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這樣做就等於增加了分析的難度和複雜性,這是像我這樣的交易人的一大忌諱。
尋找套利機會股市謀利的方法很多,但隻有幾個一貫好用。美國的一個炒股專家發現有幾種市場狀態提供了套利機會,一旦某個領域利潤套盡,無法再做,他就另辟蹊徑。對此,不要拘泥於傳統估法,要製造新機會。
套利是指在不同市場間倒買倒賣同種異價的證券、外彙或商品的過程。例如,IBM股票在美國和倫敦都上市交易,如果美國的市價高而倫敦的市價低,那麼套利過程就是在倫敦市場買入該股票,在美國市場上賣出,謀取價差。
簡單的套利盡人皆知,富有創造性的套利則需要對市場機製有更深入的了解,需要大量調研和精確分析。
從股票套利的構思過程到更加廣義的概念化套利,希望通過這個方法能夠教給你一種思維方式,以便在各種類型的市場上賺錢。
假如告訴你有一種市場操作完全不用本錢,而且沒有一點風險,你會說什麼呢?好得不切實際?的確如此,但這種做法是存在的,而且發生頻率之高令人難以置信。
美國的這位炒股專家曾經在一個瀕臨破產的公司身上取得了投機勝利。經過努力,他戰果輝煌,後來又用所得利潤做了大宗買賣。
這家公司是克萊斯勒集團,1980年它從福特汽車集團引進艾柯卡進行管理的時候,已經到了破產邊緣。
他的做法很簡單--購買產權有危險的優先股,同時為保險起見做空普通股,以防公司破產。
令人驚訝的是,在以後的大約十年中,克萊斯勒集團沒有再發行過優先股。最後一次是在1978年發行了一種派息額為2.75美元的可轉換積累優先股,到1983年該股票每股可以變現為25美元。
根據1978年《穆迪工業手冊》所提供的信息,其主要發行細節如下:1978年6月20日,默瑞·雷·懷特·威爾第資本市場集團、第一波士頓集團及其合夥人公募發行了1000萬股,每股由派息額為2.75美元的優先股外加1.5個普通股認購權組成,麵額為25美元。克萊斯勒集團的這種積累優先股核定股數為2000萬,但隻有1000萬股得以公開發行。較普通股而言,優先股在分配紅利和資產方麵擁有優先權(這一點對套利很有必要),優先股持有人有權以每股每年2.75美元的額度積累按季派發紅利,資產清算時,持有人有權得到每股25美元的清償外加累計紅利。
清償將於1983年7月1日起在公告期限內(30天~60天)進行。
由於對優先股沒有專門的記載,所以無法取得它的價格圖表。他通過研究優先股的每日資料得出了漲跌幅度,用以套利。
每當克萊斯勒集團經營狀況惡化,他就買進其優先股,拋出普通股。兩種股票都跌到3美元至4美元的價位,而且是同步下跌!1982年4月15日,兩種股票都跌至三點幾美元。當普通股價為4.785美元、優先股價為5.25美元時,價差隻有約0.5美元。
他的策略基於這樣一個事實:如果克萊斯勒集團倒閉,普通股將一文不值。拋售價格再低也強於清算時變為零。與此同時,他所購入的克萊斯勒優先股也在貶值,他的實際損失隻是買入優先股與變現普通股之間的差額。由於價差幅度在2美元到0.5美元之間,情況最壞時他的損失也不超過每股2美元,因為上限要受優先股股價的限製。即使公司沒有收益,不能清償,優先股的紅利還是要毫不例外地節節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