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迷失在享樂之中的時候,你的願望會“提醒”你:去實現願望!去實現願望!

(2)要有理想。一個有理想的人,是任何困難都能克服、任何誘惑都能抑製的。

(3)學會控製自己。控製自己需要毅力,一個有自我控製能力的人,一定能戰勝一切障礙,包括享樂的障礙。

(4)獨立自主地生活和工作。有獨立意識的人,是不會人雲亦雲的。享樂是人性之一,許多人都不可免。但有的時候,一個人的享樂,僅僅是因為對別人的學習與模仿。

(5)糾正自己永遠不會為時已晚。當意識到自己已在享樂的迷途中的時候,要及時抽身,不要越陷越深,隻有這樣,過去的錯誤才能彌補。

(6)主宰自己的命運。一個人,當他是自己命運的主人的時候,他永遠不會被享樂所害。一個主動的人,總能從不適當的行為中抽身而出或幹脆從不涉足。

(7)不隨波逐流。隨波逐流的人,是沒有主見的人。隻有不隨波逐流,堅持自己的行動,才不會被享樂思想迷惑。

(8)同積極進取的人進行合作。同這樣的人合作,你會得到很好的鼓勵,你會很自信地走上一條健康之路。

(9)學會自我暗示。自我暗示,自我提醒,自我監督,避免自己去做不該做的事情。

隻有控製了享樂,才會實現自己的願望,不致迷失在人生途中;才能戰勝前進路上的障礙;才能不受別人的引誘;才能做到真正的、全麵的成功;才能真正主宰自己的命運。

工作是生活的第一要義

俾斯麥把勤奮工作看成是一個人擁有真正生活的保護神。在他去世前幾年,當被問及用一句簡單的話概括生活的準則時,他說:“這條準則可以用一個詞表達:工作。工作是生活的第一要義;不工作,生命就會變得空虛,就會變得毫無意義,也不會有樂趣。沒有人遊手好閑卻能感受到真正的快樂。對於剛剛跨入生活門檻的年輕人來說,我的建議隻是三個詞:工作,工作,工作!”

生活是什麼?菲利浦斯·布魯克斯這樣回答:“當一個人知道他要做什麼,他就可以大聲地說:‘這就是生活!’”這並不是說,一個人必須工作到筋疲力盡,在工作中嚐盡了酸甜苦辣,才歎息道:“這隻是為了生活。”

即使是最不起眼的職業,人們也能從自己的工作中體驗到快樂與滿足。在每個人的心靈裏,都會不時受到悲傷、悔恨、迷惑、自卑、絕望等不良情緒的侵擾,如果此時能集中精力於工作上,這些讓自己無法正常生活的負麵影響就會被拋在一邊。它們就像彈簧一樣,當你用力擠壓時,它們自然會弱下去。此時,人也真正成了堅強、自尊的人。在勞動中,幸福和快樂會從心底進發,像火一樣溫暖著自己和周圍的人。

“生活中有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英國哲學家約翰·密爾說,“不管是最偉大的道德家,還是最普通的老百姓,都要遵循這一準則,無論世事如何變化,也要堅持這一信念。它就是,在充分考慮到自己的能力和外部條件的前提下,進行各種嚐試,找到最適合自己做的工作,然後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做下去。”

對於生性懶惰、從不認真工作的人,生活的大門是關閉的。每個人必須竭盡全力,勤奮工作。因為,工作是維係人類命運的根本。

比爾·蓋茨說:“我隻敬重兩種人,沒有第三種。第一種是不辭辛勞的勞動者,他們勤勤懇懇,默默無聞,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活出了人的尊嚴。我非常敬佩那些從事繁重勞動的體力勞動者。我欽佩的第二種人,是那些為了人類能有一個獨立的、豐富的精神世界而孜孜求索的人。他們的勞動不是為了一日三餐,卻是為了增加生命的養分。稍事勞作就可以滿足日常生活的需要,難道就不需要用艱苦而又神聖的勞動,去換取輕鬆愉悅的精神生活和內心自由了嗎?我隻敬佩這兩種人,其他的人都是廢物和社會的渣子。”

迪恩·法拉說:“工作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權利,至今仍保存完好,它是最有效的心靈滋補劑,是醫治精神疾病的良藥。這從自然界就可以得到體現。一潭死水會逐漸變臭,奔流的小溪會更加清澈。如果沒有狂風暴雨,沒有颶風海嘯,地球上全部是陸地,空氣靜止不動,這樣的世界就毫無生趣。在氣候宜人、四季溫暖如春的地方,人們十分愜意地享受著生活,自然容易無精打采,甚至對生活產生厭倦。但是,如果他每天要為自己的生計奔波,與大自然作殊死的搏鬥,他就會精神抖擻,經受各種鍛煉,發展出最強的力量。”

“每天早晨起床後,”金斯利說,“不管你喜不喜歡,你都得有事做,強迫自己工作並盡最大努力做好,可以培養自控能力、勤奮、意誌力等各種美德。在追求安逸的人那裏,是沒有這些優點可言的。”

美國小說家馬修斯說:“勤奮工作是我們心靈的修複劑,可以讓生理和心理得到補償。可惜的是,人們常常隻對受人關注的行業和要職感興趣,而不再願意經受艱辛勞作的磨煉。但是,它卻是對付憤懣、憂鬱症、情緒低落、懶散的最好武器。有誰見過一個精力旺盛、生活充實的人,會苦惱不堪、可憐巴巴呢?英勇無敵、對勝利充滿渴望的士兵是不會在乎一個小傷的。出色的演說家不會因為身有小恙就口齒木訥,詞不達意的。這是為什麼呢?當你的精神專注於一點,心中隻有自己的事業,其他不良情緒就不會侵入進來。而空虛的人,其心靈是空蕩蕩的,四門大開,不滿、憂傷、厭倦等各種負麵情緒,就會乘虛而入,侵占整個心靈,揮之不去。”

古希臘著名的醫生加龍說:“勞動是天然的保健醫生。”工作可以使人肌肉發達,身體強壯,血液循環加快,思維敏捷,判斷準確;還可以喚醒沉睡已久的創造力,激發雄心,把更多的的聰明才智發揮到工作中去。正是工作,才能使人覺得自己是一個人,必須從事工作,承擔責任,這才能顯示出人的尊嚴與偉大。

千百年來,除了勤奮工作,還有什麼能夠給我們帶來繁榮充實?它為貧窮的人開創了新的生活,它使千百萬人免於夭折,特別是拯救了那些精神上有問題、甚至企圖自殺的人。

馬齊奧教授說:“我常常感到壓抑和沮喪,但是,長年養成的工作習慣,讓我從中解脫了出來,即使遭遇再大的不幸,也不會擊垮我。我覺得學術研究工作本身就是一種消遣,麵對政治、社會、宗教方麵的一些重大問題時,即便弄得筋疲力盡,無功而返,我也覺得生活很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