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9章 仁慈的好報(1 / 1)

百姓們最懼怕戰爭,然而當他們意識到,他們並沒因為戰爭失去土地,失去傳宗接代的輕壯子孫時,他們漸漸希望國家穩定,正是因國尚在,所以他們依然可以填飽肚子,有了種種認知,民眾們由消極應戰轉為積極的參與,有的甚至不要朝廷的錢財,白送糧食和衣物!

這種全民參與的景象令滯留在耀國的昕國商人羨慕,感歎耀國皇帝的治民有方,甚至有了在耀國定居的念頭,從昕國傳來的消息稱,昕皇不顧百姓死活,一味的征集財物,召集強壯男丁,搞得民眾怨聲載道,哪像耀國,想參軍的男孩子,朝廷硬是不要,糾纏過甚者,甚至關禁閉幾天,再叫家人領回。

昕國商人一打聽,才知耀國民眾的獨子一律不給上戰場,發現者送交歸家,著家長嚴加看護。

曾有一個孩子信誓旦旦的說自己是家中老二,死活要入伍,應征官就答應了,還沒離開家鄉,村裏的鄰居檢舉,應征官親自押了那孩子歸家,嚴詞嗬斥,稱其違反了法令,因其是愛國之士,所以不予嚴懲。

昕商觀之嘖嘖稱奇,又見鐵匠們不分晝夜的勞苦,便詢問鐵匠。

鐵匠道:“俺們多打造一把兵器,士兵們便多殺一個敵人,俺們多打造一副鎧甲,士兵們就能多保得一條命在,俺憑著這手藝,雖不能上戰場,但俺的功勞縣衙都記著帳,俺家已在功勞簿上有名!嗬嗬嗬,俺沒想到,俺個鐵匠也能掙到功名!”

昕國商人搖頭感歎,愈發覺得昕皇不得人心。

許多年前,耀國差昕國太多,然而現在的耀國,國民士氣旺盛,上下一心!雖是戰時,但百姓勞作,生產皆有序發展,絲毫不亂。

這樣的國家,這般的民眾,這麼英明的統治,耀國怎能不勝?隻是時間問題而已,這是一場持久戰。

仁慈的統治自然換來民眾的仁慈,民眾回饋的更多,更慷慨。這便是仁慈的帝君得到的最大回報。

昕國商人決定將家裏人秘密的轉移至耀國,人總得往高處走,反正以後還是耀國皇帝的天下,那時還分這國那國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古人的話到哪裏都行的通。

昕國商人的眼光,放的長遠,有什麼比在耀國紮根更好的打算?到那時再殺回昕國,做的生意必定會大殺四方,滿盤皆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