幾乎人人都有過。不加改變是不能贏利的。
丟卒保車是撤退時的堅決果斷。當不幸買到高價後,股價卻開始了一輪下跌過程,這時需要”壯士解腕”的勇敢,堅決果斷地割肉了結,避免損失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