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噴噴的白米飯給我感覺最深的是我的童年。它給我不知有多大的誘惑力!當母親拿米做飯時,我總求母親少放點紅豆子多放點米。如果母親真地多抓一把白米,我心裏甭提多高興了。吃中飯時,我慎把飯粒掉在桌上,母親總是叫我拾到嘴裏。有時,我有點兒不樂意,她就談小時候如何跟著外婆到財主家要飯,被凶惡的狗怎樣追趕,如今身上還有疤痕。我被母親教育得很感動,有時含著動情的淚把桌上的飯粒拾到嘴裏。就是夏天有點兒餿的粥飯母親也不允許浪費掉。當我念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時,才更深深地體味到母親那一片苦心。
我長大了,到縣城去念書,看到食堂裏隨處可見殘剩的饅頭和粥飯,自己總感覺到心疼,時時記起母親的教誨。有一回,我買了兩個大饅頭,不慎掉下地一個,在眾目睽睽中,我猶豫了起來。但“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又在我耳邊響起,我鼓足勇氣把它拾了起來,吹掉上麵的灰塵,而我的臉卻紅了一下,心裏惴惴的,害怕別人瞧不起自己。事後轉念一想,倒覺得自己好笑,一個堂堂男子漢竟這般小心眼兒,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我們身上不是更需要它嗎?
我有了孩子,任性的女兒在吃飯時把飯粒撒得滿桌都是,母親埋怨我管教不嚴,我隻是無可奈何地搖搖頭。我們的下一代人仍能像我們那樣記取上輩子的教誨嗎?我要用“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為女兒進行啟蒙教育。
下一代,是我們的希望,但寵溺他們,隻能使他們畸形成長;勤儉節約是他們健康成長所不可缺少的。
第六輯時髦的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