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成目前這個樣子,完全是我自己料想不到的。一個多月以前,我第一次見到本書的責任編輯丁鋒先生時,送去的其實是另外一本書——《期貨交易的策略和技巧》的書稿。那本書的前麵一部分內容,簡單介紹了我在股票、期貨交易中的一些個人經曆。沒有想到,丁鋒先生在讀完關於我個人交易經曆的那一塊內容以後,非常感興趣。希望我能把它進一步擴展,成為一本單獨的書。係統介紹回憶我的投機生涯中的傳奇故事。
我聽了以後頗為忐忑不安,有兩方麵的擔憂。
一是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寫好這種帶有一定文學色彩的投資書籍。年輕時我也是一個文學青年,記得1985年我高考的語文成績是我們全縣第一名。但這種文學激情、衝動隨著年齡的增長已然退化。後來,我學的又是哲學,更是理性積澱多於感性張揚。讓我寫點邏輯性、說理性強的文章,我是不怕的。所以,我非常擔心自己寫的內容,有沒有可讀性,是否能符合讀者的口味。
二是寫個人傳記、經曆的書往往會牽涉很多敏感的話題。我不是名人,但一個人的投資成敗肯定會和很多人有關係。我在書中對這些人、事的描寫到什麼程度合適呢?我當時心中無數,更讓我感到為難的是,身為一個有十多年操盤經曆的作手,我知道自己在交易中曾經一次又一次地犯過許多愚蠢的錯誤,也為之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我有沒有足夠的勇氣、信心對自己的內心深處進行透徹的解剖?自己拿著刀為自己開刀,並不是件輕鬆的事。輕描淡寫、不痛不癢地批評一下自己,在我看來顯得非常虛偽,對讀者也沒有任何意義,我不想寫這樣的書。那麼,我能無情地去揭開自己的傷疤嗎?這是我當時最為擔心的問題。
現在,經過一個多月的日夜煎熬,書已成型,即將麵對讀者的審視,我又陷入了某種忐忑不安的心緒。不過,這會兒我倒有點想開了,管它呢!知我笑我,一任其便。
在書的最後,我想真誠地感謝幾位朋友。
沒有《魚來了》的作者周密小姐的提示、啟發,我在寫作《期貨交易的策略和技巧》一書時……根本不會涉及我個人經曆方麵的內容,當然更不會有目前這本書。在我年初寫作開始時,周密是我的第一個讀者,沒有她的肯定有加,一次又一次的鼓勵,我也許根本就沒有寫下去的動力。所以,我非常感謝她的無私幫助。
第二位我想感謝的是丁鋒先生。和丁鋒認識雖然隻有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剛開始接觸完全是作者和編輯這種純業務的關係。然而,第一次見麵,我們就一見如故,並很快培養出了良好的私人友情。丁鋒目光犀利,見解深刻。在本書寫作過程中,從最初的立意,到每一章節的內容安排、題目設計,丁鋒先生都給了我許多非常有價值的建議。有些部分的內容,我在寫作時思路曾經陷入混亂、無序的狀態,丁鋒先生畢竟是編輯方麵的專家,經他一提醒、點撥,我才理清了自己的頭緒。沒有丁鋒先生強烈的責任心和高效的工作效率,沒有他的深刻見解和編輯指導,沒有他的鞭策鼓勵,這本書就不可能與讀者見麵。
1998年以後的幾年,隨著國內期貨市場的日漸蕭條、冷落,邊緣化,我的人生和事業也進入低潮,甚至陷入了某種困境。在那段艱難的歲月,我愛人仍以她的樂觀、寬容、善良支持著我那看不見光明前景的事業,使我這顆在市場中受到嚴重創傷的心靈得到慰藉,也堅定了我繼續學習、思考和交易的信念。對她付出的一切,我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我們的同學林春騰、楊春誌,還有兩個妹妹——我的妹妹和我愛人的妹妹,都曾經給予我們無私的幫助。大恩不言謝,我隻能銘記在心!
最後我想感謝的是我的師兄,北京教育學院方中雄院長,我的同學,中國工商銀行殷紅處長。在過去的幾年中,他們對我的生活和事業給予了巨大的支持。純潔的同學友誼,永遠是塵世間珍貴的情感奇葩!
作者
200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