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散文(10)(3 / 3)

然而快到村莊時,車胎再次爆裂,但害怕讓他們不敢停車檢查,硬著頭皮,碾著輪子往前走。終於在淩晨四時多,趕到了那個村莊。但村裏沒有修車的,隻能到鎮上修理部修理,而那個村莊離小鎮還有三四裏路。幾個人填飽肚子後,推著車往前走。趕到鎮上時,鎮上還是沒有,隻好坐班車趕到大鎮上換了輪胎回來。

有驚無險,他們繼續前行。

之四:汽車開過懸崖浮橋

滇藏路沿途更多的是一些盤山路。因為汛期,許多道路被山水衝垮,車輛隻能從臨時搭建的浮橋上通過。

在一處必須經過的山路上,一條剛剛搭建好、長達數米的浮橋出現在眼前。新鋪的木板上顯示出清晰的幾條車轍印。橋下是湍急的流水,急流拍打著兩岸的山體,發出轟隆隆的響聲。

駕駛技術較好的王蘭強,自己要求駕車,由趙師傅在前麵指揮,王國安在後麵緊盯著通過。

“當時害怕嗎?”記者問。

“怎麼能不害怕!就擔心車子不小心滑出木板掉下去,掉下去就沒命了。”王蘭強和王國安回想起當時的場景,依然心有餘悸。好在一番心驚膽戰後,車子終於平穩地駛過了浮橋。

過了浮橋,蜿蜒陡峭的盤山路,成為司機駕駛技術的另一種考驗。由於當地剛剛下過雨,到處都是霧,根本看不清前麵的路,汽車隻好以每小時十幾公裏的速度行駛著。

“根本不敢分心,路麵很窄,而且一邊就是岩石突兀的山體,另一邊是一探頭就能看得見的深淵。”王蘭強打著手語,指著自己的心髒說道。

當然,探險有艱險也更有快樂。雖然是汛期,但他們很幸運地沒有遇到泥石流。

在經過一個個攔路的小溪流時,因為不知道水的深淺,擔心車底盤會被劃爛。王蘭強他們就跳下去,光著腳下去試水的深度。但冰涼的山水和炙熱的天氣卻跟他們開著一個個有趣的玩笑。

水中有許多形狀不一的石頭,但肉眼一般看不到。每當他們將腳伸進水中,不但會被冰涼的山水涼得打一個激靈,而且石頭把腳都快紮破了。隻好快速從水中跳起來,好舒服;可必須往前走呀,隻好將腳丫子再次伸進水中,又會再一次跳起來……那個難受,一輩子都不會忘記。他們“說”。

之五:探險源於熱愛生活

王蘭強小時候因發高燒,用藥不當導致了耳聾。但耳聾後他並沒有按照父母為他設計的路走,而是靠著自己聰穎的大腦,南下廣州等地,販運著光碟等當時的高科技產品,直到後來靠銷售手機一路走來,成為殘疾人中的致富佼佼者。

由於他的出色和熱心,太原市成立了聾啞人協會後,他又成為了聾啞協會的會長。上任三年來,直到今天也沒有領過一分錢的工資,都是義務工作。朋友們都勸他不要接這份苦差事,盡管如此,每個星期,王蘭強依然會開著自己的高級商務車到殘聯去上班,在為他專設的辦公室裏,盡自己的能力幫他們排憂解難,調解聾啞人之間的矛盾,還不時在特殊的日子裏,搞個運動會什麼的樂一樂。

這次出遊,他同樣沒有忘記他的聾啞朋友們。過春節聾啞人聚會時,熱愛旅遊的王蘭強提出了這個想法,讓想去的人報名。一下子就報了20多個。春節一過,好幾個人卻打了退堂鼓。山高路險、氣候無常、地質條件極不穩定,太危險了。“等天氣暖和點,再去吧?!”

擔當翻譯兼司機的趙文軍師傅感動又佩服地說,他們4個聾啞人中就有3個患有不同程度的糖尿病,但他們卻堅持下來了。

“順利地到達西藏,又從西藏平安地回來了,不用說別人為我們自豪,我們都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王國安拍著胸脯自豪地“說”。

“我能駕車遊覽西藏,並且成功了,我想在以後的生活中,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難,我都能克服。西藏遊鍛煉了我,也超越了我。”王蘭強自信地“說”。

後記:最初得知這個事件時,我們也是震驚和佩服。帶著太多的疑問和興趣,才有了我們這次的采訪。在聽了他們的講解和看了他們帶回來的錄像後,感覺他們不是在旅遊而更像是探險。在為他們平安歸來欣慰的同時,又為他們感到由衷的驕傲。他們不僅僅是殘疾朋友們的榜樣,更值得我們健全人學習。在這裏我們應該感謝,為他們一路兼任翻譯和司機的趙文軍師傅、西藏殘聯以及不知姓名的過路司機,一路上他們遇到太多的好心人,才有這次完滿的旅行,願他們以後的路越走越好。

張欣文秀為(此文發表於2006年8月21日-25日的《三晉都市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