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行裏規矩多是出了名的,一方麵因為曆史悠久,另一方麵還是因為物品特殊。初入門道的朋友要學規矩,沒規矩的話根本融入不了這個圈子,就像不懂禮貌的孩子,誰都不喜歡。
1 隻看不碰
前麵咱們提到過,給人家摔了瓷器的那位主持人就是因為不懂規矩,害人害己。不僅砸了自己的飯碗,連節目組都不好過,賠錢是小,以後還有哪個藏家敢把好東西往這裏放啊。多虧摔的那件不是什麼國寶,要真是個價值連城的物件,拿什麼賠呢?
所以我們這裏第一個規矩就是,不管是買還是欣賞,不管真的假的、好的賴的,隻能看不能碰。就算是真的要看看盤底的款兒,也是有規矩的。
不能從人手裏接。這是因為手把手地傳接東西,萬一拿不穩掉在地上,責任分不清。所以不能從別人手裏接東西,要接也得讓上一家把東西放在桌子上,放穩了,手徹底離開了,您再上手拿起來。如果覺得自己擔不起這風險,可以讓持有者或者商家拿起來,自己隻看不碰。
雖說這規矩有點不方便,但是為了自己的錢袋子,為了收藏者的心血,也為了能給後世子孫多留點寶貝,學一學這些基本的規矩還是利大於弊的。
2 不當“第三者”
這是另外一個禮貌上的規矩,同在一個賣家跟前,如果有多個買家,需要做到有先來後到的禮貌。因為曆來凡是收藏投資的朋友,身份都不一般,所以在這個圈子裏的人都素質很高,並引以為傲。不懂規矩、不懂禮貌是圈子裏的忌諱,碰上沒規矩的暴發戶什麼的,別說是交流了,做買賣的商家都不願搭理。
這不當“第三者”就是個基本素質和教養的問題,前麵的買主拿在手裏跟商家討論,如果您感興趣也可以聽聽,但是不要發表意見。等買家把這件東西放回商家手裏的時候,您就可以從商家那裏接過來了。如果人家買賣成交了,要麼您跟買主商量,看看人家是否能夠割愛,要麼就別惦記著了。千萬別去幹那種“我多出點錢賣我吧”的事情,這裏不是拍賣會現場,要是您覺得自己錢多可以去那裏抬價。在這種傳統的交易模式下,如果這樣操作,一來讓商家為難,二來容易給自己招來事端,有道是“君子不奪人所愛”。
3 不當明麵挑毛病
作為初入行的新手,總是喜歡跟著有經驗的老手們去逛逛市場,跟著學習各種技巧,順便學學裏邊的門道。但是經常有初學者跟著師傅在人家店裏或者攤子前,大庭廣眾地問這東西好不好、對不對、哪有毛病、值多少錢等等一些比較敏感的話題。
這也是一種忌諱,商家東西的好壞各家自有評判,看著好您就要,看著不好就別吭聲。您二位在旁邊一討論,讓別的買家聽到了,壞了人家的買賣,這是很不禮貌的。脾氣好的商家瞪你一眼,趕上脾氣壞的指著鼻子罵你一頓,丟人不說,壞了規矩還不占理,以後再去市場裏轉,其他人都會對你有一定的避諱。
除此之外有些詞語也不能說。如果發現東西是假的,隻能說“東西不對”或者說“東西不真”,卻不能直說這是假的。物件有殘缺的,要說“有盞兒”。總之就是做到自己心知肚明就可以,不要說出來讓賣家沒麵子,買賣不成仁義在。懂禮貌在哪裏都受歡迎,不懂規矩的“三青子”在這個行當裏是吃不開的。
以上是古董行裏在禮貌方麵幾個基本的注意事項,希望能夠對朋友們在日後的買賣過程中有一定的提醒作用,切莫犯了忌諱,卻還不知道錯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