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一心想擁有某種東西,卻害怕或不敢或不願意付出相應的勞動,這是懦夫的表現,無論多麼美好的東西,人們隻有付出相應的勞動和汗水,才能懂得這美好的東西是多麼地來之不易,因而愈加珍惜它,人們才能從這種“擁有”中享受到快樂和幸福,這是一條萬古不易的原則。即使是一份悠閑,如果不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而得來的,這份悠閑也並不甜美。不是用自己勞動和汗水換來的東西,你沒有為它付出代價,你就不配享用它。
懶惰、無所事事從來就不是一種榮耀,更不應該成為一種特權。盡管在這個社會上有許多卑鄙的小人極滿足於白吃白喝,並以大肆揮霍、浪費為榮,但那些稍有頭腦、有抱負、有良知的人們毫無疑問都會鄙夷他們。這些墮落的貴族與他們自己享有的尊貴榮譽完全不相符合,他們早已成了行屍走肉,已經不具有良知和人性了。
比爾·蓋茨引用斯坦利·威廉勳爵的話說:“一個無所事事的人,不管他多麼和氣、令人尊敬,不管他是一個多麼好的人,不管他的名聲如何響亮,他過去不可能、現在不可能、將來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生活就是勞動,勞動就是生活……”
執行你的創意
比爾·蓋茨曾指出,雖然行動不一定能帶來令人滿意的結果,但不采取行動就絕無滿意的結果可言。
因此,如果你想取得成功,就必須先從行動開始。
一個人的行為影響他的態度,行動能帶來回饋和成就感,也能帶來喜悅,通過潛心工作得到自我滿足和快樂,這是其他方法不可取代的。這麼說來,如果你想尋找快樂,如果你想發揮潛能,如果你想獲得成功,就必須積極行動,全力以赴。
每天不知會有多少人把自己辛苦得來的新構想取消,因為他們不敢執行。過了一段時間以後,這些構想又會回來折磨他們。
記住:切實執行你的創意,以便發揮它的價值,不管創意有多好,除非真正身體力行,否則,永遠沒有收獲。
天下最可悲的一句話就是:我當時真應該那麼做,但我卻沒有那麼做。經常會聽到有人說:“如果我當年就開始做那筆生意,早就發財了!”一個好創意胎死腹中,真的會叫人歎息不已,永遠不能忘懷。如果真的徹底施行,當然就有可能帶來無限的滿足。
隻有行動會產生結果,比爾·蓋茨認為成功就要知道成功的人都采取什麼樣的行動。有很多人這麼說:“成功開始於想法”。但是,隻有這樣的想法,卻沒有付出行動,還是不可能成功的。
你必須研究成功者每一天都在做些什麼,他們到底做了哪些跟你不一樣的事,假如你可以如法炮製他們的行動,那麼,你一定會成功。
一個業務員要成功,必須拜訪非常多的客戶,如果他不知道最頂尖的業務員一天拜訪多少個客戶,那麼他根本就沒有成功的機會;如果他無法付出頂尖業務員所做的行動,他就無法提高成績。
成功的人永遠比一般人做得更多,當一般人放棄的時候,他們找尋下一位顧客;當顧客拒絕他的時候,他再問他們:“你到底要不要買?”當顧客不買的時候,他問:“你為什麼不買?”
他們總是在找尋如何自我改進的方法以及顧客不買的原因,他們永遠在不斷地改善自己的行為、態度、舉止和自己的人格;他們總是希望知道人們為什麼跟他買、為什麼不跟他買的原因,他們還總是希望更有活力,總是希望產生更大的行動力。
相形之下,很多人飽食終日,不做運動,不學習,不成長,每天在抱怨一些負麵的事情,他們哪來的行動力?
要當一個成功者,必須要積極地努力,積極地奮鬥。成功者從來就是行動者,並且,他們不會等到“有朝一日”再去行動,而是今天就動手去幹。他們忙忙碌碌盡己所能幹了一天之後,第二天又接著去幹,不斷地努力、失敗,再努力、再失敗,直至成功。
成功者一遇到問題就馬上動手去解決。他們不花費時間去發愁,因為發愁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隻會不斷地增加憂慮、浪費時間。當成功者開始集中力量行動時,立刻就興致勃勃、幹勁十足地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失敗者總是考慮他的那些“假若、如何”,所以他們在“如何”和“假若”中度過了他們的一生,最終當然是一事無成。
總是談論自己“可能已經辦成什麼事情”的人,不是進取者,也不是成功者,而隻是空談家。實幹家是這麼說的:“假如說我的成功是在一夜之間來臨的,那麼,這一夜乃是無比漫長的曆程。”
不要期待“時來運轉”,也不要由於等不到機會而惱火和覺得委屈,要從小事做起,要用行動爭取勝利。
從現在起,不要再說自己“倒黴”了。對於成功者來說,勤奮工作就是好運氣的同義詞。隻要專心致誌去做好你現在所做的工作,堅持下去直到把事情做完,好運自然會來到。怨天尤人不會改變你的命運,隻會耽誤你的光陰,使你沒有時間去取得成功。如果你想要“趕上好時間、好地方”,就去找一樣能夠讓你拚上一拚的工作,然後努力去幹。幸運絕不是偶然的,隻要勤奮工作,即刻行動,相信幸運之神肯定會光臨你。
不要猶豫不決
在行動前,很多人提心吊膽,猶豫不決。在這種情況下,首先你要問自己:“我害怕什麼?為什麼我總是這樣猶豫不決,抓不住機會?”
不要為自己找借口了,諸如別人有關係、有錢,當然會成功;別人成功是因為抓住了機遇,而我沒有機遇,等等。
這些都是你維持現狀的理由,其實根本原因是你根本沒有什麼目標,沒有勇氣,你是膽小鬼,你根本不敢邁出成功的第一步,你隻知道成功不會屬於你。
比爾·蓋茨說:“如果一生隻求平穩,從不放開自己去追逐更高的目標,從不展翅高飛,那麼人生便失去了意義。”
美國成功的將軍總是拒絕人們畫出的分界線,他們向傳統的一切提出挑戰。他們利用自己的想像力,打破舊的模式,時常讓自己的信心得到升華。巴頓曾對自己的下屬說:“去做一件事,先經過估測再去冒險,那同莽撞蠻幹是兩碼事。”
其實我們並不是建議你去倉促行事,錯誤地把古怪的行徑當做創造行為,我們在此所討論的隻是放開自己想像力的勇氣。
這是一條生活準則:從你停止生長的那一刻起,你就開始死亡了。如果在商業中你總是毫無變化地做相同的事,那你就會破產。如果我們的行為同我們的祖先一樣,那麼進化過程就會停滯不前。世界會與你擦肩而過——它隻為那些不斷超越現狀的人打開通向生活的大門。
當你麵臨一個好像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先研究它。如果仍找不到解決辦法時,就放開你的想像力。想像指的是想出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具體形象。
不要被重重阻力所嚇倒,要時刻都敢想敢做。
行動能使人走向成功,似乎人人都知道,但當人們麵臨行動時,往往就會猶豫不決,畏縮不前。“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的人不在少數。
人們害怕行動。由於心態的原因,一行動就想到失敗。這種恐懼的心理會摧毀你的自信,關閉你的潛能,束縛你的手腳,使你遇事不敢輕舉妄動。
人對於改變,多多少少會有一種莫名的緊張和不安,即使是麵臨代表進步的改變也會這樣,這就是害怕冒風險造成的。行動就意味著風險,因而就出現了左顧右盼、拖延觀望等。特別是當形勢嚴峻時,人們習慣的做法就是保全自己,不是考慮怎樣發揮自己的潛力,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怎樣才能減少自己的損失上。
有一種理論說:人有自私的天性,原因是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付出就意味著“失去”,而行動就意味著要付出。怕行動就是不願付出。
因此,行動可以說是一種心態。行動的障礙隻有在行動中才能解決。
行動,是醫治“行動恐懼症”的惟一良方。車爾尼雪夫斯基說:“實踐,是個偉大的揭發者,它暴露一切欺人和自欺。”
先行動起來,在行動中去糾正、去調整,才是鏟除心理障礙的最好的辦法。行動的障礙歸根到底還是心理障礙。
如果社交心理障礙多,就會怯懦。如果你害怕在人多的場合講話,一定要找機會去說,大聲說。想去找一個人的時候思慮太多,這時候最簡單也是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讓自己多想,現在做,立刻就做,打斷自己原有的那種思維邏輯和習慣,走出第一步,勇氣就產生了。
美國著名的高空走鋼索表演者瓦倫達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在事後說:“我知道這一次一定會出事,因為他上場前總是不停地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絕不能失敗’;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隻想著走鋼索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後果。”後來,人們就把專心致誌於事情本身而不去管這件事的意義、沒有患得患失的心態,叫做“瓦倫達心態”。
凡事先行動起來就容易達到“瓦倫達心態”。因為,一旦迅速進入行動狀態後,就來不及多想。逼上梁山,背水一戰,絕無退路,這樣反而容易成功。
格羅根指出:“無論做什麼事情,開始時,最為重要的是不要讓那些愛唱反調的人破壞了你的理想。”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也表明,人大腦裏的某一圖像會像實際情況那樣刺激人的神經係統。比如,當一個高爾夫球手擊球時一再告訴自己“不要把球打進水裏”時,他的大腦裏往往就會出現“球掉進水裏”的情景,而結果往往是球真的掉進水裏。這項研究從另一個方麵證實了“瓦倫達心態”。
“先投入戰鬥,然後再見分曉。”拿破侖如是說。隻有行動起來,才能掙脫輿論的枷鎖,因為“這個世界上愛唱反調的人真是太多了,他們隨時隨地都可能會列舉出千條理由,說你的理想不可能實現。你一定要堅定立場,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
但丁在《神曲》中描述以:在其導師——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引導下,他遊曆了慘烈的九層地獄後來到煉獄,一個魂靈呼喊他,他便轉過身去觀望。這時導師維吉爾這樣告訴他:“為什麼你的精神分散?為什麼你的腳步放慢?人家的竊竊私語與你何幹?走你的路,讓人們去說吧!要像一座卓立的塔,絕不因暴風雨而傾斜。”
隻要你認準了路,確立好人生的目標,就永不回頭,“走你的路,讓人們去說吧”。向著目標,心無旁騖地前進,相信你一定會到達成功的彼岸。
克服拖延
幹什麼事情,隻停留在嘴上是不夠的,關鍵要落實在行動上。
比爾·蓋茨曾向他的員工談起他的成功之道,他說:“我發現,如果我要完成一件事情,我得立刻動手去做,空談無濟於事!”比爾·蓋茨先生的這句話放之四海而皆準。
誇誇其談、嘩眾取寵而不注重實幹的人最令人反感,成功也永遠不會光顧這種華而不實、光說而不幹的人。如果切絲黑爾姆夫人僅僅滿足於她動聽的演講,陶醉於她那美好的計劃之中,她自然永遠也不可能超出言談的範圍,隻不過是一個空談家而已,人們也就不會相信她所說的一切。但當人們親眼看到切絲黑爾姆夫人以自己的行動實現了她的計劃時,人們才讚同她的觀點,才樂意援手相助。
最大的成功並不是在那些嘴上說得天花亂墜的人,也不是那些把一切都設想得極其美妙的人,而是那些腳踏實地去幹的人。
即使是那些處在社會最底層的人,隻要他對工作充滿熱情,隻要他是一個有心人,經過努力,他必將贏得他想獲得的成功與地位。貧寒的出身、卑賤的地位並不意味著不可衝破。因為重在實幹、貴在真想。
除崇尚空談外,辦事拖拉也是懶惰最常見的表現手段。
拖延是一種習慣,行動也是一種習慣,不好的習慣要用好的習慣來代替。
仔細思考一下,拖延的事情遲早要做,為什麼要推後再做?立即做完以後可以休息,而現在休息,也許往後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當中,有哪些事情是你最喜歡拖延的,現在就下定決心,將它改善。
從最簡單的事情開始,當你可以激發自己的行動力的時候,你會非常有衝勁,會非常想去完成一件事情。
當事情不如意時,一定是你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當完成的速度不夠快的時候,一定是你使用的策略不對。
當仍出現拖延的時候,一定是你的優先順序沒有排列對,因為你不知道這件事有多重要。
凡事掌握其根源,必定會得到非常大的收獲和成效,不管你現在要做什麼事,請立刻行動。
拖延是行動的死敵,也是成功的死敵。拖延使我們所有的美好理想變成真正的幻想,拖延令我們丟失今天而永遠生活在“明天”的等待之中,拖延的惡性循環使我們養成懶惰的習性、猶豫矛盾的心態,這樣就成為一個永遠隻知抱怨歎息的落伍者、失敗者、潦倒者。成功學創始人拿破侖·希爾說:“生活如同一盤棋,你的對手是時間,假如你行動前猶豫不決,或拖延地行動,你將因時間過長而痛失這盤棋,你的對手是不容許你猶豫不決的!”拖延是這樣的可惡,然而卻又這樣的普遍,原因在哪裏?
——成功素質不足、自信不足、心態消極、目標不明確、計劃不具體、策略方法不夠多、知識不足、過於追求十全十美,這些都是原因。
停止拖延,比爾·蓋茨先生提示,立即去提高自己的成功素質,缺什麼,補什麼。
以下是比爾·蓋茨對克服拖延,立即行動的對策探討:
(1)做個主動的人。要勇於實踐,做個真正在做事的人;不要做個不做事的人。
(2)不要等到萬事具備以後才去做,永遠沒有絕對完美的事。預期將來一定有困難,一旦發生,就立刻解決。
(3)創意本身不能帶來成功,隻有付諸實施時創意才有價值。
(4)用行動來克服恐懼,同時增強你的自信。怕什麼就去做什麼,你的恐懼自然會立刻消失。
(5)自己推動你的精神,不要坐等精神來推動你去做事。主動一點,自然會精神百倍。
(6)時時想到“現在”、“明天”、“下禮拜”、“將來”之類的句子跟“永遠不可能做到”意義相同,要變成“我現在就去做”的那種人。
(7)立刻開始工作。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準備工作上,要立刻開始行動才好。
(8)態度要主動積極,做一個改革者。要自告奮勇去改善現狀;要自動擔任義務工作,向大家證明你有成功的能力與雄心。
立即行動
比爾·蓋茨說:“想做的事情,立刻去做!當‘立刻去做’從潛意識中浮現時,立即付諸行動。”
從小的事情開始,立即去做!養成習慣,機會出現時,你就能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