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農產品營銷渠道組織優化理論分析(3 / 3)

CIE=CI CT CP

其中,CIE為個別交易成本,CI為搜尋成本,CT為談判成本,CP為實施成本。

CS=CIE

其中,CS為社會交易成本,CIE為農戶個別交易成本。

從經濟學理論上說,理性的經營主體都會考慮應采取什麼組織形式參與交易,是自己直接進入市場還是通過中間組織間接進入市場,或是采取其他形式,要對此問題做出決策。依據威廉姆森範式,農產品營銷渠道主體選擇的組織形式主要有市場組織、中間組織和企業組織。在對各種農產品營銷渠道主體組織形式進行分析比較之前,我們假定:首先,交易成本的影響因子就是不確定性、有限理性、機會主義、資產專用性等因素,且交易成本的大小與這些因素呈正相關關係;其次,社會交易成本是由個別交易成本和組織內部交易成本構成的。個別交易成本的大小取決於不確定性、有限理性、機會主義、資產專用性,但其總和還與交易主體的數量及交易頻率成正比;最後,不同組織形式的轉換而引起的交易成本轉變,在數量上不是同等化轉變。采取市場組織進行交易,相互獨立的農戶單個進入市場,直接與有關的組織或個人完成交易,每個農戶都直接發生實體內容基本相同的交易行為,產生個別交易成本,在這種交易方式下,社會交易成本就由所有農戶的個別交易成本構成周發明。構建新型農產品營銷體係的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07:123-125.。用數學式表達就是:

CSM=CIE

其中,CSM為純市場體製的交易成本,CIE為農戶個別交易成本。

當采取中間組織進入市場進行交易,就是說農戶通過中間組織間接與市場發生聯係,完成交易,在這種交易方式下,社會交易成本由中間組織的個別市場交易成本和中間組織的內部管理交易成本構成。用數學式表達就是:

CSH=CIE FIG

其中,CSH為中間組織的交易成本,CIE為中間組織的個別交易成本,FIG為中間組織的內部管理交易成本。

當采取企業組織進入交易時,是指農戶按照企業製度組織起來,農戶的市場交易行為轉變為企業內部的交易行為,農戶的個別交易成本轉化為企業內的計劃交易成本。於是,社會交易成本就等於各企業的內部管理交易成本之和。用數學公式表示:

CSD=CIP

其中,CSD為企業的總交易成本,CIP為企業的內部管理交易成本。

由於生鮮農產品的生產難以進行有效的橫向和縱向分工,也就決定了采取企業組織體製方式進行農業生產存在內在的製度障礙,因此,對農產品營銷渠道組織體製形式選擇就在市場組織與中間組織之間,也即比較CM FM與CH FH。農戶采取中間組織進行交易,即通過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組織等中間組織間接與市場發生關係。由於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組織與農戶之間的關係既不是完全的市場交易關係,也不是完全的管理交易關係。與市場組織比較,由於在中間組織體製下,組織內部共同計劃和安排——農戶間相互依賴、長期關係下的多樣化契約安排,使不確定性、有限理性、機會主義、專用性等因素的實際影響程度大為降低,因而,隻有較低的市場交易成本。而與企業組織體製比較而言,由於中間組織使得農戶仍然保持相當大的獨立性,並擁有剩餘控製權和剩餘索取權,因而具有較企業組織體製更低的組織內管理成本,內部管理成本雖然比市場組織體製下要高,但不會超過其市場交易成本的節省額。因此,結論是中間組織優於市場組織,我國農產品營銷渠道應該以中間組織體製為主導。而不是以市場組織和企業組織為主導。

市場競爭要求各個市場主體都必須具備較高的組織化程度。市場競爭能力的強弱與組織化程度的高低呈正向關係。無論社會製度如何,隻要是屬於市場經濟,企業內部的組織化和社會協作始終是企業市場競爭取勝的基礎。根據上述分析,農產品市場營銷的主體組織應該首先中間組織,而農民合作組織、龍頭企業等中間組織應成為我國農產品營銷渠道組織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