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下月會漲,房子明年會升值……在發展速度快如光速的年代裏,我們的預算能力能有多遠?在多少年後,我們手中的房子和車子還能否給我們提供一份優越的生活?這時候你該問自己,養老,真的準備好了嗎?胡先生是某公司中層管理人員,今年45歲,太太是一家國企的營銷經理,今年43歲。雖然他們知道十幾年後的退休金可能每人每月隻有1000多元。但由於家底殷實,胡先生從未擔憂過自己的退休生活,目前他的月工資及獎金收入為13000元,年末有3萬元分紅;妻子月收入4000元;20歲的女兒在上大二,3萬元的年末分紅恰好足夠支付她一年教育費用。除去家庭月支出8000元和保費月支出1000元,每月可有8000元的節餘。胡先生現住房價值55萬元,按揭已還清,目前手中持有市值30萬元的股票和50萬元的人民幣定期存款。為了兩年後讓女兒出國留學,胡先生還準備了3萬歐元(折合人民幣約26萬元)。胡先生想問一下,自己的理財結構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樣將這些“補充養老金”規劃好?號脈問診胡先生和太太的單位均為他們交納養老保險,但這種保險的全稱是“基本養老保險”,也就是說這些養老金是維持將來基本生活的。如果想生活得更好一些,隻能靠自己製定“補充養老金計劃”。胡先生收入頗豐,家境殷實,並且夫妻倆的工作都比較穩定,他們完全可以用提高現有資產的理財收益來為自己的養老提供更好保障。但是,胡先生現在的理財結構有不足之處:在理財上走了兩個極端--占家庭金融總資產27%的30萬元股票風險太大,屬於激進型投資;占家庭資產45%的定期存款又過於保守,收益較低,難以抵禦通脹帶來的貶值風險。因此,胡先生的理財結構需要進行適當調整。對症下藥1用購買信托的方式來提高家庭理財收益因為信托產品發行實行“金額優先”,資金較小的投資者很難買到。胡先生手中有50萬元定期存款,可以從中拿出45萬元進行認購。隨著前幾年國家對信托業的清理整頓,如今麵向社會發行的信托產品均比較規範,擔保和抵押也更為完善。比如,很多信托產品都是由上市公司、大型集團等信用等級較高的單位提供擔保,某些重點工程建設方麵的信托還由地方財政部門提供擔保,風險相對較小。目前,信托產品的期限多為2年左右,利率一般在6%左右,45萬元每年就會有27000元的利息收入,是同期銀行儲蓄稅後收益的數倍。2以年金保險強化家庭的抗風險能力胡先生的資料中曾說明“保費月支出1000元”,具體購買的什麼險種沒有具體說明。單純從養老的角度來說,目前各家保險公司推出的年金保險比較適合胡先生的理財需求,這種針對養老的保險,可以附加住院醫療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投保人退休後便可開始領取養老金及累積紅利,作為“補充養老金”,從而提高胡先生的生活質量。另外,這種保險組合還對疾病和意外傷害具有保障作用,做到了養老、醫療和意外保障全麵兼顧,使家庭的抵禦風險能力更強。胡先生可以考慮用剩餘的5萬元存款來追加此類保險組合。3股票的結構可以進行調整我國許多城市曾出現過“全民皆股”的時代,那時買什麼股票都漲,賣菜的炒股也賺錢,但現在股市賺錢的難度越來越大,券商機構、基金經理都是操盤專家,小散戶無論是從技術還是從實力上都根本無法和他們競爭。如果胡先生對股市不是很精通或者持有的股票潛力不大,可以在合適的時機賣出部分股票,然後,利用買開放式基金的方式進行“曲線炒股”。此外,胡先生還可以關注媒體刊登的基金淨值排行榜,然後,綜合衡量,優中選優,選擇1~2隻基金累計淨值排在前列的基金進行中長期投資。4可以購買貨幣基金貨幣基金又有“準儲蓄”之稱,其最大的特點是沒有任何購買和贖回費用,可以跟活期存款一樣及時兌現。胡先生的家庭月結餘較高,可以用貨幣基金來打理日常資金,利用工資卡開通網上銀行,發了工資後,及時將不用的款項轉為貨幣基金,當積累到一定額度時,再考慮進行其他投資。目前,貨幣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一般在2%左右,除了靈活性較好之外,收益也高於一年期定期存款。5歐元可以購買外幣理財產品自2005年以來,外幣理財產品日趨火暴,除了美元、港幣等外幣理財產品,很多銀行還推出了歐元理財產品。如某股份製銀行推出了“彙理財”外幣理財產品,這一產品包含了美元和歐元兩款產品,收益均比普通外幣儲蓄高出不少。按照以上思路理財,相信胡先生和太太今後的退休應當會有很好的保障,他們可以盡享科學理財帶來的富足生活!理財直通車退休?離我們遠嗎?《安盛退休生活角度調查》顯示,西方國家人士在33歲就開始準備退休計劃。香港知名投資人士曹仁超曾說過:“沒有600萬美元不要輕言退休”。而某報社主編通過計算工具得出的結果顯示,若讓退休後每月生活水平維持在43000港元的消費上,則要有200萬美元的退休金。當然,若你隻是要求每月生活消費在10000港元左右即可的話,370萬港元的退休金就足矣。所以說,多少退休金才夠?其實沒有固定的數字,隻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比如夫妻兩人的消費習慣以及生活方式都將決定了你以後需要多少退休金。我們不妨來算算,自己的養老到底要花多少錢?專家建議可以分三步來計算:第一步,測算自己的養老金總需求。計算出每月或每年的平均生活費用支出,然後根據當前經濟環境,選取適當的費用成長率(通貨膨脹率)、退休的年數,測算出退休後的年/月生活費用金額;再估計一下自己的預期壽命,就可以測算出退休生活總需求的大致數額。例如:A女士今年30歲,20年後退休,當前的年生活費用為5萬元,按照2%的費用成長率進行測算,2030年A女士退休第一年的生活費用需求為74297元;假設A女士生存至70歲,那麼退休後生活20年的總費用折合到退休時點的現值為1214862元,即大約需要121萬元。第二步,測算養老金赤字。養老金赤字=養老金總需求-既得養老金。那麼,什麼是既得養老金呢?它主要包括上麵提到的基礎養老金、企業的補充養老金、企業年金以及自己籌集的資金。而一個家庭所擁有的包括存款、房產等資產,隻要沒有鎖定為養老金用途,就不能夠算作既得養老金。例如:上一案例中的A女士,每月基本養老保險200元,補充養老保險400元,企業年金300元,購買的養老保險退休後每月支付400元,那麼目前的既得養老金為每年15600元,按照4%的投資收益率進行測算,20年後相當於464538元,養老金赤字為1214862-464538=750324元,即大約75萬元。也就是說,A女士的養老金尚有75萬元的缺口。第三步,測算目前需達到的儲蓄額。根據養老金赤字和離退休年數,測算從現在起到退休時每年需的儲蓄金額。例如:A女士的養老金赤字為750324元,離退休還有20年,現有5萬元儲蓄鎖定為養老資金,那麼按照4%的投資收益率進行測算,A女士每年需儲蓄21518元,才能夠彌補養老金赤字,實現退休後的生活目標。理財專家如是說:人們都有一個共同願望,那就是希望自己衣食無憂,但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卻時常要為柴米油鹽發愁,甚至會因為沒錢而使生活陷入淒慘境地。假設人的一生必須經曆一段經濟拮據的時光,給你一個選擇的機會,你願意將這段時光放在哪個年齡段呢?我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是越年輕越好,年輕時多吃苦受累,年紀大時就能享受到平穩富足的生活。過去的辛苦是為了現在,現在的勞累是為了將來的安樂,“退休生活”是我們要麵對的將來。在喪失經濟來源的晚年如果身無分文,這樣的退休生活是否會太過淒慘?因此,這就需要我們為過上不必為錢犯愁的退休生活及早做好準備。從這一刻起,行動起來吧!為生活,為幸福,學會讓錢生出更多的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