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點石成金的理財術(3)(2 / 2)

理財的不懈動力是持續賺錢的能力

說到底,理財還是要使自己具備持續不斷的賺錢能力。試問,如果你不能堅持不懈地提高自己,又怎麼能讓自己得到更高的回報呢?

位於某省會城市的一家高檔寫字樓裏的某語言培訓中心,一到晚上就被前來培訓的職場人士坐滿了。在該語言培訓中心,一位職場人士說,他在現在的單位工作了好幾年,感覺現有工作已經沒什麼挑戰性,準備換一家更高層次的單位。但是跳槽需要資本,多掌握一門語言就多一份資本,為此他不惜花費高額的學費來“充電”進修。但是,這不能讓單位的領導和同事們知道,所以他每次來上課都小心翼翼,盡量避開領導和同事,若偶然遇到同事詢問也隻好打馬虎眼含糊過去,來學習一點兒都不輕鬆,感覺像在做賊。

在某外企工作的王先生也是偷偷來學習的,因為他所在公司最近有一個出國培訓的機會,挑選的標準除了業務技能外,最重要的就是語言水平,所以,公司員工都對這個名額“虎視眈眈”。為了爭取到這個機會,王先生必須抓住最後的機會“惡補”一下,還不能給同事知道,“沒辦法,說不定其他同事也在偷偷惡補呢”。

不管怎麼說,充電還是給白領們升職或加薪帶來了好處。

畢業於東北大學化工學院的蘇偉本著做複合型人才的目的,工作之餘通過自考拿到了第二個學士學位,雖然花費了他3年時間,但薪水增長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讓他感覺很值得。

在報紙上列出的各種熱門充電課程中,外語進修占了近1/3,有29%;金融知識是4%;會計知識7%;實用IT技術9%;學位進修12%;其他專業知識15%;管理知識23%。雖然在這些技能中,英語排在首位,但一人力資源顧問則認為,“充電”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比如最熱的外語學習,企業對那些證明一般能力的英語證書、各種職業資格並不看中,因為通過麵談就能了解得八九不離十。企業更看重的是員工的實際應用能力。

在充電的人群中,像蘇偉這樣的以提高自己能力為目的的白領,可以不受時間限製,相對來說也比較輕鬆。相比之下,那些在工作上有危機感,急需更新知識來應付下一個挑戰的白領們則辛苦得多。

在一家都市報工作的記者楊勇由於大學學的是曆史專業,進入報社後有許多東西都需要補充,尤其對跑IT新聞的他來說,知識刷新非常快,他每周末都要上課,除此之外,每月報社還有專門的培訓,這讓原本就忙碌的他疲憊不堪,但深感學到的東西非常之多,非常值得。

駕照也是報考的一大熱點,每年的春節和暑期,是這種培訓班最紅火的時候,學校雖然放假了,但是駕校的教練更忙了。據一位姓李的教練講,不少年輕人來駕校報名,要求周末和每天午休時間學習駕駛,有的甚至要求春節期間也能學習,駕校隻好安排教練輪休。前來考駕照的人大多是剛剛畢業的年輕學生,他們普遍希望盡快掌握開車技能,給自己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多方便。

有一句話說得好,“大多數人不是富人,也不是窮人,是老百姓”。的確,就現在而言,我們的生活離“優質”還差很遠,但因為把最大的投資投給了自己,自己的“基本麵”越來越好,優質生活的基礎也就越來越牢固。

毫無疑問,充電,是防止人才“折舊”的有效辦法,越來越多的職場中人選擇充電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以達到晉升、跳槽的目的。

某著名企業一位入職不久的業務員張小寶,由於自身的性格問題,在口頭表達上總是有些欠缺。在一次單位總結發言上,雖然他準備得極其充分,但一上台由於緊張過度造成完全忘詞,因而喪失了一次升遷的大好機會,為此,他後悔不迭。

過去,很多人忙於學曆、專業技術培訓、技能培訓,而如今,口才、人際溝通、心理等體現綜合素質的“軟充電”在一些白領人士中開始悄然盛行。

目前,市場上推出的培訓項目很多。從外語的強化班、托福、雅思,到考研輔導班,再到電腦學校、MBA、職業經理人認證培訓班等,都成為白領們頻繁往來之地。

當然,對自己充電也是有選擇的。例如,已經有一個滿意的工作,但危機感很強的白領,可以選擇短期培訓;想跳槽進一家更好的企業的白領,應該選擇能獲取文憑,讓自己全麵提高的係統學習;而對於有豐富閱曆的人來說,則更應該選擇國際化的認證培訓……這樣都會對自己有不同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