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吾人心誌宜堅強,曆盡艱辛不磨滅(1)(1 / 3)

吾人心誌宜堅強,曆盡艱辛不磨滅

心定誌堅,天日可貫

蓋誌者,氣之帥也,人若立有堅誌,如統軍百萬,威神八麵,天日可貫,何事不成。

——李叔同《修行法語》

小時候入學的第一堂課老師就教導我們,人一定要立有堅定的誌向,人無誌向則注定要庸碌一生。堅定的誌向是照亮前路的明燈,是指引我們航向的燈塔,所以李叔同才會告誡我們:蓋誌者,氣之帥也。

多年前,在美國有一個十多歲的窮小子,自小生長在貧民窟裏,身體非常瘦弱,卻在日記裏立誌長大後要做美國總統。但如何能實現這樣宏偉的抱負呢?年紀輕輕的他,經過幾天幾夜的思索,擬定了這樣一係列的連鎖目標:

做美國總統首先要做美國州長;要競選州長必須得到雄厚的財力後盾的支持;要獲得財團的支持就一定得融入財團;要融入財團就最好娶一位豪門千金;要娶一位豪門千金必須成為名人;成為名人的快速方法就是做電影明星;做電影明星前得練好身體練出陽剛之氣。

按照這樣的思路,他開始步步為營。某日,當他看到著名的體操運動主席庫爾後,他相信練健美是強身健體的好點子,因而萌生了練健美的興趣。他開始刻苦而持之以恒地練習健美,他渴望成為世界上最結實的壯漢。三年後,借著發達的肌肉,一身似雕塑的體魄,他開始成為健美先生。

在以後的幾年中,他成為歐洲、世界、全球奧林匹克的健美先生。在22歲時,他踏入了美國好萊塢。在好萊塢,他花費了十年,利用在體育方麵的成就,而一心去表現堅強不屈、百折不撓的硬漢形象。終於,他在演藝界,聲名鵲起。當他的電影事業如日中天時,女友的家庭在他們相戀九年後,也終於接納了這位“黑臉莊稼人”。他的女友就是赫赫有名的肯尼迪總統的侄女。

婚姻生活恩愛地過去了十幾個春秋。他與太太生育了四個孩子,建立了一個“五好”的典型家庭。2003年,年逾57歲的他,告老退出了影壇,轉為從政,成功地競選成為美國加州州長。

他就是阿諾德·施瓦辛格。

施瓦辛格的成功並非偶然,若沒有堅定的誌向,麵對千頭萬緒、紛紛擾擾的人生瑣事,他如何能這樣有條不紊地實現夢想?

堅定的誌向不僅指引人生奮鬥的方向,更可以給一個人帶來無限的拚搏的動力。

自李叔同決定皈依佛門的那一天,他就發下弘願,誓將餘生投身於佛教事業,持戒律,成佛道,普度眾生脫身於苦難之中。正是基於這樣的弘大誓願,才使李叔同的後半生半刻不敢停息,挑燈苦讀,弘揚律學,時時處處都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身體力行地感化著周圍所有的人,而最終修成正果,成就了南山律宗一代宗師的美名。

完全可以這樣說,正是有了當初堅定不移的誌向,才使李叔同的後半生如此地輝煌燦爛。

“有誌者,事竟成”。誌向是人生拚博奮鬥的方向,是一種源源不斷的動力。立下堅誌,從現在開始,給你自己指引一個明確的方向,為你不悔的人生許下一個承諾!

不依不靠,自己的路何須他人代步凡事全在自己去做,能有高尚的誌向,沒有做不到的。

——李叔同《青年佛徒應注意的四項》

李叔同出家後的生活是異常清苦的,經常粗茶淡飯,有時甚至食不裹腹,但他從來沒 有因此就隨意地麻煩別人。有一段時期,上海的劉傳聲居士得知閩南叢林糧荒異常,而李叔同就在那一帶掛褡私法。這位劉居士擔心李叔同道糧不足難以繼日,特奉千元為之貢養,但沒想到被李叔同謝絕了,他說:吾自民國七年(1918年)出家,一向不受人施,即摯友及信心弟子供養淨資,亦悉付印書,分毫不取。

李叔同就是這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世人見證了自己不依不靠的做事風格。

做為一個健全的人,隻要你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就不要老是想著依賴他人而活,一旦養成這種惡習,就會失去自我,在被動中度過一生,何談成就大業?

當我們作為一個生命呱呱墜地,可能就已經習慣了父母的嗬護與撫養:饑餓、寒冷、病痛、挫折……似乎都有人在為我們遮擋。而現在,我們長大了,步入了社會,開始走向自己的生活,我們是否想過:自己能生存嗎?能適應社會嗎?能活得很好嗎?從這一刻開始,我們的精神支柱就是我們自己,隻有我們才能對我們自己負責!

台灣著名作家劉墉在《超越自己》一書中談起他在美國的一段經曆——

為了16歲的兒子能夠成才,狠下心來,送他到一所遠離住家卻十分有名的學校去念書。那個稚氣未脫的小夥子每天都需要轉三站公共汽車,換兩次地鐵,穿越紐約最豪華和最肮髒的兩個街區,曆時三個多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