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交易的完成是通過期貨交易所、結算所、經紀公司和交易者這四個組成部分的有機聯係進行的。首先客戶選擇一個期貨經紀公司,在該經紀公司辦理開戶手續。當客戶與經紀公司的代理關係正式確立後,就可根據自己的要求向經紀公司發出交易指令。經紀公司接到客戶的交易定單後,須立即通知該公司駐交易所的出市代表,並記下定單上的內容,交給該公司收單部。出市代表根據客戶的指令進行買賣交易。
目前國內一般采用計算機自動撮合的交易方式。結算所每日結算後,以書麵形式通知經紀公司。經紀公司同樣向客戶提供結算清單。若客戶提出平倉要求,過程同前。最後,由出市代表將原持倉合約進行對衝(平倉),經紀公司將平倉後的報表送給客戶。若客戶不平倉,則實行逐日盯市製度,按當天結算價結算賬麵贏利。
經紀公司補交贏利差額給客戶。如果賬麵虧損時,客戶須補交虧損差額,直到客戶平倉時,再結算實際盈虧額。
如何規避期貨投資的風險
與現貨交易和股票投資相比較,投資者在期貨市場上投資資金比其他投資要小得多,俗稱“以小博大”。期貨交易的目的不是獲得實物,而是回避價格風險或套利,一般不實現商品所有權的轉移。期貨市場的基本功能在於給生產經營者提供套利保值、回避價格風險的手段,以及通過公平、公開競價形成公正的價格。
期貨交易實質上是一種風險交易,期貨交易管理更多的是風險管理。
實際上,完善的期貨市場的風險主要是係統風險,非係統風險並不突出。然而,在我國目前信譽機製缺乏的情況下,道德風險問題及非係統風險在期貨市場上也十分突出。不少專家認為,我國目前還不具備大力發展期貨市場的社會經濟環境與條件。主要的理由是我國現貨市場並不發達,這在客觀上限製了對期貨市場的需求。我國20世紀80年代末期,期貨市場發育初期的“火爆”現象,恰恰說明了當時我國期貨市場是相當盲目、無序和幼稚的,同時也說明我國市場經濟體製有待完善。
盡管期貨投資充滿了各種難以預測的風險,但是因為大家都知道期貨是獲利最多、最迅速的投資工具之一,所以投資者們才不畏風險,依然在“期貨海洋”裏搏擊。事實上,期貨投資的利益確實是比較誘人的。但是其前提就是必須要有效地避免風險,那麼對於期貨應如何規避風險呢?
或許你聽說過參與期貨市場會一夜暴富的例子,或許你也曾聽說過有的人卻一夜之間傾家蕩產的事情。那麼,期貨市場的風險到底有多大呢?期貨市場的風險是否可以控製呢?理財專家認為,無論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還是對於機構投資者來說,期貨市場都是一個很好的市場,當然這中間也存在著很多未知的危險因素。
與現貨市場相比,期貨市場上價格波動更大,更為頻繁,其交易的遠期性也帶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交易者的過度投機心理、保證金的杠杆效應增大了期貨交易風險產生的可能性。可以說,期貨投資的風險是非常大的。因此,投資期貨市場應首先考慮的問題是如何回避市場風險,隻有在市場風險較小或期貨市場上投機所帶來的潛在利潤遠遠大於所承擔的市場風險時,才可選擇入場交易。
一般而言,期貨投資的風險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杠杆使用風險
資金放大功能使得收益放大的同時也麵臨著風險的放大,因此對於10倍左右的杠杆應該如何用,用多大,也應是因人而異的。水平高一點的投資者可以用5倍以上甚至用足杠杆。水平低的投資者如果也用高杠杆,那無疑就會使風險失控。
2.強行平倉和爆倉風險
交易所和期貨經紀公司要在每個交易日進行結算,當投資者保證金不足並低於規定的比例時,期貨公司就會強行平倉。有時候如果行情比較極端甚至會出現爆倉即虧光賬戶所有資金,甚至還需要期貨公司墊付虧損超過賬戶保證金的部分。
3.交割風險
普通投資者做多大豆不是為了幾個月後買大豆,做空銅也不是為了幾個月後把銅賣出去,如果合約一直持倉到交割日,投資者就需要湊足足夠的資金或者實物進行交割(貨款是保證金的10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