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炒股就是炒心態(3 / 3)

在股市中,什麼都是容易變化的。因為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地變化著;行業興衰也是輪流交替的;國內外經濟氣候也是瞬息萬變的;政策措施也是經常調整變動的;黑馬股也是變化得眼花繚亂的;股價也是隨機漫步般地;時常波動的;股民的心態也是隨時變動的。

股市好比是一把真刀、真槍,血雨腥風的戰場,戰勝對手的前提就是先要戰勝自己。可是現實中,好多投資者不是首先戰勝自己、控製自己,而是都走在盡心鑽研如何去戰勝市場、戰勝莊家這條虛無縹緲的不歸路上,豈不知市場是永遠不可戰勝的,莊家也隻是一個低位消化別人,高位被別人消化的一個過程,他們既可以說是虛幻的,又可以說是現實存在的,這些應該都是劍走偏鋒的真實寫照吧。

總貪圖短線暴富,到頭來,往往竹籃打水一場空。置身於此,一旦被貪心所蒙蔽,那麼股票市場就已悄然變為“高智商”人群的屠宰場了。行為金融學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身處股市中,我們必須在戰勝市場之前戰勝自己,不要過度迷信自己,要盡量避免常見愚蠢的錯誤,保持自製,保持理性的投資態度。

投資是一種生活方式

【巴菲特如是說】

我和我的搭檔查理,其中一個84歲,另外一個77歲了。我們都非常的幸運,因為我們實現了我們的夢想。我們都出生在美國,並且有了不起的父母給了我們受到良好教育的機會,我們有和睦的家庭,並且身體健康。社會中有很多人做著和我們一樣多或者更多的貢獻,但是我們或許具備了一些“商業基因”,所以,我們獲得與自己的貢獻並不成比例的巨大財富。

此外,我們一直都很喜歡自己的工作,也得到了許多有才華、有激情的人的幫助。我們每天踩著舞步工作,並且激情四溢。但是這對於我們來說,沒有什麼會比與股東們一起參加伯克希爾的年會更有意思了,所以,在參加5月3日奎斯特中心的投資者年會——那是咱們伍德斯托克音樂節。到時候見!

——2007年巴菲特致股東函

從上麵我們能夠看出巴菲特對自己生活狀態的一種滿足,以及對自己工作的一種熱愛。巴菲特的一名員工曾說:“巴菲特一天24小時都在考慮伯克希爾公司的事情。”確實,對巴菲特來說,投資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一天晚上,巴菲特和他的妻子蘇珊受邀去朋友家中吃了頓飯。晚餐過後,他們的朋友架起幻燈機向他們展示金字塔的照片。這時候巴菲特說:“我有個更好的主意。你們給蘇珊放照片,我去你們的臥室讀一份年報怎麼樣?”

讀年報不光是巴菲特的愛好,還是他最喜歡的休閑活動。“他有一種能讓他賺錢的愛好,”伯克希爾公司的紡織品推銷員拉爾夫·裏格比說,“讀年報對他來說是一種放鬆。”放鬆本身就是巴菲特的投資風格。他唯一可能感受到壓力的時候就是市價低得離譜而他的好投資主意比錢多的時候。

交易商的典型生活方式與此截然相反。極端的交易商可能在家中擺滿報價機——甚至臥室和浴室中都有一個,這樣他就可以在白天或黑夜的任何時候查詢價格,不管他正在幹什麼。邁克爾·馬庫斯這樣描述他做大量貨幣交易的那段時光:“那讓人筋疲力盡,因為那是個24小時市場。在上床睡覺之後,我不得不每兩小時醒來一次去查詢價格。每一個主要交易中心開盤後,我都得去收聽行情——澳大利亞、香港、蘇黎世和倫敦。這毀了我的婚姻。”

如果你想做貨幣交易,不眠之夜和被毀掉的周末就是不可避免的。你必須時刻保持警惕,就像在1985年9月的一個星期天聽說《廣場協議》將讓美元貶值的巴菲特一樣。聽到風聲後,他當晚在紐約打電話給已經是星期一早晨的東京,拋售了盡可能多的美元。

巴菲特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把投資當做一種生活,24小時不離投資,投資就是他的一切,不僅僅是他的職業。所以,他每時每刻都在考慮投資——甚至做夢也會想到投資。

1987年投資大師彼得·林奇在愛爾蘭度假時,他想的是道·瓊斯指數而不是布拉民古堡,甚至在親那個吻石牆的時候也是如此。

事實上,沒有一個人能靠在空閑時間練習網球或歌唱而成為溫布爾登大賽的冠軍或與帕瓦羅蒂齊名的歌劇家。一般投資者也能獲得可觀的利潤,即使投資並不是他的全職工作。但他必須像投資大師那樣為他的投資目標而竭盡全力。用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的話說:“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能取代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華不能,有才華但不成功的人隨處可見。天賦不能,天賦無回報幾乎是一句諺語。教育不能,這個世界擠滿了受過教育的被遺棄者。隻有毅力和決心是萬能的。”

總的說來,要想投資成功,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它融入自己的生活,讓投資成為你的生活方式。

麵對虧損的態度及其應對方法

【巴菲特如是說】

任何人如果試圖想要了解1964年伯克希爾資產負債表健全性,那麼得到的答案跟臭名昭著的好萊塢大亨可能給你的答案是一樣的:“放心好了,所有的負債都是如假包換。”

——1994年巴菲特致股東函

在進行股票投資中,投資者都需要麵對虧損,任何投資者的交易一旦發生虧損,不僅其賬戶資金受到損失,而且其信心也會受到打擊。若不能正確理解虧損,則會產生自責心理,若連續虧損甚至會產生自卑心理,進而使自己進入不能犯錯的狀態,即不容許自己犯錯,使交易變得高度緊張,而一旦犯錯就會產生不願認錯的情緒,並最終釀成大錯。投資者一旦進入這種狀態,那麼獲利與他就無緣了。產生這種錯誤態度和處理方法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投資者沒能正確理解交易虧損現象。那麼,投資者應如何處理正確理解虧損,並采取正確的應對方法呢?

1.製定適應自己的標準

你首先製定的是適應自己的對錯標準,而不是適應市場的對錯標準,因為在任何時候市場都不可能給你一個明確而肯定的對錯標準。如你做一把賣單,從圖形來看,你既可以認為上漲30點後就可能要漲,但換個角度,你可能又會認為突破盤區才可能上漲,而突破盤區就要承擔50點的虧損,但再看遠一點,你也可以認為創新高才能確認上漲,而此時你需要承擔80點的虧損。那麼,從市場角度來說,你到底該用哪個標準來判斷你的對錯?確實,市場不會主動給你一個判斷標準,對與錯的判斷標準隻能以適應自己的承受能力來確定,以適應自己為主。

2.允許犯錯

在交易中如果你不允許自己犯錯,則你的交易要麼非常小心,高度緊張,心態難以平衡,要麼一旦做錯就不認錯而鑄成大錯,這都是交易大忌。出現虧損在交易中是非常正常的事,你應當把適當的虧損看成是獲利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和成本,機會都是尋找出來的,不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不付出代價就想成功那是幻想!

隻有允許自己犯錯,你才能有更多的交易機會,才會消除對市場的恐懼,你才能真正抓住獲利機會,才能真正留住能長期獲利的頭寸。交易犯錯並不可怕,而對於不堅持,這才是最可怕的!

3.遵守紀律,執行標準

遵守紀律,嚴格執行自己製定的對錯標準是改正錯誤和交易獲利的前提條件。進場之後,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用你的評判標準去判斷該出還是持有,一旦觸及止損點唯一可做的就是出場,否則就應該一直持有,直到評判標準給你發出離場信號。

隻要是投資都要麵臨虧損的風險,投資者麵對虧損,要有正確的態度,如果麵對虧損不能夠有正常的態度。這是很難在長線投資中取得較好的投資成績。

態度決定一切

【巴菲特如是說】

在2008年美國總統的大選活動中,我聽到了最有趣的故事是羅姆尼問妻子安妮:“在我們都還年輕的時候,在你最狂野的夢裏,是不是也沒有想到我會競選美國總統?”沒想到,安妮的回答是:“親愛的,我最狂野的夢裏沒有你”

在1967年我們第一次涉足財險和意外險業務的時候,我們最狂野的夢裏也沒有我們現在的成就。

——2007年巴菲特致股東函

巴菲特的這段話,雖然很詼諧但是仍然能夠體現出大師的成功心態,敢於自嘲,善於自嘲,往往是理性樂觀的心理表現,對待股市的良好態度也是成功投資者的必備武器。股市漲跌無常,人的心理因素在股市操作中起著很大的作用。

從1967年開始,巴菲特就已經把超過15%的年收益率視為“了不起”,把超過20%的年收益率看做是“不可能持續”,當超過40%時被列為“哈雷彗星撞擊地球”。顯然,巴菲特的夢不夠狂野,也並不是一個合格的天文愛好者。

42歲的薑先生因為前幾年投資股市差點血本無歸,所以他曾經發誓不再涉足股市,但是麵對去年的“牛市”行情,再加上看到朋友投資股市獲利,所以在去年年底,他將自己用於買房子的20萬元拿出來投資股市,新年第一天的大漲行情讓其喜上眉梢,但是第二天,隨著股市創下10年來單周最大跌幅,薑先生的神經也開始緊張起來,就連在開車時都不時走神。

像薑先生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不少新股民更是“想贏怕輸”心態嚴重,導致每天神經緊繃,正常的工作都受到影響。實質上是我們太辛苦了,看看投資大師巴菲特的輕鬆心態,反而給他帶來了驚人的財富。

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生理上的差異是很小的,然而股票投資活動的結果卻表現出天壤之別。麵對同樣布滿風險的股市,有的人好像與風險絕緣,總是賺得盆滿缽滿,有的人卻好像被風險纏身,錢是越炒越少。有的人因炒股成為百萬富翁,有的人卻因炒股傾家蕩產。許多投資者都有這樣的體驗,事前對行情有準確的分析,製定了科學的投資策略,甚至設置了止損點,但由於沒有良好的心態,好的投資機會也會與你失之交臂。

心理學家發現,股市盈虧的秘密是人的心態。因為你的態度就是你真正的主人。股市實踐反複證明,積極心態是規避風險獲得財富的“護身符”,而消極心態則是獲得財富的“喪門星”。要成為股市中的贏家,固然需要很多方麵的素養,比如,技術分析能力、基本分析能力,但是,心態卻是最根本的,沒有良好的心態,分析能力再強,也不會成為股市的贏家,相反,即使分析能力一般,隻要有積極的心態,也不會在股市中吃大虧。

投資要算精細賬,減少股票交易次數

【巴菲特如是說】

考慮到我們龐大的資金規模,我和芒格還沒有聰明到通過頻繁買進賣出來取得非凡投資業績的程度。我們也並不認為其他人能夠這樣像蜜蜂一樣從一朵小花飛到另一朵花來取得長期的投資成功。

——巴菲特

巴菲特認為,雖然賣出股票是必然的,但如果從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投資獲利水平出發,盡可能減少股票買賣次數就是必須的。他說,這不但符合股票長期投資理念,更能避免把已經賺到的一點點蠅頭小利用來支付交易傭金還不夠。

自從2007年5月30日印花稅從1‰上調到3‰之後,這個負擔就更為沉重了。股市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買賣100次玩完。”這句話太精練了,精練的目的是為了便於流傳,其實這個題目的意思是:“股市,滿倉買賣100次,不賠不賺,本錢玩完!”這“玩完”的意思就是“血本無歸”!

每買一筆股票,向國家繳印花稅3‰,向券商繳傭金2‰左右,合計5‰;每賣一筆股票,也是如此。這樣一來一回,也就是一買一賣,共計繳納稅金10‰即1%!那麼,假設你滿倉操作且不賠不賺的話,買賣100次,你的本錢就全部當做稅金“貢獻”給國庫,裝進券商的腰包了!

無論你是散戶、中戶還是大戶,無論你是普通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無論你投入股市1萬元還是幾萬元、幾十萬元、幾百萬元甚至是幾千萬元、幾億元、幾十億元,隻要你滿倉買賣100次,若不賠不賺,同樣都逃脫不了“玩完”的命運(在傭金的收取上,券商還可能給你、給機構“打折”;可在印花稅的問題上,人人平等,連券商自營那一塊都不能少上繳一分錢)!

2007年上半年滬深股市A、B股共成交23.71萬億元,證券交易印花稅完成6.2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7倍,其中6月份實現318億元。傭金按2‰算,上半年兩市傭金合計為948.4億元。下半年兩市仍按上半年成交的23.71萬億元算,印花稅為1422.6億元,傭金仍為984.4億元,這樣全年印花稅傭金合計為3978.4億元。這還沒算上過戶費、打單費及權證和基金的交易費,全算上恐怕要超過4500億元。4500億元是個什麼概念,如果按1億開戶數算,每戶就是4500元,實際上投資者大多都有滬深兩個賬戶,所以實際上每戶平均是9000元。如果大戶的資金是100萬元,將消滅45萬個大戶。2006年滬深1474家上市公司實現的淨利潤為3781.17億元,一年的手續費是這1474家一年淨利潤總額的105.22%,也就是把這1474家的淨利潤全部分給投資者還不夠交手續費的。

每買進或者賣出一次,資金在原有基礎之上減少0.6%,即變為原有的0.994倍。於是,每買賣一次,一元錢就隻剩下0.994元。假定買賣n次之後10000元錢隻剩下100元,則有:10000×0.994的2n次方=100,即:n=-(lg0.994)-1,得到:n大約為383。即,10000元經過買賣383次交易後僅剩餘100元,或者等價的任何數量的資金經過383次買賣交易後將變為原來的1%。

另外,如果我們先賺10%,再虧10%,比如投入10000元,賺10%是11000元,再虧10%,隻剩下9900元,如此反複,隻需約4年的時間,10000元的本金就差不多沒了。

有的投資者往往認為隻要能賺錢,不在乎那點手續費。其實,投資要算精細賬,手續費對投資者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平和心態

【巴菲特如是說】

一旦看到市場波動而認為有利可圖,投資就變成了投機,沒有什麼比賭博心態更影響投資。

——摘自《巴菲特投資語錄》

巴菲特認為股市的變化就是人心的變化,認識股市的過程就是認識自己的過程,隻有把握住自己的人,才能把握股市。

很多投資人投資股票,一旦套牢或賠錢之後,情緒就幾乎到了崩潰的地步。其實心理學家常說:“人是感情的動物。”自己辛苦賺來的錢,眼見就這樣賠進股市裏,誰會舒服,所以大部分的投資人都沒有辦法像巴菲特那樣做到麵對股份波動神定自若。

巴菲特告誡投資者,投資必須保持平和的心態。如果心裏一直記得那些錯誤的投資傷心事,不僅無濟於事,還可能因此造成往後一連串,甚至更嚴重的投資虧損。

巴菲特最值得稱道的是,他始終保持著平和的心態。不論是互聯網狂潮到來之際,還是市場環境風平浪靜之時,巴菲特從來都不著急,都很從容。這也是巴菲特之所以成為今天的巴菲特的最主要原因。

作為一名股民,首先要保持平和的心態,不要被周圍環境、股市變化所左右。要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斷,絕不可人雲亦雲,隨波逐流,被人套牢。要確信自己是最值得信賴的人。股市的天機是:“波動是永恒的真理,把握投資最終靠自己。”

股市原本就是考驗人的心態的戰場。主力大戶所以製勝,就是摸準了一般小戶缺乏平和的心態,隻要用“慣壓”與“洗盆”伎倆,就可以使小戶自動將手中生金蛋的雞,賤價出售。通常新手投身股市一開好戶,總是迫不及待地想買進股票,既不考慮是否股市已處於高風險,也不問股價是否偏高。等到股票到手,則一心想股價天天見漲才痛快,若股價偏偏原地踏步,甚至未漲反跌,必然方寸大亂,寢食難安。這樣,多會失去耐心,急著賣出,轉而追搶那些天天見漲的股票,可是等到手上不爭氣的牛皮股剛剛脫手,換上行情板上活蹦亂跳、漲勢嚇人的熱門股,偏偏原來的牛皮股開始威風八麵,股價節節上升,而剛到手的熱門股有如中邪,直往下跌,屆時,悔之已晚。殊不知天底下沒有隻漲不跌的股票,也沒有隻跌不漲的股票,漲過了頭,必然回檔進行強製性調整,好重新開張。跌多了,也必然反轉回升,重振雄風。

當大戶炒作某種股票,為了順利吃貨,嚇走一些想輕鬆搭轎的小戶,最常用的一招就是集中力量,在股價漲跌的節骨眼上倒出部分持股將股價壓低,讓信心不足的小戶將持股流血殺出,自己再以低價承接,然後重新拉抬。就這樣來回操作,低進高出,賺得不亦樂乎。明白這一道理,當你下次再碰到手上股票下跌,除非整個大勢真正轉壞,否則,萬不可因為一點風吹草動,或是在股場內聽來某些“小道消息”,而嚇得馬上將手中持股低價拋出,隻要保持平和的心態,耐心等待,總有機會解套。

炒股的大多事實證明,依靠純粹由心理支持的價格飛漲的市場總是服從金融萬有引力定律的。哄抬的價格可以持續多時,但終歸會一瀉千裏,而且這種下跌來得如地震雪崩般突然,狂熱的行動越厲害,所得到的後遺症越嚴重。當你一旦失利,應該痛定思痛,用清醒的理智和聰睿的知識擺脫困境,以忍取勝。

一般來說,“忍”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

1.對自身來說,炒股要給自己留下回旋的餘地。也就是說,當你在看好股市前景的時候,不要把資金全部投入,將力量一次用完,在看壞的時候,不要又急匆匆地將股票全部賣光。

2.對於股市大勢而言,你不要盲目加碼追漲,也不要盲目地出貨避跌。

從你自己或周圍的人的投資中,你會發現每一個投資人用他或她自己的方式失敗,但是他們的一個共同點卻是對股票市場的不好的心理狀態。錯誤的思維方式的結果,是他們的每一次操作都缺乏力量和決斷。他們彷徨不定,他們渴望確定。如果你找到5個成功者,你將會立刻感到一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在起作用。他們與眾不同,在等待下一個交易機會的時候,他們眼神淩厲、決定經過深思熟慮、行動簡潔明快。所有的交易(無論是賺或是賠)看上去都是那麼輕鬆、舒適。這些自我奮鬥而成功的投資人不是因為賺了錢才有積極平和的心理態度,而是因為他們敢於有積極平和的態度才賺到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