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位被套之後,補倉是一種常用的補救辦法。補倉可以有效降低持股成本,有利於在未來的上升行情中順利解套。“牛市賺錢,熊市賺股”,補倉也為投資者帶來了熊市賺股的機遇,一旦股價回升,容易反敗為勝。操作中,需注意其條件、方法和補倉的基本原則。
*補倉的前提條件
(1)目前股市已經真正見底、大盤沒有下跌空間。如果大盤已經企穩,可以補倉,否則,就不能補倉。
(2)股價已經嚴重超跌,並且已背離其內在價值。因超跌而使得股票具有投資價值或具有投機價值。
(3)被套的個股公司基本麵未出現惡化,也就是說,當初買入的理由依然存在。
(4)現價已遠低於當初的買入價。與當初的買價相比,已出現巨大跌幅,可以考慮補倉。若套的不深,則應考慮止損或換股。
*補倉的基本方法
(1)補倉要拉開價位,最好是在10%以上,如果5%左右,其中的手續費消耗太多,不僅增加了成本,而且遇到連續的下跌,很快就會因為手中無錢而陷入被動。還要注意的是,在連續陰跌時不要輕易補倉,一定要拉開價位,免得屢買屢套,搞壞了心態。
(2)可分批補倉,不輕易加量。第一次隻補原來倉位的二分之一,四兩撥千斤,照樣能攤低成本。其中的優越性不僅在於有效地利用了資金,更重要的是有了主動權,如果第一次二分之一的補倉仍然被套,那麼第二次的二分之一不僅是對整個倉位成本的降低,而且在局部上也是對第一次補倉成本的降低。再跌再補,能夠更進一步攤低成本,化被動為主動。
(3)補倉的目的是降低成本、減少損失,因此,不要奢望通過補倉來達到盈利的目的。補倉之後一旦出現反彈,就應考慮減虧出局。
*補倉的“三不原則”
(1)弱勢股不補。因為弱勢股既不能達到最終解套的長遠目的,又受股性不活躍的限製而無法獲取短線利潤,反而增加了資金的負擔。所以,補倉要補就補強勢股,不能補弱勢股。
(2)問題股不補。問題股常常容易爆出“地雷”,股價走勢常因此一蹶不振,對問題股的補倉,無疑屬於“明知山中有老虎,偏向虎山行”的冒險行為。
(3)暴漲股不補。這類莊票一旦莊家出局後,就會轉入漫長的下跌軌道中,往往是超跌之後再超跌,底在底下,很難有翻身的機會。
熊市尋找牛股
牛市中,十個股票九個漲,伸手一抓,便可抓到一個牛股。可是“牛短熊長”,如何抓住熊市中的牛股,卻沒那麼容易。
1997年下半年,大盤在瘋狂之後走上漫漫的價值回歸之路,絕大部分個股猶如太陽下山,走勢一天天暗淡,但國嘉實業(600646)1997年7月創出5.5元的低點後8月8日突破年線,發出買入信號,隨後該股逆風飛揚。
下半年在熊氣彌漫中牛氣十足,反複盤升。1998年4月已爬上46元的高位,分析該股走牛的原因可發現:該股流通當時僅1400多萬,符合股市倍增術中選股的“抓小原則”;該股1995年開始持續回調數年,累計跌幅巨大,符合大熊變大牛的規律;1996、1997年行情中漲幅有限,1997年7月的低點尚處數年來的低點附近,符合低價優先的原則。該股在上一輪牛市中無甚表現,在牛市中熊樣十足,便極有可能在這輪熊市中大發牛脾氣;
1998年大盤走勢平淡無奇,僅在3-6月9~11月出現反彈行情,操作難度極大。據當年的報刊調查,70~80%的人虧損。賺錢的人中,盈利比例低於20%的占了絕大部分。在自然條件惡劣的環境下,假如操作適當,依然可贏利。如方正科技(600601)在弱市中便大出風頭,該股1998年1月在8元附近見底,2月10日年線拐頭,當日股價突破年線,發出買入信號,隨後該股一路大漲小回,5月最高衝至34.99元。若能擦亮眼睛,仍然很易從成群的老熊中挖掘出這頭“猛牛”——1998年1~3月份,大盤及多數個股仍是綠色,但該股卻率先突破沉悶的氣氛,2月份股價拉出長陽,比大盤展開反彈的時間足足提前了一個多月。可見弱市中首先揭杆而起的個股往往能稱王稱霸。從8元起步,在16元多短線回調,隨後再度向上突破,最後在16元的基礎上再翻番。隻有先於大盤止跌企穩,在弱市中率先揭杆而起,便有可能成為先漲起來的少部分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