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3)(1 / 3)

做人當忍,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是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卻是難於上青天。正因為如此,這是非常有必要說說做人的“忍”道的,俗話說:“心字頭上一把刀,忍得過來是英豪”,“小不忍則亂大謀”。

為什麼做人“忍”字尤其重要?有人冒犯了你,需要忍;當有人與你爭名奪利的時候,需要忍;有人委屈了你,需要忍;當有人嫉妒你,也需要忍。總之,中國人需要忍的地方太多了,以致有人說中國人活得太累,累就累在需要忍的事情太多,其中就有人際關係的成分,甚至大多數是人際關係的成分。而累也好,不累也好,忍是現實需要,在很多情況下,隻有忍讓才能相安,所以古人概括了一句關於忍的至理名言:百忍成金。

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他人有了難處或要求或產生某種欲望,隻要不是太過分,又在合乎情理的範圍內,不妨對此忍讓幾分。有時,由於人們產生種種要求,可能會做出一些使人不如意的事情,這時,如果出於對人的體諒,就會進行忍讓。春秋戰國時期,孟嚐君曾擔任齊國宰相,家中養了許多食客。其中有一個與孟的小妾私通。有人向孟報告情況,並進言道:“身為人家的食客,卻與主人之妾私通,天理不容,理應處死!”孟嚐君卻淡然說道:“喜愛美女是人之常情,此事不宜再提。”之後,孟不僅不再提及此事,反而對這個食客施之以惠。他召來那個食客說:“你在我門下已經多日,一直沒有適合的位置安置你,對此我十分不安。時下衛國國君與我交情甚篤,我想替你備好車馬銀兩,送你到衛國做官去。”

那個食客來到衛國,受到衛王的器重。不料,後來衛國與齊國關係緊張,衛國欲聯合諸國一齊攻打齊國。此時,那個曾受惠於孟嚐君的人向衛王進言道:“臣之所以得以來到衛國,全仗孟嚐君不計臣的無能與過錯,將臣推薦給大王。臣聽說齊、衛兩國的先王曾經約定,未來兩國的子孫後代要世代友好,決不彼此攻伐。現在,陛下卻欲聯合他國一齊攻打齊國,這不僅有悖於先王的約定,而且也有負於孟嚐君的一番情誼。懇請陛下打消攻打齊國的念頭,不然,臣願死在陛下麵前!”衛王覺得他說得有理,特別是佩服他的情義,於是取消了聯合攻打齊國的念頭。人們說,這是孟嚐君的仁義和忍讓救了齊國。

從這件曆史典故中可以看出,忍讓不但會使人佩服,而且有時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巨大回報。

“忍”不僅要表現在麵對種種不平和世態的炎涼時,在遇到各種挫折和逆境時,所表現出的“忍”,更是另一種超凡的品格。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對數百名成功人士調查顯示:他們的共同的性格特征是強烈的成功欲望和恰當的自我克製。麵對種種挫折和逆境他們仍俱有極大的忍耐力和堅強的精神,極度自我克製,不因挫折而氣餒,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拿破侖之所以能成為一代偉人,正緣於這種精神貫穿了他的一生。

拿破侖出身於貧困的科西嘉沒落貴族家庭,他父親送他進了一個貴族學校。他的同學都很富有,故經常諷刺他的貧苦。拿破侖非常憤怒,卻一籌莫展。就這樣他忍受了5年的痛苦。但是每一種嘲笑,每一種欺侮,每一種輕視的態度,都使他暗下決心,發誓要做給他們看看,以此證明他確實是高於他們的。

他是如何做的呢?這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一點也不空口自誇。他隻在心裏暗暗計劃,決定以十倍的信心,百倍的忍耐去努力,利用這些沒有頭腦卻傲慢的人作為橋梁,去使自己達到富有、知名的地位。

在他16歲當少尉的那年,他遭受了另外一個打擊,那就是他父親的去世。在那以後,他不得不從最少的薪金中,省出一部分來幫助母親。當他接受每一次軍事征召時,必須步行到遙遠的發隆斯去加入部隊。

等他到了部隊裏時,看見他的同伴正在用多餘的時間追求女人和賭博。而他那不受人歡迎的體格使他沒有資格得到以前的那個職位,同時,他的貧困也使他失掉了後來爭取到的職位。於是,他改變方針,用埋首讀書的方法,去努力和他們競爭。讀書是和呼吸一樣自由的,因為他可以不花錢在圖書館裏借書讀,這使他得到了很大的收獲。

他並不是讀沒有意義的書,也不是專以讀書來消遣自己的煩悶,而是為自己將來的理想做準備。他下定決心要讓全天下的人知道自己的才華。因此,在他選擇圖書時,也就往往有一個選擇的範圍。他住在一個既小又悶的房間內,在這裏,他臉無血色,孤寂、沉悶,但是他卻不停地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