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中尋求財富和在大海中釣魚的道理是一樣的。對於商人來說,專注於一點非常重要。實現財富和成功的途徑有很多種,可以投資的行業也是五花八門。但是你必須專注於你能力和精力所及的其中一個或幾個行業。
試想一下,一個不懂交通法規的人,怎麼可以開好運輸公司?一個不懂商品成本,不懂得產品知識的人,怎麼可以做好銷售業務?
在浙江,流傳著一個“蒲元識水”的商業典故。
蒲元以冶鐵鑄造為業,經營善用智巧,尤其懂得各種水質對鑄造鐵器的不同作用。他在為諸葛亮鑄造戰刀時要用蜀江水淬火,刀刃才鋒利且有韌性。
但是,取水人卻摻了假,並沒有使用蜀江水,精明的蒲元以刀劃水即知其假。
這個典故告訴我們:經營者要精通本行業的業務,避免受其他人的騙,上其他人的當。
浙江商人對自己所從事的行業都很精通,很專業。寧波籍商人劉鴻生,剛開始經商的時候,就認真研究自己本行業的知識,因為他覺得不怕產業小,就怕不專業。
1909年,劉鴻生任英商開平礦務局推銷員,他在做煤炭生意時,就非常精通煤炭的各種特性。他能夠拿起一塊煤就能說出該煤的名稱、產地、品種和成分。同時,他還熟知全國各礦區煤炭的生產情況和各城市的用煤量,了解國際市場行情及煤價漲落趨勢,因此,他做開平煤的時候,很快就打開了上海市場。
3年後,劉鴻生升為買辦。
1930年,劉鴻生創立華東煤礦股份有限公司,號稱“煤炭大王”。
後來,劉鴻生認為,“中國之所以受欺是由於沒有工業、沒有科學”。他決定投資辦火柴廠。為了精通業務,他親自赴日本磷寸株式會社火柴廠學習考察。同時,他閱讀了大量的有關資料和化學書籍,親自參與研究化學配方。結果,他創辦的鴻生火柴無限公司生產的安全火柴不僅質量好,價格也比瑞典的鳳凰牌火柴和日本的猴子牌火柴便宜,很快就占有了火柴的市場份額,年產火柴15萬箱,成為了火柴大王。
如果你對本行業的業務不是很精通,也不要灰心,你可以努力學習,力爭在最短時間內掌握行業知識。
生意人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的商業知識和經營之道,做到不盲打莽撞。
商人要精通本行業的業務,靠“專”生財。
商人首先要精通本行業的業務,做精做強,才能長久的在這一行永久的做下去。
捏泥巴捏出個大老板
世界上最不值錢的、遍地都有的黃泥,和世界上最不起眼的小動物種類昆蟲--也許它們單獨哪一樣都不會引人注意,更不會將它們與財富聯想起來。然而,一個普通的農民以獨特的眼光將二者“捏”到一起,創造了一個了不起的神話。
吉林的大口欽鎮和其他地方唯有一樣不同,那就是這兒的黃土比別的地方要粘得多,密度也高得多。可在王振剛之前,卻從沒人對此想過什麼,依舊過著他們年複一年的窮日子。
王振剛從小就喜歡畫畫,曾先後跟四五位教師學過畫。中學畢業時,他的美術基礎知識和水墨、水彩、素描等繪畫技巧已有了一定的水平。當時村裏誰家要是做家具都請他去給家具的玻璃門上畫些花鳥蟲魚、喜慶圖案等,他每年光靠這項收入就有三四千元,這在八十年代初可是不小的數目。
可到了八十年代末,農村各家做那種老式家具的越來越少,王振剛賴以生存的玻璃畫漸漸不吃香了。多少個夜深人靜的夜晚,王振剛遙望著滿天星鬥,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在這樣一個人人向往創業致富的時代,自己已先走了一步,可當這步邁到了一個死胡同的時候,固步自封、抱殘守缺是肯定不行的,那麼自己該如何重新起步呢?又向什麼方向邁步呢?
1990年8月的一天,王振剛的幾位學美術的同學來他家聚會。一個同學聊起了有人用白泥雕塑人像和動物像賺錢的事。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王振剛的靈感一閃:別人用白泥,我就用黃泥唄,這遍地粘粘的黃泥是永遠用不完的材料,我又有美術基礎,最擅長畫小動物,這就是別人沒有的優勢啊!為什麼不自己試著做呢?興奮的他從飯桌上跳下來就去外麵挖了一大塊黃泥,又拿來孩子的一個玩具細細地比照著,然後開始捏巴起來。一會兒工夫,一個栩栩如生的黃泥昆蟲就“趴”在了人們麵前。大家都不由得讚不絕口:“像,真像,和真的一模一樣!”“就這麼做吧,肯定能受歡迎!”一個做生意的同學當時就表示,讓王振剛好好做十幾件精品,等到10月份的廣交會時將他的作品帶去試試看有沒有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