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學習炒股牛人,大牛市穩賺不賠(2)(2 / 3)

1990年彼得·林奇急流勇退,宣布退休。但他的投資哲學在全球廣泛傳播,對基金經理和投資大眾影響深遠。他在享受著親情的同時,也享受著獨立投資的快樂。也許,隻有內在衝動,沒有外在壓力的投資者,才有可能夜夜安枕、樂在其中,達到投資的最高境界。

【股市箴言】

隻要所投資的股票業績優良,大可以持五年、十年不變。彼得·林奇說:“我投資組合最好的公司往往是購股三五年才利潤大增而不在三五個星期之後。”什麼時候賣股票,他認為有兩種情況。一是公司業務從根本上惡化了。二是股價上升過高,超過了盈利的增長。這時賣掉它以後再買另一種股票可以獲得更高的收益率。

龐啟樵:熊市也賺30%的人

1997年,龐啟樵在一個朋友的說動下,初涉股市。撞得頭破血流的他不認輸,拿出研究電器修理的勁尋找股市投資規律,終於取得了成功。

“股市像一塊磁鐵一樣,深深地吸引住我。”一年後,龐啟樵把剛剛承包的廠轉給親戚,全身心投入了股市。拿出積攢的100萬元,入了市。仗著行情好,老龐初入市即嚐到了甜頭,如5·19行情中短短幾天就賺了二三十萬元,股市賺錢魅力充分展現。

隨後,市場開始了調整,轉眼間,賬上的盈利又成了零。兩年下來,變幻莫測的股市讓老龐嚐盡了“上上下下坐電梯”的滋味。“為什麼總是坐電梯呢?”百思不得其解的老龐經常這樣問自己,他決心搞清楚這個問題。

上海是炒股信息集散地,聚集了不少高手。1999年下半年,老龐決定到上海拜師學藝。當時,上海唐能通寫了幾本書,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目光。老龐第一個目標就是投奔唐能通。可是呆了1個半月後,老龐發現,“唐的書很有吸引力,但不少是反推的,並不是實戰經驗的總結”。失望之餘,老龐離開了。

2000年春節後,經朋友介紹,老龐再次到了上海,跟一個操盤手學習。跟著操盤手,老龐追漲殺跌、反複進出,折騰了幾個月時間,靠著行情好,總算做到不賺也不虧。

2000年底,他重點研究起技術分析軟件來,購置了幾套,然後天天對著行情琢磨。別人看來枯燥無味的指標、參數、分析方法,老龐琢磨起來津津有味。他重新找到了在煩瑣細微中尋找規律的感覺,就如他當年琢磨電器修理的規律一樣。

他把自己的投資策略總結為:基本麵為主、技術分析為輔、中線為主、小波段為輔。從宏觀經濟、行業分析入手後,再用技術分析方法反複驗證。大部分的資金都做半年以上的中線投資,拿小部分的資金做小波段,保持和市場的親近度。明確了操作思路,老龐不再那麼急巴巴地殺進殺出了。克服自己的急性子,順應市場的變化,做到“不貪心、不恐懼”。再高的高價股,隻要看準了,照追。

2004、2005年,老龐買了蘇寧電器前後有4、5次。盡管沒有從頭拿到尾,但中間一段都“吃”到了。“看好公司業績和發展前景,技術分析印證,就不會恐懼”。第一次買入24元,後來48元再追進,55元出來。現在蘇寧電器複權後的價格是100多元。航天電器20多元,他也追。“高價股看起來危險,其實不危險。最危險的地方其實最安全。”

從2002年到現在,老龐在股市中穩健操作,得心應手,每年穩賺20~30%。

他是憑什麼取得如此大的投資業績呢?

1.信心與自信心

信心不同於自信心。自信心是要的,但沒有理由支持的、太強的自信心是害人的。他說,以前自己的自信心很強,結果是一直虧錢。做企業也是這樣,光靠自信心是不夠的。信心是建立在對一個事物有認識、有把握的基礎上的。

2.擺正自己的位置

在股市裏玩,擺正自己的位置很重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就是搞清楚自己的定位和身份,自己是哪類投資者。幾十萬、幾百萬頂多是個中戶。基金是機構,機構有自己的操作思路,中戶也該有自己的操作思路和炒股紀律。

擺正自己的位置,才決定接下來該怎麼做。操作手法簡單地說就是三種:中線、小波段、短線,一定要分清。定了操作思路後,一定要嚴格執行,嚴格遵守操作紀律。

3.越成熟短線做得越少

老龐總結,投資心理越成熟,短線操作越少。做短線的必須有五成的勝算,才能保平。沒水平,要少做。10次中有6次勝算,才具備盈利的基礎;10次中有7次勝算,才能盈利。真正靠短線賺大錢的,估計在全國也是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