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林奇這樣買入基金(2)(1 / 2)

☆購買基金巧打時間差

適時進出法是在投資者看好後市的時候將資金投入,而當市場行情反轉時,把手裏的基金贖回。林奇提醒投資者,采用這種方法必須具備相當的投資經驗和風險承擔能力。

投資者購買基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省去較多的資產配置時間。通過專家理財,來實現既得利益。但在人們實際購買基金時,常常具有時間管理的意識,而缺乏時間管理的方法。主要表現在對基金產品的購買時點、資金組合等缺乏應有的時間觀念,不能巧打“時間差”,從而錯過了很多獲取收益的機會。

1.認購期和申購期的“時間差”

開放式基金其認購期一般為一個月,而建倉期卻需要三個月。從購買到贖回,投資者需要麵臨一個投資的時間跨度,這為投資者選擇申購、贖回時點進行套利,創造了“時間差”。因此,對於偏好風險的投資者來說,隻要掌握了股票型基金的建倉特點,就能獲取不菲的基金建倉期收益。

2.前端和後端收費的“時間差”

為了鼓勵基金持有人持有基金時間更長,同時增強基金持有人的忠誠度,各家管理公司在基金的後端收費上設置了一定的靈活費率。即隨著基金持有人持有基金時間越長而呈現後端收費的遞減趨勢。

對於資金量小,無法享受認購期大額資金費率優惠的,不妨選擇交納後端收費的方式,做一次長期價值投資。

3.價格與淨值變動的“時間差”

對於封閉式基金而言,交易價格和淨值波動價格是隨時變動的,而且交易價格的變動和淨值的變動沒有一定的波動規律,但在交易價格與基金淨值之間卻存在一定的聯動關係。即封閉式基金的交易價格與淨值之間的價差越大時,其折價率就越高。這為進行交易價格和淨值之間進行套利的投資者提供了“時間差”。

4.場內與場外轉換的“時間差”

在基金的投資品種中,有一種LOF、ETF基金既可以進行場內的正常交易買賣,還可以進行場外的申購、贖回,並存在多種套利機會。怎樣研究分析和把握套利時點,對投資者購買此項基金是十分重要的。

總之,投資者隻要善於把握不同基金產品的特點,捕捉基金產品投資中的機會,就能因巧打“時間差”帶來獲利機會。

☆買基金要注意後續管理

有很多投資者認為投資基金可以“坐享其成”,這種做法其實是錯誤的。“基金購買後,投資者還要注意基金的後續管理,這樣才能獲取更高的投資收益。”

1.收集基金信息

基金公司每日都會公布淨值。另外,基金的中報、年報、基金市場指數及各類基金升降名次也會通過媒體向客戶披露。因此,投資者要通過媒體了解基金最新的買賣價、淨值等。通過分析這些資料可以判斷出基金的投資價值,如可以從支出及平均淨資產值的比例、淨股

息收入與平均淨資產值的比例中,看出一隻基金的內在成本是否很高、回報率是否可觀。

2.關注分紅狀況

投資者購買基金的目的是能夠獲利,除了拋售基金收回投資外,基金分紅也是投資者獲得收益的一個重要渠道。一般來說,投資成長型基金的投資者抗風險能力較強,注重資本的成長和積累,比較適合選擇基金分紅再投資的分配方式,而投資平衡型基金和收益型基金的投資者,比較注重平穩和現金收益,可以考慮選擇現金分紅的分配方式。

3.調整投資組合

雖然證券投資基金屬於一種中長期投資品種,但是投資者還是應結合自己的資金狀況,調整投資組合。

投資者買入並持有基金一段時間後,情況可能會有所變化,例如投資目標發生改變、業績表現不符合預期、基本麵發生變化、當初對基本麵有誤解等,這時就應該果斷地調整基金組合。

☆買基金時需注意六大問題

1.“炒基金”的做法不足取

利用“波段”炒作是許多短線客投資股票的方法,但是如果用在基金的投資上則是大錯特錯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基金不是股票,對於開放式基金而言,不存在價格與價值的差異,不像股票一樣受供給需求影響,它由基金管理人的運作業績決定。即使去“炒波段”也並不容易做好,易方達基金做過一個統計,以公司旗下某股票基金的實際申購贖回情況為例,2007年7月5日,市場處於階段性低點,當日該基金的申購筆數為566筆;2007年10月16日,市場處於階段性高點,當日該基金的贖回筆數為1 540筆。能夠同時做到低點買入,高點賣出的又有多少筆呢?隻有2筆,這足以證明,要準確把握波動是多麼困難。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選好基金、進行長線投資才是可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