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一個有機的累積的過程。如果一個人總是幻想著能夠一朝暴富,一夕成名,那恰恰說明了他/她此時的想法還非常的幼稚和不成熟。許多人處心積慮地想找出一條能一舉成功的捷徑,這種不了解人生和生意的想法是很天真的。正如在拳擊場上,你永遠不要期待著一拳就能把命運這個對手打倒(同樣你也必須注意不要讓命運一拳把你撂倒),你得如同那些專業的拳擊選手一樣,用一係列的組合拳,從各個角度向一個命運的目標打擊,直到堅持到最後一個回合,直到你勝了。
世界上最精明的商人是猶太人,然而猶太人的聖經《塔木德》卻這樣告誡他們:“別想一下子就造出大海,必須先由小河川開始。”
因為所有白手起家的成功者,其經曆的前半段無不是一點一滴地在持續著累加式的努力,而其後半段的成果則以倍數相乘式地回報著他們所付出的努力。沒有經曆過孜孜不倦的點滴積累,是不可能得到最後的成功的。
拒絕誘惑,成就千億掌門人
當比爾·蓋茨29歲時,微軟的營業額不過區區1億美元;穀歌上市時,謝爾蓋·布林已經31歲。然而即便是2012年5月Facebook上市之日,紮克伯格的28歲生日還隻剛剛過去4天。開創矽穀史上的又一家千億市值公司,紮克伯格無疑是最年輕的千億掌門人。
不管紮克伯格的創業動機來源於哪裏,這位哈佛的輟學生2004年在校園創建Facebook,到如今互聯網行業的巨無霸,紮克伯格隻用了8年。矽穀造富的時間紀錄總是在不斷刷新,以至於不得不讓人懷疑,下一個千億先生的年齡是否會跨越20歲。
在《社交網絡》中,紮克伯格被描述為一個在Facebook上擁有500萬好友,卻被現實中唯一好友起訴的混蛋。這一點被一封郵件所證實。
紮克伯格在發給其律師的一封私密郵件中說:“你能不能想到一個方法,將薩維林的股份稀釋到10%,但又不會讓他明顯感到痛苦?”愛德華多·薩維林是Facebook的另一位創始人,曾經擁有三分之一Facebook股權。
不過也許正是紮克伯格這種強烈的逐利心態,才成就了如今千億美元的Facebook。在網站初創之時,薩維林汲汲於蠅頭小利,隻想趕快撲入那些廣告商的懷抱。但是紮克伯格卻對馬上引入廣告商毫無興趣,紮克伯格堅信自己開創的是一番前所未有的偉大事業。
因而麵對雅虎的10億美元出價,他拒絕了,微軟150億美元的收購,也沒有動心。如今,千億美元的市值,已經讓Facebook站在了全球互聯網之巔。
凱雷投資創始人大衛·魯賓斯坦的女婿是紮克伯格的高中同學。當年魯賓斯坦曾被問是否感興趣見此年輕人一麵。魯賓斯坦尋思,又一個哈佛退學生,能有多大機會成為另一個比爾·蓋茨?於是他以沒時間為由拒絕了。如今隻能眼紅地憾言了,這是他人生犯下的最大錯誤。
的確,看看比爾蓋茨到紮克伯格乃至泰格·伍茲,誰都會感慨:如果認為輟學是人生的沙礫,那這裏麵能淘出的金子可真不少。
當然,從沙子到金子,兩點必不可少:從外因來說,社會不應擠兌他們做乖乖仔,走獨木橋,因為我們很難想象淋著雨不敢下樓的兒童未來會成為紮克伯格;而從內因來說,就是他們很早就有改變社會的夢想--喬布斯的蘋果改變了生活和時尚的潮流,謝爾蓋·布林的Google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比爾·蓋茨的微軟改變了人們工作的方式,而紮克伯格的Facebook則徹底地改變了人們交流的方式,如同漫畫裏的英雄,他們幾乎憑借一己之力改變了世界運行的方式。
堅持夢想,並拋開一切去實現夢想,因此,學位是微不足道的。在把夢想變成意誌的奮鬥裏,當初的莽撞少年才變成了今日的財富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