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中盤股圖表陷阱(1 / 2)

1.中盤股

中盤股指流通市值比藍籌股或大盤股要小,但高於小盤股的一類型股票,數量上占據整個股票市場的主體。

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框定中盤股的流通盤究竟在多大範圍之內,不同市場和不同時期中盤股的標準都不一樣。以當前A股市場為例,一般認為流通市值在10億~100億元人民幣範圍內的股票都可以視為中盤股。中盤股往往結合了大盤股和小盤股的優勢,並且弱化了其劣勢。中盤股比大盤股的成長空間更大,比小盤股流動性更好、更為穩健。此外,中盤股公司業務通常比較單一,比較容易分析,市場對其研究也較為充分。中盤股由於數量最多,比較容易出現投資機會。市場上有專門隻投資中盤股的基金。

就市盈率而言,相同業績的個股,小盤股的市盈率比中盤股高,中盤股要比大盤股高。特別在市場疲軟時,小盤股機會較多。在牛市時大盤股和中盤股較適合大資金的進出,因此盤子大的個股比較看好。由於流通盤大,對指數影響大,往往成為市場調控指數的工具。投資者選擇個股,一般熊市應選小盤股和中小盤股,牛市應選大盤股和中大盤股。

大盤股的逐級上升對於吸引集團資金入盟較為有利,大資金有了適合的吞吐場所,就會對小盤股的過高股價產生壓抑,這是中國股市的新格局。

小盤股是相對而言的,從趨勢角度來看,必將逐步向大盤股過度。但小盤股的獨特優勢在某個階段是顯而易見的,有時甚至能左右大盤,這就是小盤股的外延。

同樣業績下,流通盤小限製了參與交易者的範圍。對兩隻業績相同的股票,大盤股定價低,需求定價偏低的人也能買到,小盤股定價高,隻有願意接受較高價位的人才能買到。這使得參與者的群體會略有不同,影響股票走勢特性。

同樣市值下,盤小價高的股票,參與者範圍受限製。股市交易是以“手”為基本單位的,股價越高,每手的價錢也越貴,這會限製參與者的範圍。極端情況,如美國股市上巴菲特控製的柏克夏公司,股價高到上萬美元,隻有富人才買得起。中國股市上,也有很多散戶不喜歡買20元以上較貴的股票,而喜歡10元以下的股票,因為資金少,買貴的股票買得太少。

盤子大小還影響股票的流動性,同樣市值的股票,盤子大,“手”多。每單位的價錢低,相當於在流通時顆粒細,流動性就更好;單位價錢高而盤子小,則分成的顆粒大而少,流動性下降。一般而言,流動性大,參與者多,會增加坐莊控盤的難度,減少走勢中的人為痕跡,走勢越自然越穩定;流動性小,則人為影響大,越容易出現忽漲忽跌和跳躍性走勢。所以,大盤股容易走成弧形反轉,而小盤股容易走成V形反轉;大盤股在分析其走勢時應該多考慮群體心理動力學的影響,而小盤股應該多考慮人為因素的影響。

小盤股控盤容易,大盤股控盤難。所謂控盤是說莊家持有一筆資金以短炒的方式進進出出,其買賣保持平衡,隻通過把握買賣節奏影響和控製股價。所以,控盤難度大小決定於留在外麵的未鎖定籌碼的絕對規模,未鎖定籌碼多,則參與者人數多,人多則想法多,控盤困難,這和任何活動都是人越多越不好組織是一個道理。通過鎖定籌碼減少外麵籌碼的規模可以使盤子變得容易控製一些,但大盤股上即使這樣做了之後留在外麵的股票仍會很多,不好控製。比如,對一隻1億股的盤子,莊家已經鎖定了70%的籌碼,但外麵仍有3千萬股未鎖定。另一隻天生隻有1千萬的盤子,即使不鎖定籌碼,外麵的籌碼規模也比前者少,控盤難度比前者鎖定70%後還低。如果這隻股也鎖定70%,則外麵隻剩下300萬股,如果按平均每個人10手計算,則隻有3000人參與,如果每天有10%的人參與交易,則隻有300人,相當好控製了。而前一隻股票要達到同樣的程度需要鎖定97%的籌碼,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大盤股由於盤子不好控製,所以,隻能炒;小盤股可以實現絕對控盤,適合做。炒就是短炒,不鎖定太多籌碼,也不炒到太高,隨著人氣,拉起來就放手,一波一波有節奏地炒,類似於垃圾股的炒法。做就是做價值發現,低位收集大量籌碼鎖定,實現絕對控盤,拉到較高位置出貨。所以,小盤績優股可以用通吃的手法炒做,而大盤績優股,即使業績再好,即使最終可以走成長期上升通道,也隻能是一波一波炒上去的,分析其走勢可以明顯看出莊家進出的節奏,感覺到盤子震蕩的力量,而不可能沒有力度的往上飄。所以,盤小和績優是連在一起的,在同樣業績的情況下,盤小的因素會使走勢偏向於更典型的績優股,而盤大因素會使走勢偏向於垃圾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