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告誡說,一位優秀的企業領導者,應該把下列大綱記在心中:
(1)要誠懇,別答應你無法兌現的事,忘掉自己的利益,專心為別人的利益著想。
(2)要確切地知道你希望別人做什麼。
(3)替別人設想。問你自己,別人真正要的是什麼。
(4)估量一下別人若照我的建議去做,利益何在。
(5)把這些利益與他的需要配合一下。
(6)當你提出你的要求時,要讓別人感覺,他將會因此而獲益。假如你以為你運用這些方法時所得到的結果都是愉快的,那可就太無知了。但大多數人的經驗顯示,你若用這個方式,比你不用這些原則,更能改變人的態度。假如你隻增加百分之十的成功,那你就比原來增多百分之十的領導效率——這就是你的利益。
批評所引起的憤恨,常常會降低員工、家人以及朋友的士氣和情緒,而所指責的狀況仍然沒有獲得改善。
你是否想勸某人改掉一些壞習慣呢?比爾·蓋茨認為這很好,他非常讚成。但為何不從你自己開始呢?從一個純粹自私的觀點來說,這比有意改進別人獲益更多,而且所冒的風險也不高。
學會寬容
做有包容心的人,需要胸襟開闊。胸襟是否開闊也是衡量一個人能否成大事的重要標準。胸襟狹小的人,隻能看到蠅頭小利和眼前利益;胸襟開闊的人,往往眼光高遠,不計小利,以大局為重。
一個人的胸襟如果足夠開闊,那麼他所做的事情和他的做人原則,一定是很有特點的。做人,就應該養成這種良好習慣。
有積極心態的人不會把時間花在一些小事情上。小事情會使人偏離自己本來的主要目標和重要事項。如果一個人對一件無足輕重的小事情做出反應——小題大作的反應——這種偏離就產生了。以下這些小事情的荒謬反應值得參考。
大約900年前,一場蹂躪了整個歐洲的戰爭竟然是因桶的爭吵而爆發的。1654年的瑞典與波蘭之戰僅僅是因為在一份官方文書中,瑞典國王的附加頭銜比波蘭國王少了一個。一個小男孩向格魯伊斯公爵扔鵝卵石,於是導致瓦西大屠殺和30年戰爭。有人不小心把一個玻璃杯裏的水濺在托萊侯爵的頭上,於是就導致了英法大戰。
作為普通人,我們不可能因為一件小事就引發一場戰爭,但我們可能會因小事而使周圍的人不愉快。因此說,一個人為多大的事發怒,也就說明了他的胸襟是否開闊。
比爾·蓋茨認為,一個能夠開創一番事業的人,一定是一個心胸開闊的人。人要成大事,就一定要有開闊的胸懷,隻有養成了坦然麵對、包容一些人和事的習慣,才會在將來取得事業上的成功與輝煌。
其次,有很多人因為性格孤僻或者沒有吸引他人的能力,而導致無緣享受友誼之樂,以致喪失了許多單純的生命之歡愉,成為孤獨、不合群的人,他們曾經發出強烈的呼聲:“唉!我真希望,我能吸引一些朋友;我真希望,我能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為人所樂於接受的人啊!”但是他們不知道要實現這種願望——結交朋友——其道非難;不過實現之道,惟在於自己的包容心,而單純地求助於他人是行不通的。
一個隻肯為自己打算盤的人,到處受人鄙棄。其實,你可以將自己化作一塊磁石,來吸引你所願意吸引的任何人物到你的身旁——隻要你能在日常生活中,處處表現出博愛與善意的精神,樂於助人、願意幫忙的態度。
大家都喜歡胸懷寬大的人。假使你打算多交些朋友,首先要寬宏大量。應該常去說別人的好話,常去注意別人的好處,不要把別人的壞處放在心上。
如果常常對別人吹毛求疵;對於別人行為上的失誤,常常冷嘲熱諷——你該留意,這樣的人大多是危險的人物,這樣的人往往不太可靠。
具有寬大心胸的人,看出他人的好處比看出他人的壞處更快。反之,心胸狹隘的人,目光所及都是過失、缺陷甚至罪惡。輕視與嫉妒他人的人,心胸是狹隘的、不健全的。這種人從來不會看到或承認別人的好處。而胸襟開闊的人,即使憎恨他人時也會竭力發現對方的長處,並由此而包容對方。
不為難他人
比爾·蓋茨說:“能夠了解一切事物,便能寬恕一切事物。”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不幸的事都是由於人們之間缺乏包容心而引發的。這些皆因人與人之間不能容忍、不能包容,實和愚昧同一意義,而且這種愚昧,還是野蠻人和暴徒的愚昧。他們對於世間的事物認識不清,由隔膜而誤會,由誤會而發怒。所以我們如果要做一個文明的人,非首先了解世間的事物不可。我們現在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包容的特性。
心理學認為,每一種特性,都有它的原因和目的。譬如,在家庭之中,小瑪利在母親宴客的席麵上不小心在她的一件新衣服上潑了一點菜湯。瑪利對於這件掃興的事自覺很羞愧,然而她的母親認為這是在教養上對於社會的一種過失,不能容忍,便當客人的麵大聲責罵小瑪利。可憐的小瑪利被母親責罵之後,又被嗬斥離開席麵,使她在客人麵前失了體位,於是覺得非常痛苦。然而,母親卻自以為已經安慰了自己的良心了。
實際上在生活中,人都會有難堪的時候、做錯事的時候、有求於人的時候,如果這時你處在評判的一方,尤其是他們的那些錯處或什麼事情牽涉到你的利益時,甚或他們與你有著深仇大恨時,你會怎樣做呢?你是有些得意,很刁難,貓玩老鼠?你很認真,很講原則?還是給人家一個台階,放人家過關,不刁難對方,就是仇人也放他一馬呢?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做法。一般來說,愚昧的人或心胸狹窄的人愛為難別人,他們不願意幫助人,不為人粉飾或遮掩難堪,不包容或原諒人。他們甚至會乘人之危,供己開心,雞蛋裏頭挑骨頭,抓住把柄不放,且洋洋自得。這種不良行為正是他們愚昧陰暗心理的下意識表露。至於和他們有著深仇大恨的人,就更不可能息事寧人了。但是在生活中,你也會經常處在難堪、有錯、有求於人的位置上,比如你不巧弄髒了別人的衣褲,違反了交通規則,為講義氣與別人結了仇,等等。在這種情況下,你極需要他人的包容。將心比心,同情他人,寬容他人,不為難他人是一種美德。這種美德能夠感化人,提升人們之間的互助親善關係,讓社會形成一種寬厚的向善風氣,小人就可能不會產生,陰暗的東西就會更少一些,自己有了不幸的時候,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幫助。在關鍵的時候、特殊的時候幫助了他人,他人會終生紀念你。反過來看,苛責人、難為人、不饒人,不僅沒有上述好處,還會有一些負麵因素產生。
洛克菲勒本來有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好好教訓一個缺少教養的職員,但是事實上他並沒有那樣做。
事情是這樣的,年輕的洛克菲勒空閑的時間很少,所以他總是將一個可以收縮的運動器——就是一種手拉的彈簧,可以閑時掛在牆上用手拉扯的——放在隨身的袋裏。有一天,他走到自己的一個分行裏去,這裏的人都不認識他。他說要見經理。
有一個神色傲慢的職員見了這個衣著隨便的年輕人,便回答說:“經理很忙。”
洛克菲勒便說,等一等不要緊。當時待客廳裏沒有別人,他看見牆上有一個適當的鉤子,洛克菲勒便把那運動器拿出來,很起勁地拉著。彈簧的聲音打攪了那個職員,於是他急忙跳起來,氣憤地瞪著他,衝著洛克菲勒大聲吼道:“喂,你以為這裏是什麼地方啊,健身房麼?這裏不是健身房。趕快把東西收起來,否則就出去。懂了嗎?”
“好,那我就收起來罷。”洛克菲勒和顏悅色地回答著,把他的東西收了起來。5分鍾後,經理先生來了,很客氣地請他進去坐。
那個職員馬上蔫了。他覺得他在這裏的前程肯定是斷送了。洛克菲勒臨走的時候,還客氣地和他點了點頭,而他則是一副不知所措的惶恐樣子。他覺得在這個星期六的時候,他和付薪金的信封一定會脫離關係的。他把這件事告訴了他的妻子。
但是到了周末什麼也沒有發生。又過了一星期,再過一星期,也還是沒有事。過了三個月之後,他忐忑不安的心才慢慢平靜下來。現在很明顯,因某種不可理解的緣故,洛克菲勒對於這件事是沒有放在心上的。當然,原因也許是因為洛克菲勒有許多別的重要事情要做,他沒有閑工夫為自己的尊嚴被下屬職員所損害這種區區小事操心。這種寬大的胸襟不是任何人都有的,比如那個職員就沒有,所以他也隻能做一輩子的小職員。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認識到,通過包容來獲得別人的好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懲罰別人,每每是因為一種愚蠢的自傲心在背後作祟。而這又每每是在法律的麵具之下,為私人的不快進行報複,表麵上則裝得冠冕堂皇,一副大公無私的樣子。衛斯汀·豪斯曾經這樣說過:“任何組織,包容必須從上麵做起,這是重要的。如果上麵的人希望下麵的職員包容,就必須先對職員包容。”
能不苛責的時候就不要苛責,多給人台階下,多放人過關。這應該成為我們待人處世的原則。
總之,不要抓住他人的錯誤或缺點不放,得饒人處且饒人,這樣不僅會減少矛盾,也會提升自己的善良品質,進而會形成一種良好的社會風氣。這種與人為善、悲憫眾生的品德,正是人類生存所需要的美德。誰沒有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呢?從根本上說,誰又有資格裝出主的樣子來審判和懲罰他人呢?誰沒有偶爾疏忽或急中出錯,需要別人寬恕的時候呢?如果你拘泥於這種低層次的偏執,則不僅會使他人尷尬難堪,悲從中生,也會讓自己無端生仇,天上降下個大災難。而且在人的這種相互計較中,社會陰暗麵上升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向善大於任何對錯是非和人間法律。記住我們的話,不為難人,得饒人處且饒人。不僅對一般人,也包括那些與我們結有仇怨,甚至是懷有深仇大恨的人。做人要給他人善緣,社會要給人寬容。
別人可能恨你,但別人恨你不管用,除非你也恨他們,而這樣你便毀滅了你自己。這個世界需要包容,當然有時需要包容的對象是仇深似海的仇家,這當然有很大的難度,但是隻要你勇敢地戰勝自我,還是可以實現的。包容他人,也是善待自己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