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產業發展與金融(4)(1 / 3)

相比較而言,節能減排仍是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核心和著力點。首先,節能減排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核心要求。從“高投人、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長方式轉變為“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資源節約型增長方式,核心正是節能減排。節約資源首先要節約能源,保護環境首先要減少主要汙染物的排放。其次,節能減排是實現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鍵。2003年以來,大規模的粗放擴張已使我國資源和環境的瓶頸製約越來越嚴重。對資源和環境的透支已危及子孫後代。這種急於求成的短期行為已不能再繼續了,出路隻有一條,就是節能減排。再次,節能減排能更好地推動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要節能減排,就要依靠先進的技術,開發新能源,實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把資源、能源的所有有用物質運用先進技術盡可能充分利用起來。黨的十七大繼續堅定不移地提出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其特點是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節能減排,正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核心要求,將使全社會的經濟效率迅速提高,很好地達到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目的。因此,衡量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節能減排最為關鍵。

二、寧夏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探索——能源消費分析

(一)寧夏能源消費現狀

1.能源消費以煤炭為主,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的壓力較大。寧夏境內煤炭、風能、太陽能資源富集,長期以來,基本形成了以煤炭、電力為主導,石油天然氣為輔助,水電、風電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補充的能源開發利用格局。煤炭資源是寧夏的第一大優勢資源,約占全區資源總量的90%,含煤麵積1.7萬平方千米,占寧夏總麵積的1/4以上。現已探明儲量303.34億噸,居全國第五位,預測儲量2027億噸。作為寧夏主要能源消費產品,煤炭消費量占到整個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在不斷上升後接近90%,而全國水平則保持在70%-75%之間,並且不斷下降;寧夏可再生優質能源比如水電占整個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還不到1%,與全國7%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從能源消費結構來看,寧夏對於煤炭的依賴程度較高,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較少,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麵臨較大壓力。

2.受金融危機影響,能源消費總量增速有所放緩。近年來,由於經濟的快速增長,能源消費總量不斷增大。在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國家宏觀調控以及節能減排工作的背景下,能源消費總量增速有所放緩。以工業為例,2007年,寧夏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2379.87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9.51%,增速比上年回落6.27%,增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13%,增速比同期工業增加值增速低7.49%。2008年,寧夏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量為2458.27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1.02%,增速比上年回落8.49%。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工業能源消費增速呈季度逐步回落態勢,與工業增加值增速回落趨勢基本吻合。2009年以來,隨著國家一係列保增長政策的出台,寧夏的能源消費總量迅速上升。

3.能源消費在國民經濟各行業和部門分布具有極大的不平衡性,趨向更加集中。能源消費行業集中度高,工業仍是能源消費主力軍,重工業特別是高耗能行業占比大。2008年,規模以上工業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業、石油加工煉焦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黑色、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六大高耗能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為2076.96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0.06%,占寧夏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的84.49%;其中:

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綜合能耗同比下降13.63%,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綜合能耗同比下降19.53%。

4.節能降耗成效明顯,單位產值能耗水平地區性差異較大。2008年,寧夏單位產值能耗為3.6859噸標準煤/萬元,比上年下降6.79%,首次完成了年度單位GDP能耗下降4%的節能降耗目標任務,降幅比全國同期4.59%的平均水平高2.2%,比2007年全區的3.52%高3.27%。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2.2%,單位GDP電耗同比下降10.9%。而從各地區能源消耗來看,石嘴山市單位產值能耗最高,固原最低,主要是由於經濟結構的差異所致。

5.能源消費增速持續快於能源生產增速,從長期來看能源供需矛盾加劇。

從全國能源生產和能源消費情況來看,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能源消費總量持續大於能源生產總量,並且供求缺口有逐漸增大趨勢。而寧夏的能源供求情況與全國既有聯係又有差異。1980-2002年,寧夏能源生產總量增速與全國保持同步水平,而能源消費總量增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並且能源生產總量大於能源消費總量,能源供需能夠自給自足,達到基本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