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習慣一旦在腦中形成,這種習慣就會自動驅使人們采取行動。例如,如果遵循你每天上班或經常前往的某處地點的固定路線,過不了多久,這個習慣就會養成,不用你花腦筋去思考,你的大腦自然會引你走上這條路。更有趣的是,即使你在動身之前是想前往另一方向,但是你若不提醒自己改變路線的話,那麼,你將會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又走原來的路線了。
在存錢方麵,你不必一開始就存很多錢,即使一周存100元或200元也比什麼也不存強,因為它是養成存錢習慣的方法之一。我們還要考慮,運用哪些方法才能養成存錢的習慣。
1.積攢零錢
很多人從孩子開始,就有很多零錢,卻不會想到要儲蓄。所以一定要不斷提醒自己把錢存起來。你可以給自己買一個小儲蓄罐,一有零錢,就立刻喂到它的肚子裏,用不了一兩個月,它可能就被脹得鼓鼓的了。
2.銀行儲蓄
不管你采取哪種儲蓄方式,你一定要鼓勵自己在做其他的事情之前,先將一部分錢付給自己——即把錢存到銀行裏。有人建議可以強迫儲蓄,就是一拿到薪水就先抽出25%存起來,長期下來,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當然,方式可以不加限定,但你務必要在規定的日子裏把錢存到銀行,以形成儲蓄的習慣。
3.為儲蓄設定目標
也就是如果你要存錢做什麼事情,建議你寫在紙上,並注明希望實現的日期。然後把它放到易看到的地方,使自己能時時看到目標,以起到提醒的作用。
4.不時回顧
不時地看到自己銀行的儲蓄在一點點增加,體會數字逐漸變大的喜悅。時間久了,你便會感受到金錢得來不易。這些錢都是自己獨立掙來的,一定要珍惜,不能隨意地亂花。
其實,要養成存錢的習慣,並不是想象的那麼難。每晚把所有你從飯店、超市和其他地方得來的零錢放入儲蓄罐。幾個星期後,你就會為你所有的可以存入儲蓄賬戶的錢而感到驚訝。
養成儲蓄的習慣,並不表示將會限製你的賺錢能力。正好相反,你在養成了這種習慣後,不僅將你所賺的錢有係統地保存下來,也可以增強你調配資源的能力,真正增強你的賺錢能力。
12存款法:工薪階層如何“攢”到“第一桶金”
很多工薪階層都覺得自己的工資太少,不知該從何處開始著手理財,那麼工薪階層理財的第一步要做什麼呢?
第一步要先存錢。對一般的工薪階層來說,將每個月工資的30%存入銀行較為合適。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依據自己的情況,運用相應的存款技巧,迅速攢夠自己的“第一桶金”。
大部分人習慣將每月的節餘積攢到較大數額再存定期,其實閑錢放在活期賬戶裏利率很低,積攢過程中無形損失了一筆收入。我們不妨利用“12存款法”,讓每一筆閑錢都生息。
如果你每月的固定收入為2500元,可考慮每月拿出1000元用於儲蓄,選擇一年期限開一張存單,這樣一年下來,就會有12筆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在第一張存單到期時,取出到期本金與利息,和當月工資中的1000元相加,再存成一年期定期存單。以此類推,你會時時手中有12張存單。一旦急需,可支取到期或近期的存單,減少利息損失,充分發揮儲蓄的靈活性。
如果說“12存款法”適合存每月工資節餘,另一種“階梯存款法”則適用於年終獎。以3萬元獎金為例,可分別用1萬元開設1~3年期的定期儲蓄存單各一份;1年後,你可用到期的1萬元,再開設一個3年期的存單。以此類推,3年後你持有的存單則全部為3年期,隻是到期的年限不同,依次相差1年。這種儲蓄方式可使年度儲蓄到期額保持等量平衡,既能應對儲蓄利率的調整,又可獲取3年期存款的較高利息。
如果你還有一部分不確定用途和用時的資金,可利用通知存款提高收益。現在部分銀行推出通知存款利率每7天自動轉存一次,並將利息轉入本金,按照約定周期計算複利,因此一段時間以後實際收益率還會更高。
如果對未來資金的需求不太確定,特別是手上的資金還不充裕的工薪階層,不妨試試銀行的“定活約定轉存”業務。存款人可在銀行設置一個轉存起點和轉存賬戶。
如果你設置1000元為自己理財通卡的觸發金額,那麼當餘額大於1000元時,多餘的部分將自動轉為你預設期限的定期存款,但如果你消費或者取款的金額大於1000元的時候,如1500元,那麼500元將從定期賬戶支取,並按照活期計算利息,但其他部分仍然按定期利息計算。
無論是約定自動轉存還是定活互轉,操作起來都比較方便,隻是在存款的時候多一個小步驟,它也因此更加適合工薪階層。
如果定期存款到期前急需用錢,又要盡可能少地損失利息,可以使用銀行的“部分提前支取”功能。儲戶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僅支取一部分存款,剩下存款仍可按原有存單存款日、原利率、原到期日計算利息。
如果你問經濟學家或者操盤手,他不會告訴你存錢,隻會告訴你如何分析市場。但正確的做法是存錢,工薪階層的第一桶金要靠存錢。
新婚燕爾,共奔“錢”程——新婚夫妻的理財
劉先生新婚,他和妻子想去度蜜月,商量過後,發現隨團旅行不自由,又花錢,出國又怕人生地不熟,所以決定用最省錢的方法——汽車自駕遊。他們挑了兩個距離比較近的城市,然後自駕旅遊,又省錢,又有創意,又開心!這樣,他們的理財之旅就在快樂和幸福之中開始了!
新婚夫妻,對於理財還比較陌生,如果你和伴侶以前就對這方麵關注比較多,你們大可以在結婚前就商量好以後的理財計劃,以及如何理財。而如果你們關注得不是很多,就應當多上網查查,讀讀書,多學些理財知識,這樣才能共同攜手,奔向前程!
在理財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尊重對方的理財觀點
家庭情況的差異和工作、經濟背景的不同,使得夫妻之間的理財觀念不同,消費的觀念自然就會有差異。對於剛剛新婚的人來說,在理財觀念上遇到分歧很平常,此時你所要做的,就是要尊重對方的觀念,有再大的分歧,都不要用爭吵來解決,而是要在今後的共同生活中逐漸磨合和適應。
2.盡量理性消費
夫妻雙方剛開始一起生活,可能還改不掉過去消費不計額度的毛病,這點是兩個人理財的大忌。你務必要改掉盲目消費的習慣,將各項消費控製在合理範圍之內。不必要買的東西就別買,不必要花的錢就別花,更不要為了麵子和義氣打腫臉充胖子。如果發現對方的消費不合理時,應及時溝通,提出改善建議等,這樣兩個人的生活才會更有“財”!
3.建立家庭賬簿
建立家庭賬簿,就是在給家庭做預算的準備,這些資料將為你以後的花錢提供很好的參考。而夫妻雙方應當彼此財務透明,最好不要背地裏弄什麼私房錢,基於對彼此的信任,可以嚐試雙方各自支配各自的收入。別小看這一本家庭收支賬本,通過它,你可以掌握每月家庭的具體財務收支情況,對家庭的經濟收支做到了然於胸。
4.及早計劃家庭的未來
為了你們的幸福生活,不妨在度蜜月的時候就對將來製定一個合理的規劃,尤其是應設立一個理財目標,為家庭規劃好一張理財藍圖。
由於性格的差異,夫妻兩人並不一定都適合理財,但是隻要其中有一個人在這方麵有些優勢,就應當來充當此大任。根據不同的情況,可以將理財方式分為:妻子理財型、丈夫理財型和夫妻分別理財型。
1妻子理財型
一般女性的心思比較細膩,耐性和觀察能力強,思考問題比較發散,所以在平時管錢上會比較適合。同時,女性的直覺比較準確,她們似乎有這方麵的天分,所以在投資理財時,女性的預見性建議應當著重予以考慮。
2丈夫理財型
不過,女性都偏保守,凡事都是安全第一,她們很少會進行風險投資,而是青睞保險和儲蓄,這樣就不能得到更多的財富。另外,很多女性魄力不夠,也不能很好地做決斷,一旦遇到投資機遇,往往猶猶豫豫,與其擦肩而過。從這方麵看,大多女性不太適合風險投資。
比較而言,丈夫就比較有魄力,在做風險投資上就比女性強很多,他們的及時決斷,可以為家庭帶來更多的財富。而且,丈夫相對比較理性,花錢的時候也會從客觀的角度來看是否需要,女性有時候就純粹為了逛街而逛街,不太容易做到理性消費。男性的邏輯思維、推理能力都要比女性強,所以在做理財分析時能夠更理智。可是男性常常忽略生活中的理財細節,並沒有什麼耐心,從這一點看,不適合平時的理財。
3夫妻分別理財型
其實,完全可以夫妻分工,發揮各自的特長和優勢,來共同理財。妻子可以管理日常的花銷,負責平常的理財,而丈夫可以負責風險投資類的較大的投資理財。這樣各取所長,再將金錢彙集在一起,用不了多久就能形成更多的財富!
不過這隻是一般情況,並不排除其他的可能。如果你覺得尋找理財規劃師來為你理財,或者一方理財更有優勢,甚至有一方就是理財方麵的專家,那也未嚐不可。總之,我們做這樣的分工,都是為了你能更好地管理好自己的財富,更快地過上幸福的“財富”生活!
小白領巧理財賺大錢——馬太效應
一些工薪族認為,每個月的工資不夠用,即便省吃儉用也沒剩下多少。即便理財,效果也不大,還有必要理財嗎?
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隻要理財,再少的錢都可能給你帶來一份收益,而不理財則再多的錢也會有花光的時候。再者,理財中還有一種奇特的效應,叫做馬太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