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為什麼衝動的總是我(3 / 3)

如今,年輕的“80後”富家子弟們正逐漸走向公眾的視野,與他們的父輩篳路藍縷艱苦創業不同,他們一出生便繼承萬貫家產,成為社會的一代新貴。他們廣為社會關注,一言一行都被置於風口浪尖之上,飽受爭議。他們中間一些人大手大腳的消費更為周圍人所詬病,“二世祖”便是人們送給他們的“雅號”。

民間流傳秦嬴政死後,兒子胡亥繼承帝位,被稱為秦二世。大臣趙高見他年輕識淺,認為最好是避見群臣,以免自暴其短,朝政由自己代辦。秦二世樂得躲在後宮沉迷酒色,盡情享樂,短短三年間就把秦嬴政辛辛苦苦建立的江山敗個精光。所以後世就把如秦二世這樣敗盡家業的敗家子稱為“二世祖”。

名車豪宅,香檳美酒,名牌著裝、飾物,競選保鏢,大把燒錢,之所以會頻頻成為“富二代”們追求的對象,其實歸根到底是其“炫富”心理在作怪。

這種炫富心理其實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見。很多時候,人們買一樣東西,看中的並不完全是它的使用價值,而是希望通過這樣東西來顯示自己的財富、地位等。所以,有些東西往往是越貴越有人追捧。

著名品牌LV其發展過程始終是與上流社會緊密相關的。1837年,品牌創始人Louis Vuitton來到巴黎尋找生計。經過多年的磨礪,他進入了法國皇宮,開始為王室服務。法國皇後烏婕尼喜好出遊,經常需要人打點行李。憑借出色的手藝,Louis Vuitton能夠巧妙地將拿破侖三世皇後的衣物綁在行李箱內,而且衣物經過長時間的路途顛簸不打折,由此得到了皇後的喜愛和信任。在跟隨皇後的這段時間裏,他為能更好地提供服務,還嚐試著自己製作行李箱。隨著經驗的積累,其技術和品味有了很大的提升,並為其日後製作經久不衰的高檔旅行箱提供了“技術保證”。

1854年,Louis Vuitton結束了在皇宮中的工作,在巴黎開了一家皮具店。其製造的皮箱因造型美觀,經典實用,廣受歡迎,從這一刻起,LV品牌正式創立。憑借多年為烏婕尼皇後服務的經驗,Louis Vuitton還創造了經典的“Trianongrey”帆布行李箱,它的麵世在巴黎的上層社會引起了轟動,很快就成了巴黎貴族出行的首選行李箱。即使是現在,每當人們走進Louis Vuitton的很多銷售店中,仍能看到牆上懸掛著當年的貴族們攜帶著LV旅行箱上火車的照片。

就這樣,在LV發展的早期(19世紀50年代),LV靠品質贏得了第一批消費者——皇宮貴族。對於他們來說,購買Louis Vuitton的理由很簡單:方便。在那個沒有大眾媒體的年代,LV逐漸在上層社會中流傳來開。隨著法國貴族旅行的足跡,這種口碑也在歐洲逐漸傳遍,最初是在歐洲的宮廷之間,後來擴散到歐洲大陸的貴族們……

現在,雖然一件印有LV這一獨特圖案的交織字母帆布包動輒上萬元,但絲毫不影響人們的購買興趣。人們不僅迷戀於它的時尚耐用,而且迷戀於它尊貴的曆史,以及品牌背後所暗示的主人身份。100年來,世界經曆了很多變化,人們的追求和審美觀念也隨之而改變,Louis Vuitton不但聲譽卓然,而今仍保持著無與倫比的魅力。

在製度經濟學派的開山鼻祖凡勃倫那裏,他把人們追逐奢侈品的這種行為定義為炫耀性消費。他認為商品可被分為兩大類:非炫耀性商品和炫耀性商品。其中,非炫耀性商品隻能給消費者帶來物質效用,炫耀性商品則給消費者帶來虛榮效用。所謂虛榮效用,是指通過消費某種特殊的商品而受到其他人尊敬所帶來的滿足感。他認為:富裕的人常常消費一些炫耀性商品來顯示其擁有較多的財富或者較高社會地位。

此外,消費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商品的價格具有很好的排他作用,能夠很好地顯示出個人收入水平。利用收入優勢,通過高價消費這種方式,高層次者常常能夠有效地把自己與低層次者分開。這也正是“富二代”們出手闊綽,常有“驚人之舉”的原因所在。

“隻為刹那的心動”——衝動型消費

一對情侶逛街,女方進入一家服飾店,先看到一件吊帶小裙,標價1000元。

女友:“親愛的,你對我的愛是不是無價的?”

男友:“真愛無價。”

女友:“那……這件,我特別喜歡,買了吧。”男友立刻去付賬。

這時,導購小姐對女友說:“小姐,我們這裏還有外套小衫,靴子高跟鞋,可以同您的裙子搭配,非常時尚,要不您看看?”

女友被說動,一一試穿,感覺不錯。

見男友回來,接著說,“親愛的,你對我的愛是不是無價的?”

男友:“那還用說,真愛無價。”

女友:“那……你看這些和我的衣服很搭配,也買了吧。”男友再去付賬,消費掉3000元。

導購小姐又走過來說:“小姐,您身材這麼好,我們這裏剛好有一批上等的冬裝,即漂亮又實惠,不過是上個季節的高檔品,全打四折甩賣了。你要不要也看看?”

男友:“大夏天,買什麼冬裝啊?”

女友未表態,隨導購小姐進了屋裏,果然看到很多名牌冬裝,愛不釋手。拿了四五套。衝出來對男友說:“親愛的,你對我的愛是不是無價的?”

男友一看女友的架勢,非常尷尬,不得不接著刷卡。

沒想到卡剛刷到一半便爆了。男友看著女友哭笑不得地說:“親愛的,這回真成無價的了!”

有人說,女人錢是最好賺的。一個女人可以在衝動之下專程打的去掃蕩名牌,也可以在一時興起買下上萬的穿不上幾次的衣服。經濟學家說,女人們的這種消費軌跡無法琢磨,因為沒有一絲規律可循,她們都是典型的衝動消費者。

衝動型消費者(consumer of impulsiveness)是指在某種急切的購買心理的支配下,僅憑直觀覺感與情緒購買商品的消費者。衝動型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是商品廣告、宣傳訴諸情緒的強烈衝激,喚起心理活動的敏捷與定向。

在衝動消費者身上,個人消費的情感因素超出認知與意誌因素的製約,容易接受商品(特別是時尚潮流商品)的外觀和廣告宣傳的影響。因此,很難說消費中的女性符合經濟學的相關假設,她們行為是非常不理智的,也即非理性的。

一項科學調查顯示,90%的18~35歲的女性都有過非理性消費行為,甚至非理性消費占女性消費支出的五分之一以上。女性的非理性消費徹底顛覆了經濟學家所能預測的消費模式,常常你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她們在進入超市之前做了周密的購物計劃,但在出來的時候卻買回不少自己喜歡卻並不實用,甚至根本還用不上的商品。

所以,琢磨女人的消費動態,就成了難以完成的任務,她們消費的理由數不勝數,總是不乏借口。但困擾著經濟學家們的是——女性為什麼傾向於非理性消費呢?

經過研究,主要是由以下兩大共同點促成的。

首先,女性容易受到情緒因素的影響,是心理不成熟、脆弱的群體。女性中最常見的就是情緒化消費。

據統計,有50%以上的女性在發了工資後會增加逛街的次數,40%以上的女性在極端情緒下(心情不好或者心情非常好的情況),增加逛街次數。其發生幾率同男性去喝酒(開心時和不開心時)的幾率幾乎相同。可見,購物消費是女性緩解壓力、平衡情緒的方法,不論花了多少錢,隻要能調整好心情,80%左右的人都認為值得。

女性的敏感情緒還容易受到人為氣氛的影響,例如,受到打折、促銷、廣告等因素的影響。據專家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地進行的針對18~35歲青年女性的調查顯示:因打折優惠影響而購買不需要物品的女性超過50%;受廣告影響購買無用商品或不當消費的女性超過20%;因商品店內的時尚氣氛和現場展銷而消費的女性超過40%;因受到促銷人員誘導而不當消費的女性超過50%。

其次,女性在選擇物品時,態度更傾向於猶豫和動搖,形成過度消費,尤其是在麵對眾多種類的商品時。

在美國加州的一家雜貨店內,經濟學家們曾做過一個測試:他們在貨架上排上6~20種不同的果醬,商家將每三種用膠帶封在一起。某家庭主婦欲購買特定的三種,但它們被兩種不同的膠帶封在了一起。思考再三後,該主婦購買了兩個封條的六瓶果醬。

事實上,對於每個人來說,商品選擇多的時候,通常都難於選擇。但這點在女性身上表現得更為明顯。當她們麵對眾多選擇時,常常會忘記自己最初的需求,在其他貨品的吸引下,改變購買的想法。這也是為什麼經濟學家們認為女性不適合做傳統經濟學中理性十足的“經濟人”,僅從消費這一點看,她們犯的錯誤就太多了。

非理性消費,在男性眼裏,是不可理喻的不成熟表現,而在女性眼中,卻是再正常不過的狀態。所以,消費者群體中,商家最想誘惑的就是“娘子軍”,最不敢得罪的也是“娘子軍”。因為她們身上攜帶著難以想象的商機。

學會過“緊”日子——量入為出

正常情況下,個人的支出取決於他所能得到的收入,而個人的財富多少,又取決於他的支出。收入是“源”,支出是“流”,想要積累財富,第一守則就是要量入為出,它也是消費“金律”。

為什麼要量入為出?因為違反這一規則的直接後果有兩個:

1.沒有穩定積累的資本

你每天都期盼著成為富人,卻沒有積累下一分錢的資本,這不是很矛盾嗎?財富夢若以這樣的情況做背景,怎麼可能實現呢?

量入為出,就是為了積累資本,就是為了更快地擁有財富。在你所能控製的範圍內,隻要能省下錢,哪怕隻積累一點點都是你無盡財富的開端。

2.背負不必要的債務

一旦超過了量入為出的界限,你就不得不承擔一些債務。於是,在每次你拿到自己的工資的時候,你首先要還債,可是還完債,到了月底又不夠用,還要繼續借債……

背負這些債務,你還能快樂得起來嗎?你一時的揮霍,可能幾個月都要過著因此導致的緊張日子。不要說實現財富夢想,一日三餐都可能成為你每天早上一起床就覺得頭痛的問題了。

一個人為了眼前的快樂,突破自己收入的底線,結果就是一段較長時間的不快樂。如此不等價的交換,根本不是理財者想要的效果。無論什麼人,若想要以後能過上富足的生活,就必須要克製住自己的欲望,必須從量入為出做起。那麼,如何做到量入為出?

1.以入為出

仔細考慮自己的收支情況,列出財務計劃,設定自己想要的目標。

2.計劃消費

每次在消費之前,看一下自己的財務狀況,要有計劃地消費,讓支出的金額在自己的控製範圍內。

3.絕不輕易借債

要時不時地提醒自己收支的底線,絕不能輕易去借債。

4.每月提前預存一部分

每次拿到自己的收入後,要盡快到銀行先預存一部分,一旦你手頭的錢花光了,至少銀行裏還有一些儲備。

量入為出,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苛求。做到量入為出,你也就掌控了自己的消費,掌控了自己的欲望,掌控了自己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