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車子、孩子的教育經費……這些大額開銷,是擺在每個家庭麵前的最重大的問題。它們吞噬著我們積攢多年的存款。如何使這些開銷花得更合理、更經濟呢?在花費這些大額開銷前,不妨多思量思量。
理財診斷:
為什麼每年1萬元的大學教育不用負債
也許對於很多家庭來說,你的孩子進入大學,可以使用你們儲蓄的教育經費。但是也有一些家庭,他們沒有儲備足夠的教育經費,每年1萬元的大學教育經費也不用負債,這是為什麼呢?
一般說來,在大學畢業之前,孩子們還沒有養活自己的能力,沒有固定收入,甚至就沒有收入,一切都隻能依靠父母。所以,他們在這個階段的理財規劃很簡單,那就是不要亂花錢。
但是有很多大學生,他們在上大學時,不僅知道省錢,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利用獎學金或者勤工儉學,做服務員、促銷員、家教等,然後用這些錢去做投資,這些學生往往很早就展露出了很強的理財才華,比如用手頭的錢去批發一些電話卡、衣服、小飾品、文具等,然後轉手賣出去,賺個差價,投資馬上有了回報,成為學生裏邊的“富翁” 。所以,每年1萬元的大學教育經費也不用負債。同時,在這個階段也提早培養了他們的理財意識,對於今後走入社會理財打下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財富指引:
家庭中的“大件”消費不容忽視
從大額開銷中盡量多地省下錢,需要你對家中需添置的大件物品做到心中有數,經常留意報紙的廣告信息。比如:哪些商場開業酬賓,哪些商場歇業清倉,哪裏在舉辦商品特賣會,哪些商家在搞讓利、打折或促銷等活動。掌握了這些商品信息,再有的放矢,會比平時購買實惠得多,如果你沒有事先準備,想想你口袋中的錢,能辦多少事呢?
英國著名文學家羅斯金說:“通常人們認為,節儉這兩個字的含義應該是‘省錢的方法’;其實不對,節儉應該解釋為‘用錢的方法’。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怎樣去購置必要的家具,怎樣把錢花在最恰當的用途上,怎樣安排在衣、食、住、行,以及教育和娛樂等方麵的花費。總而言之,我們應該把錢用得最為恰當、最為有效,這才是真正的節儉。”
工薪階層要想在購買大件商品時省錢就要做到以下“六不要”:
一不要隻求價廉。工薪階層由於收入有限,購物時很注意貨比三家,選價格最便宜的。這本來是合情合理的,但現在有一些商家故意誤導消費者,把一些低檔的甚至已經過時的商品搞一個“特別推出”,如果不懂商品性能而僅僅以價決定取舍,很容易上當受騙。
二不要求“洋”。我國某些產品確實不如外國產的,但並非所有的產品都如此。比如電器,我國有不少名牌電器早已遠銷國外,如果一味舍“中”求“洋”,很容易花冤枉錢。
三不要求“全”。許多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愛選那些功能全的,以為全功能就是質量好,這是一個誤區。須知:商品是越“全”越貴,而“全”並不代表“精”。如果你買一台電視,隻要畫麵清晰,音色好就已足夠,沒必要把那些帶什麼“畫中畫”功能的,因為你沒什麼機會用得上。
四不要求“大”。有些消費者不考慮自己的住房麵積和經濟能力,買商品一味求大,結果是花大價錢買回的龐然大物根本難以安置,這又是何苦呢。
五不要求“美”。商品是買來用的,不是買來看的,如果隻看外表而不注重其性能,很容易買到徒有其表的“繡花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