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藝術品投資在西方主要是通過拍賣方式進行的。這不同於我國收藏界,千年的傳承造就了東方藝術品投資的獨特方式,但是由於古董行的規矩太多,門道也太高,所以對於新手來說,入門具有相當高的難度。而西方的拍賣方式更加直觀,也讓投資者不用為一些東西的真偽或者品相去費勁腦汁。所以拍賣行如今在世界範圍內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
1 西方拍賣行概述
由於西方藝術品本身都是一些油畫和珠寶金銀器皿,所以對這些東西進行鑒定,隻要做一些簡單和直觀的鑒別年代即可。隻要年代久遠,物品的化學物理變化符合年代的斷定,一般真假是差不到哪去的。而對於物品本身的藝術價值評定,則需要專家們進行研究。但是西方的藝術品都是本著開創性和代表性為主要投資價值所在的,所以隻要把握住這幾個關鍵要素,基本上不會出現問題。
西方的幾大主要拍賣行大都曆史悠久,信譽極高,普通民眾對於他們也很信任,多年的拍賣經曆都能夠證明其從業的良好口碑。但是藝術品鑒定畢竟存在很多變數,而且動輒千萬甚至上億美元的價格讓拍賣行業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一旦發生問題,拍賣行也承擔不起損失,所以在最開始他們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對於拍賣物品隻提供參考意見,風險由客戶承擔。
雖然這能夠撇清他們的風險,但是卻讓很多投資者心有餘悸,並且由於西方對於物權法律規定相當嚴格,商家對於所售商品必須承擔退換責任,所以幾大拍賣行最終無奈隻得承諾有條件地保真,通常是對於所拍賣的物品,如果在5年之內能夠提供確鑿的證據表明為贗品,可以負責退換。
2 國內拍賣行現狀
與西方成熟的拍賣體係不同,我國的藝術品拍賣起步較晚,流程上隻是照搬西方模式。但是由於我國對於拍賣方麵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所以使得拍賣行處於無人管理的狀態。就在我撰寫本書期間,我國新聞主要媒體集中報道了目前拍賣行業一些讓人難以接受的黑幕和潛規則,種種跡象表明投資收藏者對於目前的國內拍賣行業普遍抱有質疑的態度,寧可到市場上去自己淘,也不願相信拍賣行,這種局麵讓人很尷尬。
目前我國拍賣行的問題集中表現在:缺乏誠信。
首先為了騙取賣家的手續費,將一些基本上沒有價值的物品估價抬高,哄騙賣家參與拍賣,不管成交與否都會收取一筆不菲的費用,這讓人覺得十分憤慨。拍賣行業作為一個主要的市場定價渠道,對於這項權利卻視同兒戲,成為獲利的伎倆,讓人們對其所有的估計體係都產生懷疑。
其次,有些投資人士為了一些動機不純的噱頭,通過藝術品投資市場賺取眼球,讓人也著實無語。沒有本事搞好自己的正業,卻跑到拍賣市場自我炒作,幾千萬買張畫本來就讓人覺得有點匪夷所思,結果沒過多長時間又拿出來拍賣,找個托兒跟著托價,直接喊到幾個億。這麼無聊的手段除了混個炒作的名分,還有什麼價值呢?但是目前來說人家自買自賣,沒什麼不妥,拍賣行也樂得賺這筆不菲的手續費。隻是我們覺得這是當今時代的一種悲哀,不顧臉麵,不管好壞,一味炒作,道德在他們的眼裏一文不值。
最後,是針對我國目前拍賣行業屢報醜聞的現象,我們不得不提高警惕。不同於西方拍賣行至少能承諾5年保退,國內拍賣行確實將責任推得一幹二淨。拍賣行就說是真的,買家說是假的,你拿出證據來。就算有證據確鑿表明是假的,他們也不會退換,真讓人無法接受。
記得之前媒體曾報道過,某女士通過拍賣行花費數百萬元拍得我國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的一幅畫作,該女士事後找專家鑒定為贗品,要求拍賣行退款。但是拍賣行卻堅稱這是真跡,最後無奈該女士隻得找到吳冠中先生本人,經過確認為贗品。吳先生出於自己的道德與良知,破例為其出具了書麵鑒定,但是就算如此,該拍賣行還是以不符合公司規定為由拒絕其退款要求。事情到了這個地步,真的讓我們很想罵人。據傳此事到現在都沒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