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餐具擺台許多書多有介紹,這裏隻介紹一下西餐具擺台。
西餐的擺台比較複雜,常見的有英美式西餐擺台、法式西餐擺台和國際式西餐擺台。
世界上高規格的西式宴會的擺台是基本統一的。各式西餐擺台的共同原則是:墊盤居中,叉左刀右,刀尖向上,刀口向內,盤前橫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餘用具酌情擺放。酒杯數目與酒的種類相等,擺法是從左至右,依次擺烈性酒杯、葡萄酒杯、香檳酒杯、啤酒杯等。西餐中還有一個重要用具——餐巾,餐巾一般放在盤子裏,如果在賓客尚未落坐之前就需要往盤子裏放某種食物時,餐巾就放在盤子旁邊。
吃中餐的禮儀
吃中國菜,看主人為客盛菜、勸食……您將不難感受到那平和融樂的氣氛。請初次見麵的外國客人吃中國菜,一餐下來,彼此的友誼就可達到親密無間的程度。大家一起吃同樣的東西,汲取彼此關照對方的心意,培養親密的感情。
中國飯菜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受到外國朋友的真心喜愛。在涉外交往中,請外賓吃中餐是常有的事,下麵我們就仔細談一下吃中餐的禮節。
如舉行正式的宴會,一定要提前發出請柬,並注明“敬請準時入席”。有的人赴宴以遲到為榮,其實這是很不尊重他人的。如欲宴請外賓,則宴會時間的選定應避開外賓的忌諱日,例如,宴請西方人,要回避13日,尤其是13日與星期五同一天。在齋月宴請穆斯林,宜在日落之後進行。此外,菜肴的選擇應兼顧外賓的飲食特點,如不上海參和動物內髒。
客人在赴宴之前,應梳洗打扮一番,不要衣冠不整、蓬頭垢麵地去破壞別人的食欲。作為宴會的主人,更應注意自己的儀表,要使他人感覺到:主人是精心打扮了的。
較大規模的中式宴會的桌次是有講究的。台下最前列的一兩桌一般都是招待主人或貴賓的,赴宴者不要貿然入座。盡管中式宴會大都使用圓桌,但每桌通常要有一位主人或招待人員負責照應。其兩側的座位是留給本桌上賓的,除非受到邀請,否則不宜去坐。最好的辦法是主人提前在各桌上標明來賓應坐的位子,使大家能夠對號入座。正式的宴會,還應為每位客人準備一份菜單。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盤、碗、碟、筷、匙幾種。在正式的宴會上,水杯放在菜盤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與湯匙可放在專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紙套中。公用的筷子和湯匙最好放在專用的座子上。醬油、醋和辣椒油等佐料應一桌數份,並要備好牙簽和煙灰缸。宴請外賓時,還應備好刀叉,供不會使用筷子者使用。
上菜應按下列順序:先上冷盤,後上熱菜,最後上甜食和水果。宴會上桌數再多,各桌也要同時上菜。上菜的方式大體有以下三種:一是把大盤菜端上,由各人自取。二是由招待員托著菜盤逐一放入每個人的食盤中。三是用小碟盛放,每人一份。
用餐時要注意文明禮貌,對外賓不要反複勸菜,但可向對方介紹菜的特點,吃不吃由他。有人喜歡向他人勸菜,甚至為對方夾菜,外賓沒有這個習慣,你要是一再客氣,說不定人家會反感:“說過不吃了,你非逼我幹什麼?”依此類推,參加外賓舉行的宴會,也不要指望主人會反複給你讓菜,你要是等別人給自己撥菜,那就隻好餓肚子了。
中國菜有中國菜的特色,一道菜裝盛在一個盤子或容器內大家一起吃。它不同於西方那種一人一份,各自為政的吃法。中國菜的吃法會使在一起聚餐的人自然產生和氣融洽的氣氛。
一道中國菜端上桌,你可以用取所需,也可以借機會盛取料理到同伴的碗盤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勸菜、讓菜,這種積極的關懷也正是吃中國菜的樂趣所在。
個人用的小碟子如果滿了,就要更換,以免味道混雜,有損食物原有的風味。
吃東西時應把嘴閉上,不要狼吞虎咽,每次進口的食物不可過大,應小塊小口地吃。在品嚐已入口的食物與飲料時,要細嚼慢品,喝湯不要“咕咕”作響。不要把筷子和湯匙整個往嘴裏塞。夾菜時不要用筷子在盤中亂攪,也不要專挑好的吃。湯如果太燙,可過一會兒再喝,不要用嘴去吹。不要一邊吃東西,一邊找人聊天。嘴裏的骨頭和魚刺不要吐在桌子上,可用餐巾掩口,用筷子取出來放在碟子裏。掉在桌子上的菜,不要再吃。進餐過程中不要玩弄碗筷,或用筷子指向別人。不要用手去嘴裏亂摳。不要讓餐具發出任何聲響,使用湯匙時食指在上,按住匙柄而拇指和中指在下支撐。滑溜的食物要用小匙羹盛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