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項目實施背景評估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經濟的快速發展,A市改革和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各項社會事業日新月異,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A市的醫療衛生事業也取得了長足進步。至2006年底,全市擁有各類衛生機構32個,其中二級甲等醫院兩家;醫院、衛生院編製病床位1786張;擁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2318人,其中執業醫生1025人。但A市醫療資源整體仍明顯短缺,醫療衛生專業技術水平和服務水平與全省平均水平有較大差距,難以滿足人民群眾醫療衛生保健需求。全市每萬人口擁有病床床位僅20.62張,較B市平均少5.55張,較L省平均少5.44張,醫療資源相對匱乏,人民群眾就醫條件有待提高。
A市人民醫院現有病房樓規模較小、設施簡陋、布局不合理,已成為醫院加快發展、提升服務層次的製約瓶頸。一方麵,基礎設施條件難以滿足區域內居民就醫需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社會大眾對就醫、住院、保健、疾病預防等方麵要求越來越高。目前該院年門診量達25萬人次,住院病人逐年增多,年住院病人達2萬餘人次,但現有床位僅550張,已不能滿足日常基本使用需要,病床平均使用率達97.3%,其中骨外科、普外科、神經外科、內一內二科、小兒科、五官科等科室需長年加床;同時,目前現有病房99%以上為一室三床格局,房屋麵積小、床位多,既不利於患者的治療與康複,又給患者及家屬造成不便,亟須盡快增加病床數,並在此基礎上開辟設施完備、服務周到的高檔病房區,以滿足不同層次患者的就醫需要。另一方麵,基礎設施條件製約了醫院的學科建設與發展。從醫院的學科發展方向看,醫學學科精細化、專業化水平要求越來越高,骨科、普外、內科、醫技特檢等科室均需進一步細分,以滿足患者就醫需要,提高醫院整體專業水平。但受醫院床位和發展空間的限製,專業細分難以實施,嚴重影響和製約了醫院醫學技術、專項研究、醫療水平的進一步發展和提高。此外,近幾年來,隨著A市對外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涉外活動逐步增多,港、澳、台地區及國外客戶赴A市考察訪問及投資置業人數逐年增加,也要求醫院能夠提供優良的就醫條件及高水平的醫療服務。
綜合上述因素,作為A市的龍頭醫院,A市人民醫院建設綜合病房樓,能夠有效改善醫療、住院環境,提高醫學技術水平,既是醫院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為患者及社會各界提供高質量、全方位醫療、保健、疾病預防服務的需要。
(三)項目實施必要性評估
1.項目實施是進一步改善A市醫療衛生環境、提高醫療服務水平的客觀需要發展衛生事業,是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對於加快建設和諧A市,切實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具有重要意義。為盡快彌補A市衛生醫療水平與B市及L省的整體差距,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醫療技術、服務環境現實需求,重點發展區域內最大綜合醫院A市人民醫院,建設一座綜合性病房大樓極為必要。
2.項目實施是改善A市人民醫院服務條件和環境的需要A市人民醫院由於建院早,雖經多次改造、裝修,都未能從根本上解決病房樓規模小、布局不合理的問題。原有病區多數建築時間較早,房舍簡陋,設施較差,既不符合衛生部門有關規定,也不適應患者的需求,因此,按照醫院總體發展思路,以患者為中心,建設綜合病房大樓,對改善醫院服務條件和就醫環境是十分必要的。
3.項目實施是加快A市人民醫院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按照A市人民醫院“十一五”發展規劃,該院提出了“爭取五年內達到三級醫院服務水平,通過ISO9001:2000質量體係認證,全麵實施微機化管理,達到B市同級醫院先進水平”的整體發展目標。為順利實現上述目標,必須首先實施病房樓建設項目,解決嚴重製約醫院發展的瓶頸問題,從而為醫院規模的快速擴張、醫技水平的有效提升與重點科室的優先發展,奠定堅實的硬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