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八年級(2)(2 / 2)

時間久了,憐秋偶爾對鄧曉鋒的提問感到很不耐煩,無奈地走上講台時,鄧曉鋒理直氣壯地告訴她:“你的物理太落你的總分了,我這麼做是為你好。”憐秋心裏雖然也明白,可是心裏對怎麼也學不好的物理產生了懼怕,越怕就越躲避,鄧曉鋒越要逼她麵對。直到有一天,他沒有挑憐秋上去,憐秋心裏正慶幸,同桌李勝龍問憐秋怎麼回事兒,憐秋搖搖頭,這個男生竟然直接問鄧曉鋒:“老師,你怎麼不挑許憐秋?”鄧曉鋒隻是淡淡地說:“她已經出師了。”聽到的人都嗬嗬笑起來,憐秋當時也以為鄧曉鋒是在誇自己進步了,可是後來自己再也沒有被提問到時,心裏竟莫名地難過起來,被老師提問的這段日子,雖然物理成績依舊不算好,但總歸是能考到70多分了,而“出師了”是什麼意思?是說按她的資質達到70多分就是上限了?還是自己之前流露出的不耐煩讓老師覺得這樣不知好歹的學生不值得提拔了?不管哪一種,都讓憐秋覺得很失落。

憐秋很想得到老師的重視,每次考試,都要寫考後反思,憐秋的反思寫得誠懇至極,大多時候班主任陳剛隻是淡淡的批個號,或寫個“良”,隻有一次批了一句:“你的潛力很大。”憐秋驚喜地看著這幾個字,覺得一直以來不受重視的自己得到了莫大的誇讚。因為這句誇獎,她開始格外賣力。而當每天日記的批語又變成號數和“良”,甚至都吝嗇於給一個“優”時,憐秋又被打回原形,自己終究是不被重視的,不被喜歡的。身後的宋雨晴,幾乎天天都是“優”,和一些鼓勵性的話語,這些都是從發完日記本後宋雨晴的雀躍中得知的。

憐秋看得出來,陳剛喜歡宋雨晴這個學生。宋雨晴有一雙明亮的大眼睛,認真聽課的時候一眨一眨,思考問題的時候眼珠骨碌轉著,看上去很聰明很有靈氣。她脾氣溫和,在班裏人緣也不錯,跟她坐過同桌的男生都想繼續坐在她旁邊,而且不羞於表達出來,這在那個異性表麵上互斥的年紀很是難得。宋雨晴在陳剛的不斷鼓勵下,終於暫露頭角,衝進了班裏的前十名,這讓身為宋雨晴組長的憐秋很尷尬,心裏自嘲要讓賢了。

憐秋被自己愚蠢地想法嚇到了,暗罵自己:“憐秋啊憐秋,你怎麼這麼小家子氣,怎麼這麼在意陳剛的批語,難道你是靠別人的肯定和鼓勵活著嗎?別人超過你怎麼了?你千萬別嫉妒!嫉妒是惡念的開始……”她寬慰自己不要想太多,但在宋雨晴身上,還是驗證了“皮格馬利翁效應”的強大。為什麼陳剛不能毫不吝嗇地誇獎一下別的同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