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善待身邊的所有人(2 / 3)

在這些習慣性地未能運用的能力之中,有一種你肯定沒有發揮出來,那就是讚美別人、鼓勵別人、激勵人們發揮潛能的能力。

比爾·蓋茨說:“能力會在批評下萎縮,而在鼓勵下綻放花朵。要想成為有效的企業領導者,必須學會高聲讚揚下屬。”

讚美最細小的進步,而且是讚揚每一次的進步。要誠懇地認同和慷慨地讚美。

主動適應對方

我們每個人,在自己所接觸的人中,必然會有與自己合得來和合不來兩種類型的人。若是在學生時代,可以避免與自己性格不合的人交往,但是在企業裏,絕不能那樣做。與上司、同事相處,如果自己不能積極主動地努力適應對方的性格特點,工作就不可能順利進行。

比爾·蓋茨認為,在人際關係上經常出問題的人中,多數人都是放棄了這樣的努力:沒能積極主動地去適應別人的性格特點。自己不做出讓步,去努力適應別人,卻一味地批評別人“那個人有缺點……”“這個人令人討厭……”這樣就不可能與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與合得來的人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誰都能做到。可是,如果是性格合不來的或自己討厭的,也應該努力適應他們,並和他們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才可以說是一個出色成功的“外交家”。

無論是一個怎樣小型的企業,都有它為維持經營而製定的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公司裏的每個職員都必須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因為單靠個人的努力是不可能實現公司的奮鬥目標的。因此,如果所有成員不能默契合作而無法實現每月每年的目標,那這個企業也就不會存在,更不會發展了。而企業裏的全體成員能否默契合作是由人際關係決定的。

比爾·蓋茨強調,性格合得來也好,合不來也好,喜歡也好,討厭也罷,都必須齊心協力工作,這是企業生存的必需條件。那麼,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首先,要認清對方的特點,然後采取適宜的交往法則。比如,對於心思比較細,重視禮節的人,若采取無所顧忌的粗魯的方法,那你們之間就不可能建立起和諧融洽的關係。相反,對於不拘小節的人,過於小心謹慎地應對,對方會很厭煩,自然也不會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要想使自己的人際關係和諧,要想使自己輕鬆愉快地工作,那就一定要努力適應別人,采取與之相應的交往法則。

為了與自己性格合不來的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平時多用心、多留神是非常必要的。在掌握了人際關係基本常識的基礎上,無論遇到任何事,都要試著改變一下自己的思維,改變一下自己的觀點、看法。做這些努力對彼此之間關係的好轉大有作用。比爾·蓋茨列舉了幾種不損害人際關係的秘訣:

(1)要知道“棘手”和“討厭”是不同的。當覺得對方不好應付、很棘手時,不要讓這個階段迅速發展成個人感情的好惡階段,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一旦發展到討厭的階段,要想變為喜歡是相當難的。

即使認為是性格不合的類型,也不能陷入到討厭對方的情感之中去。隻有停留在隻是覺得對方很難與之相處,有些棘手的階段,才可能冷靜地和對方相處。

(2)要與合不來的人多溝通、多交流。無論是誰,都是從覺得與對方合不來的一瞬間開始,進而不知不覺回避與對方交往的。這樣彼此之間的關係永遠也得不到好轉。越是覺得與對方合不來,就越需要增加與對方交流溝通的次數,越需要主動了解對方。這樣做是為了增進彼此了解。掌握了對方的性格與個性,才能得以消除誤會和偏見,進而才會相互信任和理解,達到消除隔閡的目的。

另外,不能從對方的言語表麵或者對方的表情、態度、動作等非語言的部分妄加推測。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有些人不擅於表達情感,屬於情感內藏型。通過多接觸、多溝通、多交流,很可能會發現自己對其有諸多誤解,彼此之間的關係也很可能因而得以好轉。

總之,最重要的是自己要主動與別人多接觸、多溝通。讓對方有一個好心情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最大秘訣。

(3)改變著眼點能發現別人的優點和長處。有很多人在心裏認為:“好極了!”“真棒!”“真漂亮!”但不擅於說出口,也許是認為“即使不說,她也能領會吧”。但現實生活中,如果不說別人就不知道的事情有很多。無論你在心裏怎麼想,隻要沒用言語表達出來,自己的心情就永遠也不會傳達給對方。

因為並不是帶些阿諛奉承的話,而是發自內心的要讚揚對方,所以應該真誠地說出來,讓對方知道你的心情。發自內心的讚揚是思想、感情交流的基本。

(4)優點和缺點往往是相對的。也許有些人不能很好地看到別人的優點和長處,相反卻總看到別人的缺點和短處的人吧!這樣的人即使勉強說一些讚揚別人的話,也很可能會引起別人的不高興。如果你也有這種傾向,那你一定要試著改變自己的視點。

在這裏我們要提示一點,優點和缺點往往是相對的。比如,過於神經質而斤斤計較的人,換一種角度也可以說是能夠注意到細小的地方而比較細心的人;馬馬虎虎、粗心大意的人,換一種角度也可以說是不拘小節而心胸寬廣的人。優點和缺點往往是相對的,隨著著眼點的不同,缺點可以變成優點。

一開始就與自己情投意合的人,在與對方的交往中自然會看到對方的優點。可是,自己覺得有些不好應付的人,就容易看到他的缺點。這都是受了自己看法和觀點的影響。自己如果能冷靜地看別人,認為是缺點的地方也可以看成是優點。總之,最重要的是要試著改變自己的“視點”和“著眼點”。

避免傷害

比爾·蓋茨認為,在與別人相處時,應該學會尊重別人,盡量減少對別人的傷害。一個和諧的人與人關係的基礎是彼此之間互不傷害。

下麵是會計師馬歇爾·格蘭格關於開除員工的觀點和處理方式。

開除員工並不是很有趣,被開除更是沒趣。我們的工作是季節性的,因此在三月份,我們必須讓許多人離開。

“沒有人樂於動斧頭,這已成了我們這一行業的格言。因此,我們演變成一種習俗,盡可能快點把這件事處理掉。通常是依照下列方式進行:‘請坐,史密斯先生,這一季已經過去了,我們似乎再也沒有更多的工作交給你處理。當然,你也明白,你隻是受雇在最忙的季節裏幫忙而已。”

這些話給他們帶來失望以及“受遺棄”的感覺。他們之中的多數人一生從事會計工作,對於這麼快就拋棄他們的公司,當然不會懷有特別的愛心。

“我最近決定以稍微圓滑和體諒的方式,來遣散我們公司的多餘人員。因此,我在仔細考慮他們每人在冬天裏的工作表現之後,一一把他們叫進來。我是這樣對他們說的:‘史密斯先生,你的工作表現很好。那次我們派你到紐華克去,真是一項很艱苦的任務。你遭遇了一些困難,但處理得很妥當,我們希望你知道,公司很以你為榮。你對這一行業很精通——不管你到哪裏工作,都會有很光明遠大的前途。公司對你有信心,支持你,我們希望你不要忘記!’結果呢?盡管他們離開了公司,但對於自己被解雇的感覺輕多了,他們不會覺得‘受遺棄’。他們知道,如果我們有工作給他們的話,我們會把他們留下來。隻要我們需要,他們還會來投靠我們。”

在我們日常事務中,謙卑和讚揚對對方的幫助是巨大的,如果運用得當,它們在做人處世中將可製造真正的奇跡。

一個人即使尚未改正他的錯誤,但隻要他承認自己的錯誤,就能幫助另一個人改變他的行為。

比爾·蓋茨認為要改變一個人又不致傷害感情,或引起憎恨,就要遵守這樣的規則:“在批評他人之前,先改變你自己的錯誤。”

比爾·蓋茨指出,用“建議”而不用下“命令”,不但能維持對方的自尊,而且能使他樂於改正錯誤並與你合作。

比爾·蓋茨提醒人們注意,由粗魯的長者所引起的憤怒可能會持續更久,即使他糾正的是個很明顯的錯誤,也會如此。

我們在生活中都是顧及自己的臉麵的。因此,一句或兩句體諒的話,對他人的態度表示一種寬容都可以減少對別人的傷害,保住他的麵子。

比爾·蓋茨認為,假使我們是對的,別人是錯的,我們也會因讓別人丟臉而傷害了他的自尊。傳奇性的法國飛行先鋒和作家安托安娜·德·聖蘇荷依寫過:“我沒有權利去做或說任何事以貶抑一個人的自尊。重要的並不是我覺得他怎麼樣,而是他覺得自己如何,傷害人的自尊是一種罪行。”

因此,在處理人際關係時,給人一個超乎事實的美名,就像用“灰姑娘”故事裏的仙棒,點在他身上,這將會使他從頭至尾煥然一新。

假如一個好工人變成了一個粗製濫造的工人,你會怎麼做?你叫以解雇他,但這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你可以責罵那個工人,但這通常隻會引起怨怒。

比爾·蓋茨根據自己管理經驗總結道,假如你要在領導方法上超越自我,希望改變其他人的態度和舉止時,請記住這條規則:給他人一個美名,讓他為此而奮鬥努力。

我們通常都希望別人能遵照自己的意願去做某件工作。但是,要讓他樂意照著你的意願去做,你就必須讓他明白,他對你有多麼重要,這樣,他便會覺得這件事對他也有多麼重要。美國成功學家卡耐基說,他知道一位先生,經常必須拒絕來自朋友、請求者的演說邀請,但他做得很技巧,使被拒的人感到滿意。他是怎麼做的呢?他不僅僅是告訴人家他很忙,或是很這個很那個,而是在謝謝人家的邀請和因無法接受而感到抱歉之後,還推薦一位代替者。換句話說,他不讓別人有時間去考慮受到拒絕的不快,他立刻把這個人的思想導向那位能去演講的人。

這樣做也許有人會認為幼稚,而且這也是人們批評拿破侖的話。當他定製了榮譽勳章,頒發了一萬五千枚給他的部下,又把十八個將軍升為“法國元帥”,以及稱他的軍隊為“無敵陸軍”的時候,有人批評拿破侖用“玩具”捉弄擺布飽受戰爭洗禮的老兵,而拿破侖答道:“人就是被玩具所統領的。”

這個“賦予名號頭銜”的政策,能為拿破侖所用,當然也能為你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