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1 / 3)

.,請前往,。就在朱可夫得到了斯大林的指示後,想著如何才能給聯軍拖後腿的時候,遠在幾十公裏外的孫立人想的,卻是怎樣才能用最快的度挺近柏林,對柏林也來個兵臨城下——

目前中國遠征軍的總司令雖然是蔡鍔,蔡鍔畢竟也不可能麵麵俱到,而且下一級的部隊,甚至下麵的部隊也需要多能征善戰的猛將

因此如今的遠征軍內,有不少在軍中以善戰著稱的將領,而孫立人就是其中的一人最小說“小說”

孫立人,字撫民,號仲能,於清末出生於安徽省廬江縣金牛鎮山南,世代簪纓,在曆史上是中華民國的抗日名將,於1900年出生曆任財政部稅警總團團長、支隊司令、國民革命軍師長、軍長,東北保安副司令長官、中華民國陸軍副總司令、總司令、總統府參軍長等職,並榮獲中華民國四等雲麾勳章、大英帝國司令勳章、美國豐功勳章以及中華民國青天白日勳章,身後獲總統明令褒揚,為抗戰時期中國少數有留美背景的軍事將領

孫立人於1900年出生在中國安徽省,父親孫熙澤是清朝末年的舉人,被派任為山東知府,舉家前往青島居住滿清末年國土被列強割據,當時青島為德國占領區孫立人9歲時,某天在海邊玩耍,發現了一顆極為漂亮的石頭,於是高興地將這顆石頭拿在手裏麵玩耍這時,來了幾個德國小孩,他們看見了孫立人手上的石頭,於是聯手欺負孫立人,搶走了石頭,並且打了孫立人兩記耳光,還辱罵了中國人日後這次事件對於孫立人的影響極大,他認為“自己的國家一定要強盛,才能夠讓人民都活著有尊嚴”,也成為他日後投身軍旅的重要觸媒最小說“小說”

孫立人於1914年以安徽省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清華學校今清華大學庚子賠款留美預科接受八年的留美預備訓練當時的清華學校十分注重學生的體育鍛煉,孫立人在校風薰陶下,熱衷於籃球、足球、排球、網球、手球、棒球等各項球類運動在眾多項目中孫立人最擅長的是籃球1920年他任清華籃球隊隊長,率隊擊敗當時稱霸京津籃壇的北京高等師範學校,獲得華北大學聯賽冠軍

1921年入選中國國家男子籃球隊,參加了在上海舉行的第五屆遠東運動會身高1米85的孫立人當時擔任球隊的主力後衛當時籃球項目有菲律賓、中國、日本三國參加,東道主中國隊經過激戰,先以3229擊敗日本,再以3027擊敗菲律賓,獲得本屆運動會籃球冠軍這是中國在國際大賽中第一次獲得的籃球冠軍孫立人進清華後的第二個學期,因玩蹺蹺板受傷而住院治療,又因輸尿管障礙,休學一年,終於治愈,故在清華九年,於1923年畢業

同年赴美留學因其在清華學校已習基礎工程多門,故直入普渡大學三年級加修土木工程學1925年取得學士學位畢業期間曾為美國橋梁公司ameribridgepany受聘當設計繪圖師1926年孫立人進入維吉尼亞軍校接受嚴格之軍事教育,因其已有學士學位,故直入三年級習文史,1927年以文學士畢業,遊曆歐洲,參觀英、法、德等事

孫立人被認為是國民革命軍中具備豐富現代化作戰經驗和卓越指揮才能的將領,他非常愛護部屬因此由他所帶領的軍隊極具向心力、非常地忠貞愛國孫立人並且擁有崇高的國際聲望,是國民革命軍中與眾不同的一名將軍也是中華民國當中極少數從美校畢業的高階將領,因受西式教育的影響,陸軍總司令任內他批評政工權力過大,是威權時期少數勇於提出改革建言者孫立人是以客攻主、以少戰多、以弱敵強而皆能克敵致勝的名將他長期在補給完善的精銳部隊任職,無論在中緬印對日戰役,或在東北一軍對的戰事等,麵對各種艱苦複雜的作戰環境皆有深刻的認識與卓越的戰績;但因個性心直口快、人際關係處理得不圓通,再加上深得部屬們的尊敬與美國政府的青睞,使他於不知不覺中,陷入政治漩渦,而遭人構陷…,

不過也有人認為,孫立人孤高自傲、無黨籍,與作為國民革命軍主流的黃埔係將領格格不入,也不擅協調各方麵間之矛盾,使他在注重人脈的國民革命軍中難有大作為劉宜良江南的《蔣經國傳》中曾提到:“孫是個非常優秀的帶兵官,位很壞的領袖講人際關係,和他的同輩,幾乎沒有人可以和得來”香港《七十年代》刊“孫立人在台兵變經過”一文,對孫立人受排擠的情況有相當生動的描寫:“可憐的陸軍,四麵是海,可憐的總司令,孤掌難鳴,陸軍提出的許多問題,都遭到空海軍的聯合杯葛、阻礙有時孫立人氣急了,就在會議上向蔣中正報告說:海軍、空軍如何好、如何行,那麼請總統將陸海空三軍測驗一下,比一比,看究竟那一軍好先從我們三軍總司令考起,比文也好、比武也好、比立正稍息也好、比x+y也好,由你們海空軍決定好了像這樣情形,最後還是由蔣中正打圓場”其部屬沈克勤回憶,空軍總司令周至柔曾多次表示想與孫立人結拜,但孫立人為了爭取陸軍權益,曾當眾與周至柔吵架因為對政戰係統不滿,蔣經國來拜年時,孫立人也置之不理

蔣介石則道“其實我對你的評價很簡單,碌練軍隊,你孫立人鮮有能望其項背者,不過,論打仗你不行”,“我知道你一直很自負,也很霸道,渾身是刺,目中無人我很後悔沒有早一點給你時間,讓你去讀讀古書學學古人,學會修身養性”

1955年孫立人事件發生,據當時擔任總政戰部主任的張彝鼎指出:“這件事情很複雜孫立人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老總統蔣中正也很看重他,孫立人的個性太強”“做為一個武將,能和古代的郭子儀或民國的徐永昌那樣隨和一點,會比較好像徐永昌,先後在馮玉祥、閻錫山及老總統手下做過事,和每一個人都處得很好,這樣才算成功”

中華民國前陸軍上將、寓居在香港的張發奎在《張發奎口述自傳》文中評論中華民國過去活躍於台麵上的政壇人物時,對孫立人之下場的是如此評論:“恃才傲物是孫立人失勢的主要原因,美國人想扶植他反而害了他他以為美國人支持他,以至得意忘形然而,美國人是不可靠的,孫立人的矜才使氣使他得不到蔣先生的信任”

順帶一提,在後世有一個傳言,說孫立人在作戰中曾下令將1200名日軍俘虜中所有到過中國的都活埋僅一名台灣兵未到過中國而幸免於難

針對這種說法,也有很多反駁,迄今為止,尚無任何可靠資料能夠證實孫立人或者其部下殺過日本俘虜

一些當年隨孫立人遠征的38師老兵也明確否認孫下令殺過戰俘比如葉兆言曾寫文章記載一位抗戰老兵的說法:‘廣州一位三十八師老兵托人打電話給我……這位老者是孫立人部下,當年在師部諜報隊服役,是活著的見證人出於對老長官的熱愛他強調了以下幾點:第一,日本人非常頑強生俘的很少,所謂活埋是胡說八道第二活捉俘虜可以獎勵,為了邀功,也不會這麼做第三,為獲得情報,任何一名被俘的日本士兵都有價值,為防止他們自殺,常捆綁在門板上,戰俘待遇很高,有時甚至用飛機押送,如果要殺,根本沒必要浪費時間這位叫梁振奮的老兵特別提到了孫立人的留美經曆,說孫將軍在美國學習軍事,他接受的教育,不可能做出虐殺戰俘的不人道行為‘《葉兆言:孫立人將軍的傳說》…,

因此這個傳言,和早年諸多流傳於互聯網上的謠言一樣,都隻是謠言的一部分而已

“柏林啊…”

乘坐在一輛裝甲戰車內,看著燈光下的軍事地圖,孫立人歎了一口氣

雖說目前遠征軍可謂是高歌猛進,光是一個波蘭就有幾百公裏的長度,雖說波蘭距離柏林並不是很遠,想要攻到柏林畢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不過就算是這樣,在遠征軍內部還是有不少人很清楚,雖說目前中國部隊的主力基本上都在亞洲地區和日本作戰實際上真正最大的戰場還是歐洲,和發生在歐洲的戰爭相比,亞洲所發生的戰爭多少就有些次要了

事實上哪怕是在曆史上也是如此,無論是哪個國家都是把重點放在了歐洲而不是亞洲,都是在解決了歐洲的問題後才將重心放到了亞洲因為亞洲的問題在大,也影響不了什麼,可是歐洲卻不同

所以雖然亞洲方麵,日本隻剩下日本本土和朝鮮了,孫立人等一線將領,心中卻對第一個挺近柏林這個殊榮十分眼熱

隻是柏林畢竟不是那麼好進入的,別的不提,單是沿途的德國部隊就是一道難過的關卡

“將軍,華沙快到了”

就在孫立人還在那裏想著的時候,一旁的副官開口道

“哦?到了嗎?”

這麼想著,孫立人從觀察窗口向外看去,不過什麼也沒看到…

因為這個時候,孫立人的四周都被大量的裝甲車輛給包圍了,如果他能看到才是件怪事

另一方麵,和周圍的士兵相比,孫立人的這輛裝甲車也是比較舒服的,因為他是特製的,專門用於指揮作戰用的,因此內部的空間比較大,而且也不需要和其他的士兵分享,在裏麵甚至有那麼一張不是很大的床,可以允許裏麵的人在必要的時候在裏麵休息

不過對孫立人來說,眼下最重要的並不是休息,而是早日攻下華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