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輯 魔鬼藏於細節,細節決定成敗(2 / 3)

細節往往是關鍵

當寶潔公司剛開始推出汰漬洗衣粉時,市場占有率和銷售額以驚人的速度向上飆升。可是沒過多久,這種強勁的增長勢頭就逐漸減緩了。寶潔公司的銷售人員非常納悶,雖然進行了大量的市場調查,但一直找不到銷量停滯不前的原因。

於是,寶潔公司召集很多消費者開了一次產品座談會,會上,有一位消費者說出了汰漬洗衣粉銷量下滑的關鍵,他抱怨說:“汰漬洗衣粉的用量太大。”

寶潔的領導忙追問緣由,這位消費者說:“你看看你們的廣告,倒洗衣粉要倒那麼長時間,衣服確實洗得幹淨,但要用那麼多洗衣粉,計算起來很不劃算。”

聽完這番話,銷售經理趕快把廣告找來,算了一下展示產品部分中倒洗衣粉的時間,一共3秒鍾,而其他品牌的洗衣粉廣告中倒洗衣粉的時間僅為1.5秒。

就是在廣告上這麼細小的疏忽,對汰漬洗衣粉的銷售和品牌形象居然造成了嚴重的傷害。這是一個細節製勝的時代,對於自己的工作無論大小,都要了解得非常透徹,數據應該非常準確,事實也應該非常真實,這樣才能腳踏實地完成宏偉的目標。

哈佛哲理

無數的哈佛人用親身經曆告訴我們:“差之毫厘,謬以千裏”,有時細節關鍵到足以致命。所謂的小事情因其小而被人們忽略了,然而它卻造成了大難題,常常會給人們帶來大麻煩。因此,無論做什麼事情,千萬不可忽視細節的存在,否則就有可能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其實,細節是一種創造,也是一種征兆,從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命運去向和事情的成敗。一些明智的人善於從小事情做起,從而使自己的命運得到徹底的改觀。

注重小節,方能成大業

有道是“治大國若烹小鮮”,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決定成敗,一切偉大的事業都是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哈佛教授奧裏森·馬登說:“小事也能成就大事,細節決定成敗。很多時候我們的成功不是取決於我們有多麼高的智商,而是取決於我們有沒有做好一件件小事。”

戴爾一向很注重形象。他清楚地認識到,商業社會中,一般人是根據一個人的衣著來判斷對方的實力,因此,他首先訂做了三套昂貴的西服,然後他又買了一整套最好的襯衫、衣領、領帶、吊帶等,而這時他的債務已經達到了700美元。

於是,戴爾就開始自己的第一次創業。

每天早上,戴爾都會身穿一套全新的衣服,在同一時間、同一街道同某位富裕的出版商“邂逅”。戴爾每天都和他打招呼,並偶爾聊上一兩分鍾。

這種例行性會麵大約進行了一星期之後,出版商開始主動與戴爾搭話:“你看起來混得相當不錯。”

接著出版商便想知道戴爾從事哪種行業。因此戴爾身上所表現出來的這種極有成就的氣質,再加上每天一套不同的新衣服,已引起了出版商極大的好奇心,這正是戴爾盼望發生的事情。

戴爾於是很輕鬆地告訴出版商:“我正在籌備一份新雜誌,打算在近期出版。”

出版商說:“我是從事雜誌印刷及發行的。也許,我可以幫你的忙。”

這正是戴爾所期待的。

出版商邀請戴爾到他的俱樂部,和他共進午餐,在咖啡和香煙尚未送上桌前,已“說服”了戴爾答應和他簽合約,由他負責印刷及發行戴爾的雜誌。戴爾甚至“答應”允許他提供資金並不收取任何利息。

雜誌所需要的3萬美元資金和購買衣物的700美元都是通過戴爾的形象換來的。

哈佛哲理

哈佛精神告訴我們:什麼是不簡單,就是做好每一件簡單的事情;什麼是不平凡,就是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情。隻有注重細節變通留心細節的人,才能構築理想的大廈,走向成功的殿堂。

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細節就像每一根樹根,每一片樹葉。沒有根,沒有葉,何為大樹?在競爭日益激烈、殘酷的今天,任何細微的東西都可能成為“成大事”或者“亂大謀”的決定性因素。不要讓細節成為身體裏的那個“癌細胞”,不要讓細節成為粥鍋裏的一粒老鼠屎,不要讓細節成為成功路上的一塊絆腳石。

從細小處著手,致力於從細小處創新,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一個小小的舉動可以折射出一個人的品質

小鎮上來了一個馬戲團。孩子們穿著幹淨的衣裳手牽著手排隊站在父母的身後,等待買票。他們不停地談論著上演的節目,一臉的興奮。

終於輪到他們了,父親高興地說:“請給我3張小孩的、兩張大人的。”售票員說出了價格。

父親咬了咬嘴唇,小心翼翼地問一句:“你剛才說的是多少錢?”售票員又報了一次價。

父親眼裏透著痛楚,他實在不忍心告訴身旁興致勃勃的孩子們:我們的錢不夠!

後麵排隊買票的男士目睹了這一切。

他悄悄地把手伸進口袋,把一張100元的鈔票拉出來,讓它掉到地上。然後,他撿起鈔票,拍拍那位父親的肩膀說:“對不起,先生,你的錢掉了。”

父親回過頭,明白了這是怎麼一回事。他眼眶一熱,緊緊地握住男士的手:“謝謝,先生。謝謝你為我和我的孩子們找回了快樂!”

哈佛哲理

有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會被別人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小小的舉動所感動,特別是處在困境中更能折射出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人文關懷和同情之心。故事中那位先生的善舉真是太及時了,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無異於最偉大的壯舉。

用心才能做細

高橋是一家知名汽車生產公司的總工程師。

隨著汽車業的日臻成熟,高橋所在的公司擴大了與日本一家生產高檔轎車的公司的合作。他此行的目的就是與日方談判,為他們提供轎車及附件。如果談得順利,公司將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

高橋隻有40多歲,卻已是知名的汽車專家,日方顯得很慎重,派出年輕有為、處事謹慎的副總裁兼技術部課長百惠前去機場迎接。豪華氣派的迎賓車就停在機場的到達廳外。高橋辦完通關手續,走出大廳,來到舉著歡迎他的小牌子的人麵前,與百惠一行見麵。賓主寒暄幾句後,百惠親自為高橋打開車門,示意請他上車。

高橋剛一落座,便隨手“砰”地關上車門,聲音極響,百惠甚至看見整個車身都微微顫了一下。百惠不禁愣了一下:“是旅途的勞累使高先生情緒不佳,還是繁複的通關手續讓他心煩?他可是株式會社的貴客,得更加小心周到地接待才行。”

一路上,百惠一行顯得十分熱情友好,甚至到了殷勤的程度。迎賓車停在株式會社大廈前的停車場裏,百惠快速下車,小跑著繞過車,要為高橋開車門。但高橋卻已打開車門下車,又隨手“砰”地關上車門。這一次,比在機場上車時關得還要響,用的力也重得多。百惠又愣了一下。

日方安排的洽談前的考察十分緊張,株式會社董事長兼總裁鈴木先生還親自接見,令高橋感到非常滿意。會談安排在第三天。在接下來的兩天裏,百惠極盡地主之誼,全程陪同高橋遊覽東京的名勝古跡和繁華街景,參觀公司的生產基地。高橋顯得興致很高,可回到下榻的酒店時,他關車門時又是重重地“砰”的一下。

百惠不禁皺了一下眉。沉吟了片刻,他終於邊向高橋鞠躬,邊小心地問道:“高先生,敝社的安排沒什麼不妥吧?敝人的接待沒什麼不周吧?如果有,還望先生海涵。”高橋顯然沒什麼不滿意的:“百惠先生把什麼都考慮得非常周到、細致,謝謝!”說這話時,高橋是滿臉的真誠,百惠卻顯得很茫然……

第三天到了,接高橋的車停在株式會社大樓前,他下車後,又是重重地“砰”的一聲關上車門。百惠暗暗地咬了咬牙,暗中向手下的人吩咐幾句後,丟下高橋,徑直向董事長辦公室走去。高橋正感到有些莫名其妙,百惠的手下客氣地將他讓到了休息室,說:“百惠課長說是有緊急事要與董事長談,請高先生稍等片刻。”

董事長辦公室裏,百惠語氣嚴肅地對鈴木說:“董事長先生,我建議取消與這家公司的合作談判!至少應該推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