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幾點,我國目前的拍賣行業確實是缺乏基本的誠信,對於自己的信譽毫不在意,這隻能讓我們繼續呼喚國家盡快在法律上進行完善,約束其行為,否則這個行業的前景真的很讓人擔憂。
3 出國競拍
由於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造成了彼此對於藝術品的定價存在較大差異。在我國往往是極其貴重的藝術品在西方卻得不到重視,所以拍賣價格很低。這讓許多有心的投資者看到了賺錢的機會。
對於這項行動,我雙手讚成,既能為投資者獲取個人的利益,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中國文物的回流,讓國人能夠找回先輩們的藝術精品,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但是我們也需要提示大家在出境拍賣時要注意幾點。
1.不要太專注於大型拍賣行
中國投資者往往過於鍾情於一些大型拍賣行,例如蘇富比和佳士得這些拍賣行。由於它們組織的拍賣會往往都規模很大,參與的投資者眾多,而且鑒於大型拍賣行的威信,它們定價往往很高,所以使得境內投資者的投資獲利就會有一定損失。在歐洲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幾家拍賣行,由於規模較小,投拍的競爭者會少很多,同樣競價程度也不會很激烈,經常有一些不錯的拍品從此流出。因此我個人倒是建議大家可以到這些地方撿漏。
許多外國拍賣行並不廣為國內投資者所知,但在當地都名聲很高。例如,名氣僅次於蘇富比和佳士得的菲利浦拍賣行,法國的拍賣行艾德、達讓,以及墨西哥的莫頓等,大都曆史悠久,我們不妨將目光投向這裏,能夠讓我們的投資成本進一步降低。
2.境外拍賣物品的鑒定
由於西方國家對於中國傳統藏品並不是很感興趣,所以導致價格很低,這也從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贗品的出現;另一方麵國內的贗品基本上流不到境外,因為我國對於文物出境有著嚴格限製,所以一般人不會為此而招惹麻煩,搞不好因為一件贗品而耽誤行程甚至受到法律的製裁。所以境外拍品造假概率很低。而且,西方鑒定師普遍對於中國藝術品認知程度不高,所以水平有限,很多價值連城的中國藝術品會被以很低的價格成交。有心的朋友不防在出國旅遊的時候順便了解一些行情。
3.去哪些國家競拍
到境外參加拍賣會,並不是一味地盲目參與,我們是要有所選擇的。例如港澳台地區、新加坡、紐約、日本等地,這些地方由於經濟很發達,有錢的投資者很多,而且對於中國藝術品情有獨鍾,認知程度甚至高於境內投資者。所以我們要想獲得差價並且能夠獲得好的藝術品,盡量避開這些地方。
歐洲是我們的首選,由於在八國聯軍時期,大量的中國文物被掠奪至此,其中大部分都是精品,所以存有量能夠保證。而由於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歐洲人還是不能認同中國藝術品,尤其是字畫、瓷器等,他們的目光基本上都僅限於珠寶玉器類。
記得曾經有一個趣聞,一個清朝末年的三河劉蛐蛐葫蘆在歐洲某拍賣行上拍,而對於這件東西到底是幹什麼用的,歐洲的拍賣師們一頭霧水,最後上拍的時候名字讓人忍俊不禁——中國葫蘆罐一隻,100美元起拍。要知道“三河劉”的蛐蛐葫蘆在中國的拍價基本上都在10萬以上。由此可以看到,尤其是具有中國特點的藝術品,在歐洲並不被認可,隻要耐心發掘,總會讓我們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撿外國人的漏兒是個不錯的方式。
綜上所述,雖然出境並不容易,人生地不熟,總會有不方便的地方,但有條件的朋友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