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克敵致勝(1)(2 / 3)

第一個原則是交替原則。

交替原則是指調整浪的形態,以交替的方式出現,即單式與複式輪流出現。

第二個原則是波幅相等原則。

它是指在幾個推動浪中,其中最多隻有一個浪會出現延伸浪,而其他兩個推動浪則大致相等,即使不等長,仍會以0.618的黃金分割比例出現互相對等的關係。

可以說波浪理論是最難以準確把握的一項分析技術,在運用過程中,要掌握其精神內涵,須注意以下要領:

①一個完整的價格波動周期,包括八浪,其中五浪上升,三浪下降。

②調整浪劃分為三浪。

③波浪可以細分和結合。

④通常隻有一個推動浪會出現延伸浪,其他兩個推動浪的時間與幅度則相等。

⑤波浪理論主要應用於大盤,對於個股尚須考慮人為因素。

⑥波浪理論依其重要順序,以形態為最重要,其次為比例與時間。

掌握了波浪理論的原則及要領,對股價的未來走勢加以分析和判斷是非常有利的。

道氏理論分析道氏理論是由於一個叫查爾士·道爾受海浪拍打陸地受到的啟發而產生的。

當我們站在海邊,看著起伏不停的海浪,實在看不出當時是漲潮還是退潮。查理士·道爾(CharlesH·Dow)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把一塊木片放在海浪達到陸地上的最遠的地方,然後觀察波浪的進展情形。

不久,有一個大浪打上來,把那塊木板帶走了,於是他再把另一塊木片放在第二個大浪達到的陸地上最遠的地方繼續觀察。不久,又來了一個大浪帶走了第二個木片,他接著在第三個大浪達到的陸地上最遠的地方放了第三個木片。不久,又一個大浪帶走了第三個木片……這麼一直做下去,最後終於有波浪打不著木片的時候了。

接著,他又跟著退下去的海潮,把木片向海浪退下去的方向移動……一段時間後,退潮結束了,海浪又開始能衝擊到木片了。這時,道爾的觀察告一段落,他從這次觀察中得到了一個結論:當漲潮時,打上來的海浪會一浪比一浪離海更遠,而退下去的海浪也一浪比一浪離陸地更遠。而退潮時恰恰相反。這看起來似乎十分簡單,但這個簡單的理論後來卻成為有關股價的技術分析的奠基石。

道氏理論主要是利用道爾自己所編的工業指數和鐵路指數,根據前麵所述的原理進行分析、解釋,來預測工商業活動的變化,因工業指數代表商品的生產情況,鐵路指數則代表商品運輸情況,如兩者朝同一方向上升,則股市上升;如同為下跌,則股市下跌。而證券市場又是工商業變動的晴雨表,道氏理論即借此分析過去股票價格的循環波動,以推測工商業市場的循環演化情形。

道氏理論的基本前提是在任何時刻上,證券市場必定存在三種互相協調的移動:

(1)原始移動(2)次級移動(3)日常移動

道爾描述證券市場的移動就好象海水漲落潮時一樣:原始移動像潮流,次級移動像波浪,日常移動像波紋。

原始移動又稱主要趨向或原始趨向,或者表現為長時期的上漲趨勢;或者表現為長時期的下跌趨勢。

其特點是處於上漲期間時,股價平均數屢創新高點;處於下跌期間時,股價平均數屢創新低點。根據漢彌爾敦的計算,最長的上漲期間約為40個月,最短的也達到15個月,至於下跌趨勢的最長期間約為24個月,最短的也有11個月。

長期趨勢的上升通常包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大多數投資人對企業業績雖然看好,但對股票仍有戒心,僅選擇投資報酬率較高的股票酌量買進,股價緩慢上升,交易量雖不大,也在緩慢上升中。第二階段,公司業績顯著好轉,股價日趨上升,交易量隨之增加,投資者信心加強。第三階段,股市受前兩階段影響,呈現一片沸騰,股價急速上升,成交量也劇增。但不久股價接近高峰,冷門雜股股價仍上升,一流的績優股反而停滯,這是多頭市場結束的先兆。

長期趨勢的下降通常也包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敏感的投資人見到上述股市反常現象,同時感到企業收益已達高峰,就紛紛賣出所持有股票,從而使股價下跌,一股投資大眾以為回檔是買進機會,再加碼買進,使股價出現反彈,交易雖仍活潑,但交易量一般會減少,同時獲利程度也大大降低。第二階段,買氣減弱,賣方增強,股價急速下跌,交易量大減,投資大眾對股票信心動搖,形成一片傾售景象。第三階段,在恐慌下跌之後,公司業績惡化,但一流股票在低價位開始有人支撐,職業交易人士在判斷行情後來進場補進,股價下跌減緩,這是空頭市場結束的先兆。

次級移動,又稱為次級反應與回複。每個原始移動過後,必定有敏感的次級移動出現,使多頭市場價格跌落或使空頭市場市場價格回升達2周至2個月,這樣的反方向波動即為次級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