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底,深圳炒權證炒得如火如荼,廈海發權證及其股票比翼雙飛,經常出現50%以上的日漲幅。深股炒權證,滬股自然也不甘寂寞,江蘇悅達、福州東百領滬市風氣之先,雙雙推出各自的權證。滬市的股民胃口被吊起來了,一個個磨拳擦掌,迫不急待地盼著權證上市。結果權證開出了令人咋舌的高價,尤其是悅達權證開盤竟高於股票本身,因而嚇退了不少炒手。周某和王某連買單都填好了,不炒吧,實在不甘心。兩人經過一番商量,抱著榮辱於共的決心,以3.00元價格打了1萬股東百轉權。誰知進貨之後,轉權價急跌不回頭,反應敏捷的周某情知不妙通知王某割肉。王某說我舍不得那幾千塊錢,要割你一個人割。周某即以2.50元價拋空,損失了數千元。之後,東百轉權的跌勢有增無減,以每天跌50%的幅度往下栽。王某越套越深,除權日近,轉權更跌得麵目全非,最低跌到每股0.03元。王某迫不得已,咬牙以每股五分清倉。3萬元僅幾個交易日就剩了幾百元。王某的教訓是明知失誤卻不肯認輸,而周某損失較小,則在於他能審時度勢,大膽認賠,拿出壯士斷臂的勇氣割肉止損。有錯必糾為明智之舉,不肯認賠,將會賠得更多,這已被市場實踐所證明。
做股票是勇敢者的事業,過於謹小慎微的人難賺大錢。由於1995年上市新股三普藥業和中山火炬開盤即跌,使競價認購者全線套牢,市場人士便一致看淡新股。當西藏明珠上市時,眾股民視而不見,誰也不準備去冒那個風險。於是,西藏明珠就在看淡聲中低調以5.50元開盤。誰也沒料到,西藏明珠竟然一反前兩隻新股的開盤走勢,居然低開高走,當日上摸到6.25元。反應敏捷的陳某立即感到這隻新股不同尋常。一是低開高走,於前兩隻高開低走的新股形成鮮明的對比。二是成交量急劇放大,前兩隻新股首日換手率極低,火炬和三普隻有百分之十幾,西藏明珠卻達到了百分之三十幾。尤其是上市後的第四個交易日,日交易量達1600多萬,換手率極高。陳某預感到這隻新股有戲,即以6.58元打了1萬股。另一大戶王某想追又猶豫不決,直到股價經充分換手後飆升時,才以9.40元打了1萬股,第二日即以9.80元價脫手。陳某見成交量有增無減,放心捂股,直到3月8日見該股從5日1000萬成交量縮減到600萬時,才以10.50元出貨。陳、王二人做同一股票,前者每股賺了近3元,而後者僅賺了幾毛錢。這個差別說明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原則也同樣適合於股市。當然,所謂的膽大是有前提的,而不是胡塗膽大。看不準的股票不要碰它,看準的股票要敢捂這或許就是陳某的經驗之談。當然,這要看這隻股票有沒有捂的價值了。以西藏明珠為例,為什麼有那麼大的動力呢?一是開盤價低,有較大的上揚空間;二是題材好,屬少數民族概念股,三是盤子適中,適合炒作。在認識了該股的內在價值後,當然敢於繼續捂股,大膽賺錢了。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藝高人膽大,膽大才賺錢吧!
據著名股評家安妮撰文介紹,在1996年政策利空導致股市暴跌的情況下,其以19.00元買入的深發展已跌到15.00元,虧損達20%,這時,她以15元價將發展全部清倉,以14.00元價全部換入瓊民源。至1997年1月23日,瓊民源最高價已達26.00元以上,其盈利已高達80.57%,減去20%的虧損,還淨賺了60.57%.其時,深成指僅3400點,而民源股價則已達5000點,這可以說是勇於認賠,大膽賺錢最成功的典範了。
跌勢操作法對股民來說,漲勢賺錢並不稀奇,牛市中幾乎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但跌勢賺錢卻並非易事,得有點真工夫才行。撇開虧盈不說,其實跌勢才是鍛煉人的最好機會。鹽水裏泡三次,堿水裏煮三次.沒有經曆過股市險惡和失敗痛苦的股民不是一個成熟的股民。
跌勢做股票風險加倍,若非高手勿輕易介入,但如能掌握好股市節奏和操作技術則不妨牛刀小試以檢驗自己的實戰能力。
跌勢炒股,要注意以下三個環節:
(1)跌勢初期多轉空
有些股民心地善良,總抱著良好的願望入市,當跌勢已形成依然一廂情願地等待出現奇跡,遲遲不肯減磅清倉,以致越套越深,不能自拔。須知,股市漲勢有自己的規律,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