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卓文和馬洪濤同是一家國產手機企業的銷售信息員。趙卓文平時工作努力,總是定期地與經銷商進行溝通,及時了解經銷商目前所存在的問題,所以經銷商對他十分滿意,雙方的合作也一直十分順利。
國產手機企業麵臨很多來自國外品牌的衝擊,要想在競爭中取得優勢非常困難。趙卓文憑著和經銷商良好的關係,在第一時間就知道了其他品牌手機具體的促銷辦法。這時,離黃金周到來隻有一天時間了,趙卓文認識到要在這次市場競爭中取得勝利必須加大促銷力度。於是他迅速聯絡公司增加促銷員,並采取了限量促銷的方法。最終在黃金周的七天內,該品牌僅一款雙彩屏加拍照的手機每天就賣出幾十部,總銷售額是這個銷售點所有手機品牌中最高的,他也因此成為該公司所有銷售信息員中業績最高的一位。
速度是競爭中的製勝法寶。馬洪濤本來也與經銷商製定了促銷計劃,黃金周的第一天銷售量還不錯,可到了第二天別的品牌也花樣翻新地搞起了促銷活動,消費者都被吸引走了,馬洪濤卻不知靈活變通、奮起直追。可想而知,他的業績十分糟糕。
速度是效率的前提,也是成功得以實現的前提。商場永遠相信以快取勝,遲一步,慢一點,結果將大相徑庭。有領導的督促,就降低了效率。
每一個人都應該把速度作為對自己的一種鞭策和激勵,隻有時時這樣提醒自己,才能遇事快速地做出反應,走在別人前麵。
許晶是一名廣告公司的策劃人員,最近,她為某汽車品牌做的營銷方案達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取得這種成功,很大因素源於她快速的反應能力。
恰逢那個地方的某運動員剛剛獲得冠軍,很多人把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許晶迅速做出反應,使得該品牌最早請了這名運動員作為代言人。這一準確又不失時機的決定果然成功了,之後半年的數據顯示重新宣傳的該品牌已成為全國同類車型銷量的翹楚。
許晶認為:“重要的不是獲獎跟排名,關鍵是我們根據市場變化迅速地拿出了可成功執行的案子,為客戶、企業都創造了價值。”她憑著敏銳的觀察能力、快速的反應能力、迅速的執行能力在與多家廣告公司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為其公司陸續獲得很多大客戶。
工作中就是這樣:有了敏銳的洞察力、快速的反應能力,才能有超群的業績;每個員工在原有速度上提高一點點,整個公司的效率就會提高一大截。隻有高效率才能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並進一步取得優勢地位,這是這個快節奏社會發展的要求。
自己要想在職場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要對每一個機遇做出迅速的反應和判斷,依靠自身的優勢先下手為強。所謂兵貴神速,快速反應是一個職場“士兵”獨占鼇頭的重要契機。
做有心人,“三隻眼”抓機遇
我們說一個人有才能,是說他做什麼事都有自己的方法,遇到困難也不退縮。但是才能也分三六九等,捕捉機會的才能,是統領所有才華的才能。沒有機會隻是弱者逃避現實的借口,抓住機會才是開拓者強勁的誓言。
世上多的是事業有成的人,他們的成功之路也各不相同,但是他們都有一個相似點,即是他們做事時用心,善於捕捉難得的機會。
我們都知道機遇稍縱即逝,它隻為有心人而準備。著名企業家張瑞敏說,海爾現在還能生存,就是因為具備識別機遇的眼力和抓住機遇超前發展的辦法。
關於抓機遇,張瑞敏有一個著名的“三隻眼”理論,這是他多年以來的經驗之談:“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化時期,企業家隻有兩隻眼睛不行,必須要有三隻眼睛。要用一隻眼睛盯住內部管理,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另一隻眼睛盯住市場變化,策劃創新行為;第三隻眼睛用來盯住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以便抓住機遇超前發展。”
“三隻眼”理論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張瑞敏就是“長了三隻眼睛”的企業家,具有超前意識的指揮官,富有創新精神的設計師。他在指揮公司員工不斷提高產品質量、不斷擴大市場占有率的同時,不失時機地抓住了各種稍縱即逝的機遇,發展海爾,壯大海爾。
一代偉人鄧小平曾經指出:“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鄧小平同誌的講話,使“長了三隻眼睛”的張瑞敏看到了中國經濟要大發展的前景,他叮囑自己:絕不能錯過時機。因此,在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後,海爾馬上采取行動,僅用了2個月的時間就從銀行爭取下來了大額貸款。當年6月份,張瑞敏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果斷地用較低的價格在青島市高科技工業園買下了720畝土地,決定籌建中國最大的成片開發的家電生產基地——海爾工業園。在建設海爾工業園的過程中海爾遇到好幾次挫折,買地後不到一個月,國家要求銀行采取壓縮貸款的政策,也就是說如果晚兩個月,海爾就不可能拿到貸款買地了。貸款到24億元的時候,海爾從銀行就拿不到錢了。正巧,運作了8個多月的海爾股票上市了,共籌集資金369億元,解決了海爾工業園建設的後續資金問題。
此外海爾開發區工業園在投資時抓住東南亞金融危機期間日元大幅貶值的機會,大大降低了投資費用,其中僅建設材料一項便節約資金30%。同時工業園所需設備均大量從日本、韓國進口,節省外彙約20%,真正做到了低成本、高產出。
這些都表現了張瑞敏用他的“第三隻眼”抓住了機遇,進行了超前發展。
在2000年4月16日開幕的世界經濟論壇中國企業高峰會上,張瑞敏對他的“三隻眼”理論作了新的改動。他說,中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長三隻眼睛:第一隻眼睛盯住企業內部員工,以凝聚內部員工的才智為上;第二隻眼睛盯住用戶,以用戶利益為上;第三隻眼睛盯住外部環境機遇,不僅是國內市場改革開放的機遇,還有世界經濟的大機遇。第三隻眼對中國企業來說尤為關鍵。
對於張瑞敏今天創下的輝煌,無人不為他高聲喝彩,但又有多少人能用心去探討他成功背後的秘密呢?對張瑞敏來說也許機會不能等同於他今日的成功,但他的成功裏卻有著捕捉機會立下的汗馬功勞。
職場如戰場,機遇稍縱即逝,抓住機遇你就走進了成功的大門。能不能跨入成功殿堂的大門,就看你有沒有足夠的洞察力和足夠快捷的反應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