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並非零和遊戲,也不是隻有從別人的口袋中掏錢才能盈利。戰勝市場,戰勝莊家,戰勝基金,是熱門投資書籍經常提到的字眼,而股票市場真正的敵人卻很少有人提及。貪婪,恐懼,害怕困難,不能堅持原則,沒有信心,沒有耐心,沒有勇氣,沒有目標和信念,這些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深度解剖並清晰地認清自己,克服人性的弱點,成功投資者製勝的法寶就是戰勝自我。
人性的弱點埋藏在靈魂的深處,如果我們不能有意識地進行係統分析,並針對性地防範,同樣的錯誤總會在投資決策中一犯再犯,而犯錯的驅動力也永遠不能消除。要戰勝自己,首先要認清敵人。清楚自己的弱點所在並克服它,你才會在投資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貪婪和恐懼是人類的天性,對利潤無休止地追求,使投資者總希望抓住一切機會,而當股票價格開始下跌時,恐懼又占滿了投資者的腦袋。市場是由投資者組成的,情緒比理性更為強烈,懼怕和貪婪使股票價格在公司的實質價值附近跌宕起伏。當投資者因貪婪或者受到驚嚇時,常常會以愚蠢的價格買入或賣出股票,追漲殺跌是貪婪與恐懼形成的典型後果。
巴菲特有句名言:“當別人貪婪時我們恐懼,當別人恐懼時我們貪婪。無人對股票感興趣之日,正是你應對股票感興趣之時。”
相對於占絕大多數的短線投資者,以及股票市場的投機炒作,價值投資者是孤獨的。能否承受這種孤獨,是能否堅持長線投資的關鍵。耐得住寂寞的投資者,才能獲得最後的成功。巴菲特說:“我最喜歡持有一隻股票的時間期限是——永遠。”
【股市箴言】
在牛市中,不要太貪婪。要學會止贏,鎖定利潤,落袋為安。
最富傳奇色彩的基金經理——彼得·林奇
當今美國,乃至全球最高薪的受聘投資組合經理人彼得·林奇,是麥哲倫100萬共同基金的創始人,是傑出的職業股票投資人,華爾街股票市場的聚財巨頭。他在其數十年的職業股票投資生涯中,特別是在出任麥哲倫基金的基金經理人的13年間,基金的年平均複利報酬率達29%。
彼得·林奇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主要是以下幾方麵的原因:
1.勤奮
彼得·林奇的選股方法是“藝術、科學加上跑腿”,他每天工作時間超過13個小時,每年行程達10多萬公裏,連午餐時間都安排與公司洽談。他在接受電視采訪時說,他成功的秘訣是“每年要訪問200家以上的公司和閱讀700份年度報告”。
2.靈活
彼得·林奇的風格就是沒有風格,選股靈活多變,他說:“我從來就沒有全麵的戰略,完全是經驗主義,像受過訓練的警犬一樣嗅來嗅去,總可以找到被低估的股票。”他在麥哲倫基金公司選擇的股票主要有5種:中、小規模成長型公司,前景有所改善的公司,被低估的循環型公司,高收益和分紅增長的公司和企業真實資產被市場低估的公司。此外,外國股票也在基金中占有相當的比例。
3.常識
彼得·林奇不相信技術分析和股市預測,隻相信生活常識。彼得·林奇第一準則:絕不投資於任何你畫不出來的東西。彼得·林奇第八準則:如果你愛上這家商店,多半會愛上它的股票。彼得·林奇最喜歡的投資靈感來源是伯林頓商廈。他帶領三個女兒去選購聖誕禮物,發現“美容小店”投資機會的故事,是彼得·林奇利用常識選股的生動寫照。
4.耐力
彼得·林奇說:“不論你使用什麼方法選股或挑選股票投資基金,最終的成功與否取決於一種能力,即不理睬環境的壓力而堅持到投資成功的能力,決定選股人命運的不是頭腦而是耐力。”
在彼得·林奇所經營的麥哲倫基金的1400種股票中,大致有4類股票:
1.是彼得·林奇希望能夠收益200%-300%的成長股。
2.是股價低於實值的價值股,彼得·林奇希望在股價上漲三分之一時就脫手。
3.是績優股。如:公用事業、電訊、食品、廣告公司的股票。這類股票帶防禦性,經得起經濟不景氣的打擊。
4.是特殊情況,如再生股。
彼得·林奇與巴菲特有許多相同之處,他們都是價值投資的擁護者;都專注公司分析,不喜歡技術分析;都隻投資自己熟悉的公司,注重上市公司調研;都偏好競爭不激烈的公司、持續增長的公司;都強調安全邊際原則,要求買進價格低估或合理;都強調堅持長期投資,耐心比頭腦更重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