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3)(1 / 2)

有一次李叔同與歐陽予倩相約8點鍾,在李叔同上野不忍池畔的住處見麵。由於當時歐陽予倩住在相距甚遠的地方,加上路上不免被車子耽誤,他匆忙趕到李叔同那裏時已晚了5分鍾。豈知就因為他遲到了這短短的5分鍾,當歐陽予倩將名片遞進去時,李叔同打開窗子對他喊道:

“我和你約的是8點鍾,可是你已經過了5分鍾,我現在沒有工夫了,我們改天再約吧!”

李叔同說完即向歐陽予倩點點頭,關上窗子就再無音息了。歐陽予倩無奈,隻得自認倒黴,打道回府。對於李叔同的這種脾性,他卻也能理解,以為這是“律己很嚴,責人也嚴,我倒和他交得來”。

還有一件事發生在李叔同與其學生劉質平之間。劉質平在入浙江兩級師範學校不久,創作了平生第一首曲子。他把作品拿去給李叔同看,隻見先生表情為之一變,他以為先生要責怪自己急於求成,正在內疚之際,忽聽李叔同道:“今晚8時35分到音樂教室來,有話要講。”

正值嚴冬,這天恰好又碰上狂風大雪。劉質平還是準時赴約了。當他走到教室跟前,發現雪地上已經有了腳印,但左右一打量,教室裏漆黑一團,四周亦空無一人。於是劉質平就在廊前冒著風雪靜靜等候;3分鍾、5分鍾、10分鍾,忽然,教室裏的電燈通明,接著走出一個人來。此人不是別人,正是老師李叔同。此時的李叔同,顯得非常滿意的樣子,他說劉質平已經是準時赴約且又在廊前冒著風雪等候十餘分鍾,要他可以回去了。原來,這是李叔同在考驗學生是否守時。此後,劉質平果真成了李叔同的得意弟子,在音樂事業上頗有成就。

李叔同就是這樣一位惜時如惜生命之人。那麼麵對“青春其長逝”,他自然是要傷感了。

時光總是那麼匆匆,不會為任何事物放慢腳步,更不會倒流。它飄忽而來,悄然而去,等你意識到的時候,留下的便隻有無限的惋惜了。

很多美好的東西一旦錯過就永遠找不回來,尤其是逝如流水的時間。時間是人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不浪費時間,合理地運用時間顯得尤為重要。“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難道明天真的比今天更美好嗎?明天讓人舍棄了今天而期待明天。但是,昨天是前天的明天,今天是昨天的明天,明天還會再有明天。時間永恒存在,人的生命卻是有限的。為了一點點理由就把今天手頭的事情推到明天去做,而明天也許又推到後天,因為後天正是明天的明天。這其實是一種逃避,逃避生活的同時也就舍棄了人生的價值。時間就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隻有一次,浪費時間就等於舍棄生命。

據說,在美國夏威夷島上的學校,每天上課前學生要念這樣一段格言:“一個人一生隻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經過去,永不複返;今天已經和你在一起,但很快就會過去;明天就要到來,但也會消逝。抓緊時間吧,一生隻有三天!”

這段富含哲理的格言,意在提醒學生們不要虛度光陰,要珍惜時間,珍惜人生,不要虛度年華,浪費生命。

在這三天中,最具實際意義的是今天。隻有永不放棄今天的努力,才有昨天的成績,也才有永不停止的明天的追求。“成事立業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就是要抓住每一個今天。

“昨天”是已經過去的“今天”,“明天”是將要到來而尚未到來的“今天”,介於昨天和明天之間的是現實的今天。

“昨天”已經過去,無法追回來,“明天”是個未知數。唯一能抓住的就是現實的今天。抓住了每個今天,也就抓住了每個昨天和明天,失去了今天也就失去了昨天和明天。

無論什麼人,要想今天勝過昨天,明天又勝過今天,隻有努力於今天。要補昨日之非,創明日之是,也隻有通過今天的努力。虛度今天就是糟踏了昨天,丟失了明天。

“其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是哲人莊子的感慨,以我們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學問中去,所以我們必須抓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魯迅說,時間就是生命。也許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時間似乎可以大把揮灑,那是因為對時間、對生活、對生命還缺乏認識,其實,時間並不是說在我們自身以外還有時間這個東西,每一個人的時間就是他自己的生命;沒有時間了,生命自然就走到了盡頭。相反的,如果我們有李叔同那樣的時間觀念,在1分鍾之內完成兩分鍾的事,甚至加倍地利用,那我們生命的長度豈不是在不經意間延長了許多?

從這個意義上說,李叔同一生所度過的63個春秋要比許多所謂的“百歲老人”要長壽得多。

想長壽嗎?別無他法,珍惜時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