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看重公司的穩定與盈利
巴菲特在投資中最強調的是公司未來長期經營是否能夠讓他的投資有安全感。他在1996年伯克希爾公司股東大會上說:“我們喜歡這樣的企業:務實、簡單、穩定。”
1.選擇最穩定的企業
巴菲特說:“研究我們過去對子公司和普通股的投資時,你會看到我們偏愛那些不太可能發生重大變化的公司和產業。我們這樣選擇的原因很簡單:在進行兩者(子公司和普通股)中的任何一種投資時,我們尋找那些我們相信在從現在開始的10年或20年的時間裏實際上肯定擁有巨大競爭力的企業。至於那些迅速變遷的產業,盡管可能會提供巨大的成功機會,但是,它排除了我們尋找的確實性。”
“我們的重點在於試圖尋找那些在通常情況下未來10年,或者15年,或者20年後的企業經營情況是可以預測的企業。”
2.主業長期穩定的企業往往盈利能力最強
巴菲特說:“經驗表明,經營盈利能力最好的企業,經常是那些現在的經營方式與5年前甚至10年前幾乎完全相同的企業。當然管理層絕不能因此過於自滿。企業總是有機會進一步改善服務、產品線、生產技術等等,這些機會一定要好好把握。但是,一家公司中如果經常發生重大變化,就可能會因此經常遭受重大失誤。推而廣之,在一塊總是動蕩不安的經濟土地之上,是不太可能建造一座固若金湯的城堡似的經濟特許權的,而這樣的經濟特許權是企業持續取得超額利潤的關鍵所在。”
“在1977~1986年間,《財富》雜誌世界500強企業中總計1000家中隻有25家能夠達到業績優異的雙重標準:連續10年平均股東權益報酬率達到20%,且沒有1年低於15%。這些超級明星企業同時也是股票市場上的超級明星,在所有的25家中有24家的表現超越標準普爾500指數。這些《財富》冠軍榜企業的兩個特點可能會使你大吃一驚:第一,其中大企業隻使用相對於其利息支付能力來說很小的財務杠杆。真正的好企業常常並不需要借款;第二,除了一家企業是高科技企業和其他幾家是製藥企業之外,絕大多數企業的業務一般都非常平凡普通。它們大都出售的還是與10年前基本上完全相同的,並非特別引人注目的產品(不過現在銷售額更大,或者價格更高,或者二者兼而有之),這25家明星企業的經營記錄再次證實:繼續增強那些已經相當強大的經營特許權,或者專注於一個遙遙領先的核心業務,往往是形成非常出眾的競爭優勢的根本所在。”
2.2 新股發行時的投資策略
新股的發行與交易市場的關係是相互影響的。了解和把握其相互影響的關係,是投資者在新股發行時,正確進行投資決策的基礎。
在交易市場的資金投入量為一定數額的前提下,新股的發行,將會抽走一部分交易市場的資金去認購新股。如果同時公開發行股票的企業很多,將會有更多的資金離開交易市場而進入股票的發行市場,使交易市場的供求狀況發生變化。但另一方麵,由於發行新股的活動一般都通過公眾傳播媒介進行宣傳,從而又會吸引社會各界對於股票投資進行關注,進而使新股的申購數量大多超過新股的招募數量,這樣,必然會使一些沒有獲得申購機會的潛在投資者轉而將目光投向交易市場。如果這些潛在投資者經過仔細分析交易市場的上市股票後,發現某些股票本益比、本利比倍數相對較低,就可能轉而在交易市場購買已上市股票。這樣,又給交易市場注入了新的資金量。
雖然在直覺上可將新股發行與交易市場的關係做出上述簡單分析和研判,但事實上,真正的相互影響到底是正影響還是負影響,是發行市場影響交易市場,還是交易市場影響發行市場,要依股市的當時情況而定,不能一概而論。
一般來講,社會上的遊資狀況,交易市場的盛衰,以及新股發行的條件,是決定發行市場與交易市場相互影響的主要因素。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社會上資金存量多、遊資充裕、市況好時,申購新股者必然踴躍。
(2)市況疲軟,但社會上資金較多時,申購新股者往往也比較多。
(3)股票交易市場的市況好,而且屬於強勢多頭市場時,資金擁有者往往願將閑錢投在交易市場,而不願去參加新股的申購碰碰運氣。
(4)新股的條件優良,則不論市況如何,總會有很多人積極去申購。
對於我國來講,由於目前的股票市場還處於初期階段,發行新股的企業一般都經過了嚴格的挑選,且股票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誰買到了新發行的股票,隻要耐心等待到其上市交易,就可獲得一筆額外的可觀收益。在我國目前的市況下,隻要有新股發行,投資者均宜積極申購,並可根據新股發行與交易市場的關係,靈活地進行選擇。
2.3 新股上市時的投資策略
新股上市一般指的是股份公司發行的股票在證券交易所掛牌買賣。新股上市的消息,一般要在上市前的十來天,經傳播媒介公之於眾。新股上市的時期不同,往往對股市價格走勢產生不同的影響,投資者應根據不同的走勢,來恰當地進行投資決策。
當新股在市況好時上市,往往會使股價節節攀升,並帶動大勢進一步上揚,因為在市況較好時新股上市,容易激起股民的投資欲望,使資金進一步圍攏股市,刺激股票需求。因此,投資者在麵對股市大勢向上情況下有新股上市時,宜適時入市購股。
相反,如果新股在大跌勢中上市,股價往往還呈現出進一步下跌的態勢。當然,如果在跌勢的尾期,購進具有高度成長性的新股,則收益將頗為可觀。
此外,新股上市時,投資者還應密切地注視新上市股票的價位調整,並掌握其調整規律。一般來講,新上市股票在掛牌交易前,股權較為分散,其發行價格多為按麵額發行和中間價發行。即使是績優股票,其溢價發行價格也往往低於其市場價,以便使股份公司通過發行股票順利地實現其籌資目標。因此,在新股票上市後,由於其價格往往偏低和需求較大,一般都會出現一段價位調整時期。價位調整的方式,大體上會出現如下幾種情況。
(1)股價調整一次進行完畢,然後維持在某一合理價位進行交易。此種調整價位方式,是一口氣將行情做足,並維持其與其他股票的相對比價關係,逐漸地讓市場來接納和認同。
(2)股價一次調整過頭,繼而回跌,再維持在某一合理價位進行交易。將行情先做過頭,然後讓它回跌下來,一旦回落到與實質價位相配時,自然會有投資者來承接,然後依據自然供求狀況進行交易。
(3)股票調整到合理價位後,滑落下來整理籌碼,再做第二段行情調整回到原來的合理價位。這種調整方式,有漲有跌,可使申購股票中簽的投資者賣出後獲利再進,以致造成股市上的熱絡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