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一個好的習慣也可以產生巨大的力量,如果你反複地重複著一件有益的事情,漸漸的,你就會喜歡去做,這樣一來,所有的困難都顯得微不足道了。因為,習慣的力量可以衝破困難的阻撓,幫助你走上成功的道路。
比爾·蓋茨認為,是四種良好的習慣——守時、精確、堅定和迅捷——造就了成功的人生。沒有守時的習慣,你就會浪費時間、空耗生命;沒有精確的習慣,你就會損害自己的信譽;沒有堅定的習慣,你就無法把事情堅持到成功的那一天;而沒有迅捷的習慣,原本可以幫助你贏得成功的良機,就會與你擦肩而過,而且可能永不再來。
亞伯拉罕·林肯就是通過勤奮的訓練才練成了他講話簡潔、明了、有力的演講風格。溫德爾·菲裏普斯也是通過艱苦的練習才練就了他那出色的思考能力和傑出的交談能力。
常言道:“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獲一種性格。”
比爾·蓋茨認為,好的習慣主要是依賴於人的自我約束,或者說是依靠人對自我欲望的否定。然而,壞的習慣卻像蘆葦和雜草一樣,隨時隨地都能生長,同時它也阻礙了美德之花的成長,使一片美麗的園地變成了雜草叢生的蘆葦叢。那些惡劣的習慣一朝播種,往往10年都難以清除。
當人到了25歲或30歲的時候,我們就很難發現他們會再有什麼變化,除非他現在的生活與少年時相比有了巨大的改變。但令人欣慰的是,當一個人年輕的時候,盡管養成一種壞習慣很容易,但要養成一種好習慣幾乎同樣容易;而且,就像惡習會在邪惡的行為中變得嚴重一樣,良好的習慣也會在良好的行為中得到鞏固與發展。
習慣的力量是一種使所有生物和所有事物都臣服在環境影響之下的法則。這個法則可能會對你有利,也可能對你不利,結果如何全看你的選擇而定。
當你運用這一法則時,連同積極心態一起應用,所產生的力量是巨大的,而這就是你思考、致富或實現任何你所希望的事情的根本驅動。
也許你並沒有很好的天賦,但是,一旦你有了好的習慣,它一定會給你帶來巨大的收益,而且可能超出你的想像。
破除惡習
比爾·蓋茨曾給下屬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亞裏山德拉大圖書館被燒之後,隻有一本書保存了下來,但並不是一本很有價值的書,於是一個識得幾個字的窮人用幾個銅板買下了這本書。這本書的內容並不怎麼有趣,但裏麵卻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東西,那是窄窄的一條羊皮紙,上在寫著“點金石”的秘密。
點金石是一塊小小的石子,它能將任何一種普通金屬變成純金。羊皮紙上的文字解釋說,點金石就在黑海的海灘上,和成千上萬與它看起來一模一樣的小石子混在一起,但真正的點金石摸上去很溫暖,而普通的石子摸上去是冰涼的。然後這個人變賣了他為數不多的財產,買了一些簡單的裝備,在黑海邊紮起帳篷,開始翻檢那些石子。
他知道,如果他撿起一塊摸上去冰涼的普通石子就將其扔在地上,他就有可能幾百次撿拾起同一塊石子,所以當他摸著冰涼的石子的時候,就將它扔進大海裏。他這樣幹了一整天,卻沒有撿到一塊點金石。然後他又這樣幹了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三年,但是他還是沒有找到點金石。但他仍繼續這樣幹下去:撿起一塊石子,是涼的,將它扔進海裏;又撿起另一塊,若還是涼的,再把它扔進海裏……
但是有一天他撿起了一塊石子,這塊石子是溫暖的……他仍把它隨手扔進了海裏。因為他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把他撿到的所有石子都扔進海裏。他已經如此習慣於做扔石子的動作,以至於當他真正想要的那一個到來時,他也還是將其扔進了海裏!
看來,習慣有時會成為你獲取成功的障礙,讓你扔掉握在手裏的機會——壞的習慣尤其如此。
根據對幾百位成功人士的調查顯示,當問及失敗的可能原因時,幾乎每個人都會說“壞習慣是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很容易陷入無所事事的境地,而隨波逐流則更容易,但隨波逐流的後果往往就是你不小心就會結交上幾個壞人,不小心進了酒吧,不小心喝了一杯啤酒,不小心賭了一把錢。就是因為結交了幾個壞人,因為浪費了一點時間,你的一生就全毀了。
破除惡習的要訣是代之以良好習慣。這樣的改變往往在一個月內就可完成。辦法如下:
(1)選擇適當時間。事不宜遲,想改變習慣而又一再地拖延,會更加害怕失敗。在較為輕鬆的日子,所下的決心即使麵臨考驗也較易應付,因此選擇的月份應沒有親朋好友來你家小住,也沒有太多限期完成的工作待辦。不要選擇年底之前,年底既要準備過節,又要趕辦年終的工作,不免忙碌緊張,那種壓力隻會使惡習加深,令人故態複萌。
(2)運用意願力而非意誌力。習慣所以形成,是因為潛意識把這種行為跟愉快、慰藉或滿足聯係起來。潛意識不屬於理性思考的範疇,而是情緒活動的中心。“這種習慣會毀掉你的一生”理智這樣說,潛意識卻不理會,它“害怕”放棄一種一向令他得到安慰的習慣。
運用理智對抗潛意識,簡直難以致勝。因此,要戒掉惡習,意誌力不及“意願力”有效。
(3)找個替代品。另外培養一種新的好習慣,那麼破除壞習慣就會容易得多。
有兩種好習慣特別有助於戒除大部分的壞習慣。第一種是采用一個有營養和調節得宜的食譜。情緒不穩定使人更依賴壞習慣所帶來的慰藉,防止因不良飲食習慣而造成的血糖時升時降,有助於穩定情緒。
第二種是經常做適度運動。這不僅能促進身體健康,也會刺激腦啡——腦內一種天然類嗎啡化學物質——的產生。近年科學研究指出,緩步跑的人所以感受到自然產生的“奔跑快感”,全是腦啡的作用。
(4)按部就班。一旦決定改變習慣,就擬訂當月的目標。要切合實際,善於利用目標的“吸引力”。如果目標太大,就把它化整為零。
達成一項小目標時不妨自我獎勵一下,藉以加強目標的吸引力。
(5)切勿氣餒。成功值得獎勵,但失敗也不必懲罰。在改變習慣的時間內如果偶有失誤,不要引咎自責或放棄。一次失誤不見得是故態複萌。
比爾·蓋茨指出,人們往往認為,重拾壞習慣的強烈願望如果不能達到,終會成為破壞力量。然而隻要轉移注意力,即使是幾分鍾,那種願望也會消散,而自製力則會因此加強。
避免重染舊習比最初戒掉時更困難。但是如果你能夠把新形象維持得越久,就越有把握不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