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下士養身:在運動中找回健康的快樂?(3 / 3)

空抓時要保持呼吸均勻,捏時用力不要太大,速度最好不要太快或太慢,也不要時快時慢,而且手捏和手鬆時十指都要到位。手捏時,雙手像拉扯什麼東西那樣向胸前輕拉一下,以活動肘關節和肩關節,擴展胸腔,增加肺活量。空抓在直角範圍內反複進行,以不疲勞為度,肩周炎和頸椎病患者則以能忍耐為度。

5赤足行,激活你的“第二心髒”

足底是人體很多內髒器官的反射區,被稱為人的“第二心髒”。經常摩擦刺激這些相應的反射區,便能激發潛能,調整人體失衡狀態,達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的目的。比如它對神經衰弱、近視眼、遺尿、前列腺肥大、急性扭傷、高血壓、胃腸病、糖尿病、偏頭痛、腎炎、關節炎等疾病都有較好的療效。

赤腳走路時,地麵和物體對足底的刺激有類似按摩、推拿的作用,能增強神經末梢的敏感度,腳底敏感的部位受到刺激後會把信號迅速傳人內髒器官和大腦皮層,調節植物神經係統和內分泌係統。因而可以有效地強健身體,幫助抗病與防病。

另外,經常使雙腳裸露在新鮮空氣和陽光中,還有利於足部汗液的分泌和蒸發,增進末梢血液循環,提高抵抗力和耐寒能力,預防感冒和腹瀉等症。赤足走的另一種功效是釋放人體內積存過多的靜電。對於幼兒來說,足底皮膚與地麵的摩擦還可增強足底肌肉和韌帶的力量,有利於足弓的形成,避免扁平足。

赤足行有利於身體健康,但在赤腳走路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赤腳走時注意不要踩到尖銳物。

第二,結束後用熱水好好來個足浴。

6倒掛,給身體減壓

我們總是坐著或站著,人體直立時,由於受到地球引力作用,腰脊椎和下關節都受到壓力,日久便會腰酸腿痛。脊柱和關節不斷受壓迫逐漸彎曲和變形,也影響對大腦的血液供應。倒掛會使腰腿、關節得到充分放鬆,身體壓力消失,故能治病健身。

這一療法對關節炎、痔瘡、下顎鬆垂等都有效。它還有吸引人的好處是防止衰老所引起的人體收縮,使身材美觀,顯得年輕。

開始鍛煉時會有不舒服的感覺,但隻要堅持一段時間就會消失。從倒掛十幾秒鍾開始,然後逐漸加長時間,最長不要超過半小時。由於倒掛後對脖子和頭部血管的壓力增加,有血壓高和心髒病的人不要用此方法鍛煉。

7冷水浴健身法

秋季的自然水溫正適合冷水浴。冷水浴有著明顯的保健作用,它可以加強神經的興奮功能,使得洗浴後精神爽快,頭腦清晰。可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被稱作是“血管體操”;有助於消化功能的增強,對慢性胃炎、胃下垂、便秘等病症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但是,冷水浴鍛煉必須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秋天,氣溫逐漸降低,人體對寒冷和冷水也逐漸適應,以至於到了深秋和冬季,洗冷水浴也不感覺太冷。冷水浴的“循序漸進”,還應包括洗浴部位的“由局部到全身”、水溫的“由高漸低”以及洗浴時間的“由短漸長”。

8伸頸,打造超強肌肉韌帶

人的頸椎上連頭顱,下接軀體,支配著頸部、軀幹及四肢的許多活動,同時也潛藏著容易受傷和受損的危險性。特別對於長期伏案和低頭工作的人來說,頸椎病的發病率較高。如果能常做伸頸活動,可以改善頸部肌肉韌帶的供血,使血液循環加快,使肌肉韌帶更加強壯,使骨密度增加,預防骨質疏鬆,從而減少頸椎病的發生。

頸椎運動鍛煉方法簡單,或坐或站都能進行。活動的準備姿勢:雙腳分離與肩同寬,兩手臂放在身體兩側,指尖垂直向下(坐時兩手掌放在兩大腿上,掌心向下),眼平視前方,全身放鬆。

活動方法如下:

1抬頭緩慢向上看天,要盡可能把頭頸伸長到最大限度,並將胸腹一起向上伸(不能單純做成抬頭運動)。

2將伸長的頸慢慢向前向下運動,好似公雞啼叫時的姿勢。

3再緩慢向後向上縮頸。

4恢複到準備姿勢。

簡單又有效的三種養生運動

運動人人都會,但是大家不一定都能運動的恰到好處,動的太少沒有效果,動的過度反而傷身。並不是所有的運動都適合養生,下麵為大家推薦三種簡單又有效的養生運動,長期堅持下來,效果是很明顯的。

1瑜珈

瑜伽現在是一種很流行的運動方式,尤其受女性朋友的歡迎,因此有人就會形成一種誤解,認為瑜伽就是一項女性的運動。其實不然,瑜珈是一種男女老少鹹宜的運動,又沒有場地的限製,在家裏就可以做。

瑜伽運動好就好在它是一種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運動。不但能最大限度地伸展四肢、肌肉,瑜伽呼吸法還可以讓你的心靈得到淨化,內外兼修。但要注意的一點是,剛開始練瑜伽時,可能肢體伸展不會很到位,這時切忌不要強行伸展,否則很有可能抻了筋,或者拉傷肌肉。隻要按照正確的瑜伽姿勢循序漸進、長期堅持,就一定會達到理想的伸展度和運動狀態。

2拍打身體

手掌深伸直並隴,兩手或一手都可以,輕輕拍打身體各部,除了五官頸項以及二陰外,全身上下都可以依序拍打,手法要輕重適當,以微痛為原則。這種健身法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任何時間的局限性,隨時隨地可以做。

拍打運動是一種很好的肌肉按摩的方法,可以舒通全身的經絡氣血,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調節大腦神經係統,活絡全身的肌肉筋骨,減肥朔身,等等。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你在開車時如果犯困打磕睡,這是很危險的,可以找地方停下來,用手掌拍打頭部十分鍾,馬上就會精神百倍;坐的時間較長後,腰腿酸痛不適,會用拳頭捶捶腰,拍拍腿;走路時間較長時,雙下肢酸脹不適,就用雙手拍打揉搓等等,這些都是最簡單的“拍打運動”,效果都很好。

3每天快走一小時

人的腳生來就是用來走路的,卻很少人知道走路本生就是最好的養生運動。但走路並不是散步,要快走,快到身體微微發熱流汗的程度,每天走最好,如果實在沒時間,一周走二三次也可以。長期堅持,可以預防和治療很多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腎病等。這種運動效果好,而且沒有任何副作用。

導引——讓氣血暢行無阻的運動養生方式

“導引”是一項以肢體運動為主、配合呼吸吐納的養生方式,源於上古的舞蹈動作。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熊經”、“鳥伸”等術勢。如《莊子?刻意篇》裏記載:“吹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以好也。”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導引圖》的40多種姿勢,便是先秦導引術的總結。早期的導引實際上包括了氣功和按摩,隋唐以後,氣功、按摩逐漸從導引中分離出來。導引作為一種獨具特色的養生方法,曆代皆有發展,代表流派如周代王子喬始創的《赤鬆子導引法》、唐代高僧鑒真所創的《鑒真吐納術》、宋代高僧廣渡始創的《廣渡導引術》和清代曹廷棟創設的《老人導引法》等。

我國古代中醫學家一般認為導引是一種肢體、筋骨、關節的活動,能夠引導體內氣機趨向平和,活動肢體使其柔軟,最終使人“骨正筋柔,氣血以流”。

導引屬於中國傳統的養生運動,它不同於現在的某些以展示人體極限能力為目的的競技體育項目。競技必須竭盡全力,因而在運動中難免會受到損傷。因此,競技體育與養生鍛煉並不相同。中國傳統的養生原則,講究“閑心”(精神要悠閑)、“勞形”(形體要運動)。

導引正是為“閑心”、“勞形”而設。就“勞形”而言,又必須“常欲小勞,但莫大疲”,也就是說要輕微運動,不要精疲力竭。在這一點上,導引鍛煉與印度瑜伽等鍛煉方法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兩者都是通過緩慢平靜的動作,使身體各部分的肌肉、關節得到充分鍛煉。高明的瑜伽師,其肢體柔軟如嬰兒,這完全符合中國古代老子的養生思想,“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可見,柔軟意味著生命力旺盛,僵硬意味著機體趨向老化。人體衰老的先兆之一就是關節僵直、活動欠佳,甚至步履蹣跚、老態龍鍾。因此,中國的導引、印度的瑜伽,都是為柔筋軟體而設,並不追求肌肉發達,力量強大。

至於“骨正”,是為了糾正人們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軀體“不正”現象。人體就好比一棟房屋,骨骼就是這棟房屋的梁柱,而脊柱就相當於房屋的大梁。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因各自的生活習慣,或外力的因素而產生一些特殊動作。久而久之,人體骨骼就會出現歪斜而導致某些疾病的發生,導引則是最好的矯正骨骼的運動方法。導引的正骨作用,是通過自我舒緩的動作實現的,而不需要強大外力的參與。許多民間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如八段錦、易筋經等,都屬於導引的範疇。

這些鍛煉方法的共同特點是動作和緩自如,可以最大限度地活動筋骨、肌肉、關節而不易造成損傷;可以促使血液循環平穩和緩(而非處於興奮狀態)、組織器官大量吸收氧氣,卻不會使心髒跳動劇烈,血壓突然升高,新陳代謝猝然加快。因此,導引是老幼皆宜的運動良方,隻要按一定的方法和緩地運動肢體關節,使全身氣血流暢,就能夠達到導引的效果。

另外,在吐納導引時還需要注意以下三點,才能讓使養生健體的效果更加明顯:

1呼吸應避免過度呼氣和憋氣。也就是說呼吸要自然平穩,不要憋氣,呼吸不要一下子過深,因為呼吸過深或憋氣時胸腔及肺內壓力增加,妨礙血液回流到心髒,造成大腦供血不足而導致眩暈,因此一定要注意。在初期呼吸的頻率可由正常的16~20次/分逐漸減少至10次/分,待到熟練後頻率可逐漸減少至4~6次/分為好。

2情緒平穩,心態平和。平和的心態則可以使身體經絡係統處於最佳的功能狀態,鍛煉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持之以恒。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任何一種健身方法都不能一蹴而就,都要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就要求練習者要樹立信心,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