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級移動如在強勢市場中其回檔幅度約為原始移動的1/3,如在弱勢市場則為2/3,其成交量在上升趨勢的下跌回檔調整期中應劇減;而在下跌趨勢的上升反彈調整期中應劇增.
日常移動又稱為短期變動,是指市場內的每日股價波動,其延續快則數小時,慢則數日,但最多不超過6日。日常移動多係市場技術性形勢造成,與經濟性變動的關係較少。當技術性形勢強烈時,股價上升,技術性形勢軟弱時,股價下跌。每個日常移動的上下變動幅度約在15%以內。
根據上述三種移動的特性,道氏理論可對股市進行分期分段的分析,判斷股市所處階段,從而預示股市價格變動趨向,做為買賣的參考。
用趨勢線進行分析操作用趨勢線進行分析股市行情的變化,首先是要知道什麼是趨勢,簡單地說,趨勢就是股票價格波動的方向,如果股價波動的方向一旦確定,即使出現小小的波折,股價也將大體沿著確定的趨勢運行。上升行情裏,股價雖然也有暫時的回落,但並不能阻止漲勢,新高價不斷出現;下跌行情裏,股價盡管也有偶爾的反彈,但跌勢仍然持續下去,新低價接連出現。
趨勢的方向有三個:上升、下降和水平。如果圖形中每個後麵的峰和穀都高於前麵的峰和穀,則趨勢就是上升方向;如果圖形中每個後麵的峰和穀都低於前麵的峰和穀,則趨勢就是下降方向;如果圖形中後麵的峰和穀與前麵的峰和穀,沒有明顯的高低差別,呈水平延伸,這時的趨勢就是水平方向。一般說來,水平趨勢在股市中占大部分時間,這種水平延伸的情況表明市場上多空雙方的力量達到某種程度的均衡,通常又把這種趨勢稱為無趨勢.
趨勢不僅有三種方向,同時還可以按其持續時間長短或重要程度劃分為三大類,即主要趨勢(或稱基本趨勢)、次要趨勢與短期趨勢。實際上,這幾種趨勢又是互相糾纏在一起的,需要股民綜合地加以掌握。
主要趨勢一般是指長達一年或超過一年的大趨勢,股民隻有了解了主要趨勢才能做到順勢而為。次要趨勢一般是指一個月左右的趨勢。至於短期趨勢在實踐中通常是指2~3個交易周或更短的趨勢。
每個趨勢都是更長期趨勢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同時它也是由更短期的趨勢構成的。在股市中,可以從短線、中線、長線操作等不同投資策略的角度選擇主要、次要或短期趨勢做為自己買賣的依據。
了飭聳裁詞趨勢以後,那麼趨勢線也就不難理解了,將股價在上升趨勢中各次級波動所形成的低點連結起來,即得到上升趨勢線,將股價在下跌趨勢中各次級波動所形成的高點連接起來,便得到下降趨勢線。
前麵講過,股價的走勢除了主要趨勢以外,還有次要趨勢,因而也就相應地存在基本趨勢線和次級趨勢線。
在股市中,股價變化為大小波浪環環相套,因而不同低點(或高點)的級別並不一樣,以最近兩個低點(或高點)相連,僅是一種暫時的確定,最有意義的是同級別波浪的低點(或高點)相連。以次級波動的低點(或高點)構造的趨勢線為基本趨勢線,可用來觀察股價中長期趨勢變化,而以小行情的低點(或高點)連成的趨勢線為次級趨勢線,適合對短期趨勢的預測,兩者不可混淆。
一條正確而可靠的趨勢線會對投資者的決策起到有益的參考作用;相反,一條不可靠甚至錯誤的趨勢線則會誤導投資者,給股民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如何判斷一條趨勢線的有效性,有以下兩個標準:
第一,落在趨勢上的同級波動的低點(或高點)越多,趨勢線就越有效。通常,隻有當第三個低點(或高點)落在趨勢線上並試探成功才可確認趨勢線有效。
第二,趨勢線過陡或過平坦,都缺乏有效性。接近45°的趨勢線最可靠。
一條有效的趨勢線一經認可,股民就可以利用這條趨勢線來對股價進行預測和指導股票操作。
其一,趨勢一旦顯現後,結合支撐壓力分析,可尋找到階段性合適的買點與賣點,即在支撐位買入,阻力位賣出。隻要確定上升趨勢,每一次回落的支撐位都可視為最佳買點;隻要確立下跌趨勢,每一次反彈阻力位均是最佳出貨機會。如股價進入橫向盤整階段,則可在支撐阻力的箱體內作短線買賣。
其二,趨勢線一旦被有效突破後,就預示著股價下一步的走勢將要反轉方向。越重要越有效的趨勢線被突破,其轉勢的信號越強烈。被突破的趨勢線原來所起的支撐和壓力作用,現在將相互交換角色。即原來是支撐線的,現在將起壓力作用,原來是壓力線的現在將起支撐作用。
量價理論進行分析在股市操作過程中,用量價理論進行技術分析正越來越受到重視。
量價理論的內容也就是成交量與股價趨勢的關係。在量價理論裏,成交量與股價趨勢的關係可歸納為以下9種:
①股價隨著成交量遞增而上漲,為市場行情的正常特性,此種量增價漲的關係表示股價將繼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