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狼狽逃離了他的創業之地珠海。二次創業腦白金,史玉柱和巨人集團的命運,早已被無數媒體無數次地提及,成為記者、學者和企業界論及“中國企業病”時的有力實證。
據史玉柱後來講,巨人大廈被迫停工除了資金原因,也有地質原因:地下發現三個斷層出現積水。如果沒有三個斷層,巨人大廈的劫難應該能過去。但他又說,劫難過去是偶然的,巨人倒下是必然的。
逃離珠海的史玉柱隱姓埋名,反省、思考。和他之前著名的失敗者——薑偉自省失誤一樣,數年之後,史玉柱勇敢地在召開的“中國民營科技企業新世紀高峰論壇”上也同樣反思了巨人失敗的教訓。
史玉柱剖析巨人後認為,巨人的時代是因為巨人的四大內傷引發的:
(1)投資的失誤
(2)資金結構的失誤
(3)管理的失誤
(4)企業文化的失誤
當初離開的時候,史玉柱幾乎身無分文。曾經的富豪僅僅成了一個概念甚至就是一個重負。“當時身上幾乎是沒有兩個錢,隻能是自己依靠朋友賺點錢。最初是給以前在上海的一個合作夥伴做市場策劃,對方給了幾筆錢,總共是50萬元。這樣,前期的啟動資金才有了一個眉目。”後來史玉柱談起負重的過程仍心有餘悸:“當時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從負數開始’”
離開珠海的時候,史玉柱經過縝密的思考,對於新產品已經有了一個把握,資金是當時最大的困擾。東山再起必須直麵的問題是,人們還會接受這位落魄的遲暮英雄嗎?他的市場判斷是否依然靈驗?他會否再犯同樣的錯誤?
史玉柱再次選擇保健品作為個人再起的一個突破口有他自己的理由。在當時的資金背景下,長線的項目根本就沒有資金,加上自己的這些夥伴對保健品這個行業比較熟悉,最重要的,“還是這個產品質量好”,史玉柱一直抱著保健品隻要是質量好,市場就能做開的邏輯。於是,腦白金應運而生。
失敗後要重新站起是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的。而史玉柱的站立又多了一份苦澀。史玉柱回憶當時在南京的一段隱身生活,當時就是兩件事:反思和讀書。“中山陵再往前走,有一片樹林子,帶一本書,然後帶一個麵包,為自己充電,管理的書,那時看了關於洪秀全的書、以及關於毛澤東第五次反圍剿、長征等方麵的書,一共一年多時間,每天早晨10時起床,那時候住賓館,然後下樓開個車就往那邊走,路上買兩個麵包,一杯飲料,部下都在外麵做市場,我就通過電話指揮他們,晚上天快黑了,就開車回來,到了大排檔,隨便吃一點。”後來的事情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了:腦白金在極短的時間內風靡大江南北,這就是反思給史玉柱帶來的輝煌。
人活著就要肩負起應有的責任,不僅對別人,更要對自己,而自省和反思就是對自己負責的最具體的表現。在這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李叔同所言的“靜坐常思己過”,是要“常思己過”,也就是說,最好不要等到了問題病入膏肓了再想起反思,如果能把它當成一種日常行為,或許史玉柱就不會栽那麼大的跟頭了。
相對於我們個人的成長來講,則更應該如此。
李叔同在《改過實驗談》中說:於每日臨睡之時,須將一日所行之事,詳細思之。能每日寫錄日記,尤善。這就要求我們把反思當作每日的必修課,時時想著檢點自己,有過失、有失誤不能由之任之,一定要對發生過的事有一個深刻的認識,要仔細斟酌:為什麼會是這樣?怎樣才能做得更好?唯有如此,做最好的自己才不會成為奢談,以後的路才會更加輝煌。
“有悲無智,是曰凡夫;悲智俱足,乃名菩薩。”李叔同就是這樣,他不僅有天生的悲,更俱天生的智。他自幼心底清明良善,長大後憂國憂民,關心社會最底層那些弱勢群體的疾苦,後東渡扶桑尋求強國富民之路,曆經坎坷,終在佛祖麵前發下弘願,願以此身度眾生。李叔同就這樣一路走來,集大智大悲於一身的他注定會留給人間一條比彩虹還要絢爛的人生軌跡。——大智大悲的李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