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基金:讓專家幫你理財(3)(2 / 3)

證券投資基金的優點在於規模經營、專家理財、風險分散,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基金就是無風險的金融工具。任何一種投資都會存在風險,基金不僅存在風險,而且還具有自身的特點。

基金風險是指在一定的條件和一定的時期內,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基金受益的不確定性造成基金資產損失,或基金持有人利益不能得到保護的可能性及損失的大小。

在此,澄清幾個人們日常生活當中對基金所存在的錯誤認識:

1.基金不是股票

生活中,很多投資人把基金和股票混為一談,其實不然。一方麵,投資者購買基金隻有委托基金管理公司從事股票、債券等投資,而購買股票則成為上市公司的股東。另一方麵,基金投資於眾多股票,能有效分散風險,收益比較穩定。而單一的股票投資者往往不能充分分散風險,因此收益波動較大,風險較大。

2.基金不同於儲蓄

由於開放式基金通過銀行代銷,許多投資人因此認為基金同銀行存款沒太大區別。其實兩者有本質的區別:儲蓄存款代表商業銀行的信用,本金有保證,利率固定,基本不存在風險;而基金投資於證券市場,需要承擔投資風險。儲蓄存款利息收入固定,而投資基金則有機會分享基礎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上漲帶來的收益。

3.基金不同於債券

債券是約定按期還本付息的債權債務關係憑證。國內債券種類有國債、企業債和金融債,個人投資者不能購買金融債。國債沒有信用風險,利息免稅;企業債利息較高,但要繳納20%的利息稅,且存在一定的信用風險。相比之下,主要投資於股票的基金收益比較不固定,風險也比較高;而隻投資於債券的債券基金可以借助組合投資,提高收益的穩定性,分散風險。

曆史告訴我們,沒有隻漲不跌的股票市場,也沒有隻賺不賠的金融產品。認識到基金的風險,投資者就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減少風險。因此,投資者應根據基金的風險大小以及投資者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同,把基金的業績和風險與投資者的風險收益偏好特征相匹配。了解了基金投資的風險,就要想方設法防範這種風險,避免給自己造成投資的損失。

對於投資者來說,可以運用下麵的幾種方法來規避基金投資的風險。

1.進行試探性投資

“投石問路”是投資者降低投資風險的好辦法。新入市的投資者在基金投資中,常常把握不住最適當的買進時機。如果在沒有太大的獲利把握時將全部資金都投入基市,就有可能遭受慘重損失。如果投資者先將少量資金作為購買基金的投資試探,以此作為是否大量購買的依據,可以減少基金買進中的盲目性和失誤率,從而減少投資者買進基金後被套牢的風險。

對於很多沒有基金投資經曆的人來說,不妨采取“試探性投資”的方法,可以從小額單筆投資基金或每月幾百元定期定額投資基金開始。

那麼,投資者如何進行試探性的投資呢?

(1)根據風險接受程度選擇。如較積極或風險承受力較高,以偏股型為佳,反之則以混合型為好。

(2)選擇2~3家基金公司的3~5支基金,以分散投資風險。

(3)選出好公司中表現優秀的基金。如果過去3~12個月的基金業績表現比指數好,就應該不會太差。但不論資金多寡,同時追蹤的基金不應超過5支,否則就不易深入了解每支基金。何況基金本身持股就很分散,已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風險。

(4)買基金後還要堅持做功課,關注基金的漲跌,並與指數變動做比較,由此提高對基金業績的分析能力。此外還可登錄基金公司網站,收集基金持股資料及基金經理的觀點,提升對基金業的認識,幾個月後你對投資基金就會有一定的了解。

2.進行分散投資

投資者宜進行基金的組合投資。開放式基金組合投資的好處首先在於可以分散市場風險,避免因單支基金選擇不當而造成較大的投資損失;其次在於可以較好地控製流動性風險,即開放式基金的贖回風險。如果投資過分集中於某一支開放式基金,就有可能在需要贖回時因為流動性問題無法及時變現。一般來說,大規模的機構投資者適宜投資的基金數量應在10支左右。資金規模較小的個人投資者適宜投資的基金數量應在2~3支。如果數量太多則會增加投資成本,降低預期收益;而太少則無法分散風險,贖回變現時則會遇到困難。

(1)分散投資標的,建立投資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