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武從前線傳來戰報說,這場仗是持久戰,雙方各有優勢,寧炎焰還讓降將顧惜為之賣命,這顧惜是個會打仗的,隻是被鷙國昏君所誤,被誣陷下了大獄,還是寧炎焰親自赴鷙國地牢,遊說勸降。
顧惜見舊日家國不在,又見寧炎焰還算明君,於是感恩追隨!這次他是攻打耀國的主帥,耀國沒發兵護國時,耀國守城邊將就是被顧惜斬殺。
戚武遇見了生平勁敵,所以傳書說會是持久戰,怕耀國經受不起硝煙長久的彌漫耀國上空,桃花回書,讓戚武隻管放心,放開手腳,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全盤交給戚武擔當。
我對著滿朝的文武,下了一道嚴令:參戰者獨子不要,鰥寡孤獨者不要,每戶農家必須要有至少一個輕壯勞力在家耕種,每戶商家必須不得借機抬價,造成哄搶。對貧窮無力耕種者,縣衙繼續提供勞力為之耕種,官員不得私自召集武力以自保,不得強征不願參戰者入伍!不得借機搜刮百姓財物,斂財奉朝廷。
大臣們焦急萬分,因為這道嚴令而犯愁,舊齊國沒多少民眾願意參戰的,耀國的男丁,除去獨子鰥夫,沒剩幾個參軍。
管征收兵力的大臣幾日夜的不睡,管征收錢財的大臣日日急的和熱鍋上的螞蟻似的,紛紛的鬧著辭職回家,都被傅博雅壓著。
最後還是方無涯給這兩人指了明路,說顯貴氏族家裏的護院,壯士,奴隸多的是,何不求求這些人?
兩官員跑斷了腿,沒一個貴族願意奉獻勞力。
最後,由桃花出麵,請那幾個受重用的年輕氏族子弟出去遊說,這幾個年輕人做事幹脆,沒幾天功夫就辦好了旁人辦不到的事。
我才不由得佩服博雅的遠見,他預料到了難題,並早早的提供了解決難題的最佳人選。
博雅的大舅子和表兄是不可多得的年輕武將,去了邊城會帶給戚武很多助益,氏族子弟早就盼著能重振雄風。武將黃功德及其子等早等著殺敵立功,有很多雙眼睛指望著氏族子弟再掀曆史新篇章。
戰爭初期出現的不安定和恐慌在不得亂征亂收法令下達後,民眾逐漸情緒平穩,也許是即將麵臨的死亡,各家都變成了超生遊擊隊,產婆忙的連上廁所都沒時間。
民眾們因小生命的到來,顯得生活吃緊不富裕,但若以長遠看,耀國人丁越興旺,贏得戰爭的機率就越大。
我讓阿秀盡可能催成一切買賣,哪怕是對昕國的生意,我讓阿秀照做不誤,隻要有錢賺,賺了錢可以讓鐵匠製作兵器盔甲,賺了錢可以讓繡工們趕製士兵的冬衣,賺了錢可以讓士兵們多吃些肉,過的舒服些。
民眾按例交納的糧食和棉花等,我和桃花隻留下夠皇宮用的份量,一律交給戚武,讓他和士兵們不挨餓,不受凍。
我的心思,無一不是錢,錢!隻要能賺錢的法子都用,礦藏開采出的寶石器,我就讓阿秀拿了到齊地去賣,礦藏裏出了鐵,我就讓全國的工匠奮力打造兵器,盔甲。礦藏裏出了銅,我便令人造錢幣,使之流通。
少數的一切可利用的,都利用上,齊地主要開發礦藏,由朝廷增派官員治理,齊地可以不參軍作戰,但能利用的礦藏必須是朝廷管治。
齊地有不少生活困苦的人,他們因為各種原因沒分到田地,隻得哄搶,犯罪,乞討,挨餓,我讓桃花花錢雇傭這些亡命之徒,派將領好好的教他們,判死囚的死刑犯如果願意征戰,得了軍功可免死罪。
一時間,齊地聚集的一幫烏合之眾也加入了軍隊編製,戚武對他們除必要的訓練殺敵外,並不苛責,齊人處放羊吃草的恣意悠閑狀態,可是效果卻是驚人的,
這一幫齊人凶狠殘虐,殺敵不顧自身生死,拚命的狠衝直撞,而他們對誰都不敬服,獨佩服戚武,唯戚武的軍令是從。
戚武還真把這些亡命之徒給製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