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關注自己的事業(3 / 3)

第三,設立家庭銀行。拿出一筆錢設立基金。教給孩子“節省一分錢就是賺得一分錢”的概念。比如,要求孩子多留心關掉所有不用的燈,把電費上省下來的錢存入“家庭銀行”。讓孩子想出更多的節約主意,你會為他們的創造性感到吃驚。讓孩子了解通過投資使鈔票增長的概念。如果在花錢方麵有什麼閃失,不要為孩子開脫。讓孩子們犯錯誤,承擔決策失誤的責任,並從經驗中總結教訓。給孩子設儲蓄帳戶,定期聽取孩子對帳戶的看法,鼓勵孩子,表揚孩子。讓存錢的過程像花錢一樣有趣。鼓勵、支持學校增加與財務相關的課程。

第四,設計一個係統,讓孩子賺額外的錢。設計一個簡單的記錄係統,孩子可以用來記下他賺的錢、花的錢和節省的錢。以創造性的方法,介紹節省和賺錢的概念。通過讓孩子從“家庭銀行”借少量的錢,簽署簡單的合同,並製訂征收利息和還款滯納金的條款,來介紹利息的概念。他不久就會發現,用別人的錢是多麼的昂貴。

另一方麵,要及早讓孩子有創造的意識,不要再跟孩子說,好好學吧,可以去找一份工作。不要對孩子說,爭取到一個好福利好待遇的單位吧,那樣你這一輩子就舒服了。那是一種失敗的教育,那會使孩子在所謂的安全麵前喪失創造力,他們會把財富與成功分成兩個對立的事物。他們成功了,但卻因此貧窮;他們贏得了財富,卻失去了理想。

第二節 令人迷惑的數字

在投資中為了說明問題,人們往往會用數字說話,但是我們卻不會看這些數字,所以有的人在機會麵前遲疑不決,以至於痛失機會。所以你一定要讓自己能夠通過數字的表象,看清基本的事實。

小王花了首期款12萬買一處房產,按揭15年,等額還款方式,每月3000元月供。那麼每月物業管理費500元。如果出租,租金每月3200元。到底是合不合算呢?

有人這樣說了:如果是投資,那麼成本是每月物業管理費500元,這是現金支出的費用;用等額還款方式,每月3000多元月供中,這幾年的利息平均每月2300多元,這是財務成本;還有折舊,房子按使用年限計算,每月折舊應該算1200元,這樣算下來,投資淨收益就是負800元。虧了。

有人這樣算:同樣投資收益就是首期款的利息收入,按投資資金12萬計,收益率按10%計,每月的利息收入也就1000元,現在你收入是3200元。如果你另找地住,月居住成本就是您另外租房的成本,每月淨收益為負2200元。從這個角度看,是賺錢的。

看了上麵的例子,你讚成哪個說法?你對房產投資還有興趣嗎?肯定有人說,投了還要負債,那我還要投幹嘛?

再回過來,如果我問你:如果個人能開銀行,你有興趣嗎?你會說:當然有啊。如果投資房產的年回報率等於銀行的貸款利率,你會投資嗎?你可能說,這好像沒有多大意思吧。但你有沒有想過,銀行的利潤是怎麼來的?銀行賺的不就是貸款和存款的利率差嗎。如果你投資房產能獲得相當於銀行貸款利率的收益,不就等於自己開了一家小銀行嗎?這樣的投資你還感不感興趣呢?

還是以上麵的例子說明,目前的銀行一年期儲蓄利率是1.98%,如果你將自有資金12萬元投資房產,年租金回報率少計為20%,不計複利,10年後能獲利24萬元,而儲蓄利息僅為19.8萬元,兩者要相差三十萬元左右,怎麼能說房產沒有投資價值呢。即便是依靠貸款投資房產,自有資金部分(首付款)同樣能獲取高於儲蓄利率的收益;貸款部分雖然基本沒有利潤,但隨著不斷地按期歸還貸款,貸款部分不斷減少,自有資金部分不斷增加,獲利部分也就會不斷增加。

機率的問題

不是全部的非工資收入都是隻漲不降的,這就是我們投資會產生風險的原因。西方投資學家說,在投資中,你要注意的問題是機率的問題。房地產也是這樣。如果你隻注意到短時間內的收益漲落,很可能就會卷入不必要的擔心之中。

投資心理學家舉例說,我們拋一枚硬幣,你認為我們是看到正麵的機會多,還是看到反麵的機會多呢?如果你拋了5次,三麵是正麵兩麵是反麵,你可能會認為正麵的機會多。如果你拋了10次呢?那可能是6次反麵4次正麵,那你認為還是看到反麵的機會多。如果你拋的次數越多那接近正常概率的可能性就越大,也就50%的機會。

所以我們在投資時不要太介意某段時間內的得失起伏,因為從長遠時間內看,投資性起伏是會有一個周期的。你隻要等待這個高峰就行了。

總的來說,你必須有很好的心態,才能在房產投資時從容不迫,寵辱不驚。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任何一個投資品種,其發展規律都是趨向於社會的平均利潤水平。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全社會的行業平均利潤水平大致在6%-8%。但房產的投資價值不僅體現在租金回報上,還體現在房產本身具有很大的增值可能性。今後幾年,房價繼續保持小幅穩步上揚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租金回報率略低於社會平均利潤水平也是合理的。隨著近期政府控製房價漲幅的措施逐步出台,期望短期炒房獲取超額差價的難度將越來越大。今後,房產的增值、保值效應都需要經過較長的時間才能體現,房產投資者長期持有房產,穩定的租金收益是降低投資風險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