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兵士們歡呼雀躍,他們等的這一天終於來臨了他們本來就是李唐皇族的兵士,對韋後的作惡多端早就敢怒不敢言。如今終於等到了李唐皇族奮起的這一天,他們的心魂也終於得以回歸了。
李隆基威風凜凜地向人們宣讀著韋皇後的罪狀,淫亂宮廷,毒死聖上,還妄想篡奪李唐的天下。這一樁樁一條條,讓那些兵士們義憤填膺,紅著眼睛一直殺到了後宮。
一時間整個皇宮裏火光衝天,廝殺聲幾乎響徹寰宇。
與情夫馬秦客共沐鴛帳的韋後一聽到那漸漸逼近的廝殺聲,一下子從自己的女皇美夢中驚醒過來。她慌慌張張地穿好衣服,推開窗戶向聲音傳來的方向眺望。那聲音在空曠的夜裏顯得格外清晰,誅殺韋後,複我大唐……
她終於感覺到了那種凝固的死亡氣息。在驚慌失措中,她沒命地奔逃出去,卻沒留意在邁出門的瞬間,一條腿被同樣驚慌的馬秦客抱住。這個妖豔的男人哭泣著請求皇後救他,不要丟下他一個人。
韋皇後來不及將馬秦客推開,李隆基就已經帶著人馬衝到了她的麵前。
轉瞬間,所有的榮華富貴夢都成了一場空。韋後幾乎來不及呼叫,就被一名兵士割下了罪惡的頭顱。而早已嚇暈的馬秦客被活活捆了個結實,李隆基要求把這個人留個活口,以便在天下人麵前斬首示眾,讓所有人都出一口惡氣,以祭先帝之靈。
與此同時,另一撥軍隊衝向了安樂公主的寢殿。
這個權勢顯赫的美麗女子,也和母親一樣轉眼間就身首異處。那樣美麗的頭顱,居然就成了兵士手中請賞的砝碼,那個皇太女的夢,也隨著漸漸消散的黑夜而漸漸淡出了這個世界。
李隆基的目標當然不僅僅是韋後和安樂公主,他將上官婉兒也放在了誅殺之列。
他雖然是與太平公主聯手,但實際上兩個人各有各的打算。他們隻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剿滅韋氏的勢力,奪回政權。
李隆基從小就看著婉兒在女皇的身邊,幫著那個女人霸占著李唐的江山。而今又和韋後沆瀣一氣,她的政治立場讓李隆基憤慨不已。他將婉兒當成了韋後的幫凶,甚至覺得韋後這一步步的計劃是婉兒的計謀。他發誓要讓這個可惡的女人付出生命的代價,讓她看到李唐皇族沒有那麼軟弱無能。
於是他派了另一支軍隊由劉幽求帶領殺向了婉兒的寢宮。
當那一片廝殺聲逼近,婉兒心中升起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淡泊與寧靜。這是她等待已久的結局,她終於不再為“好好活著”那樣卑微的願望而向命運乞憐。她知道,是時候結束了。
當她的使命燃盡了最後一滴燭淚,這一世榮辱悲歡,也該落下帷幕了。
婉兒換上整潔的素衣,然後對鏡梳妝。她的侍女春荷也聽到了那一片殺戮之聲,慌忙起來奔到主人的臥房,卻見昭容娘娘正在對鏡梳妝。那樣從容篤定的神情,讓這個十幾歲的女孩子有些不知所措。
她有些膽怯地輕輕地喚著,娘娘,你聽外麵……
婉兒淡然一笑,春荷,這偌大的皇宮,我最信任的,也隻有你了。能不能答應我一件事?
娘娘不要這麼說,為娘娘做事,是奴婢的本分。
我死後,幫我把我的骨灰帶回陝州的故裏。
春荷嚇了一跳,她怎麼也無法將自己眼前健朗美麗的昭容娘娘和死亡聯係在一起。但是婉兒隨即又說,今夜,李唐皇室兵變。
這樣低沉而壓抑的氣氛讓婉兒有些不舒服,她看著愣愣的春荷微微笑道,再為我梳一次頭把,最後一次。
遠方的廝殺聲越來越近,春荷流著淚為昭容娘娘梳好了雲髻。那些已經花白的頭發讓她感到那麼痛心,她小心翼翼梳理過每一根發絲,生恐遺落了一根。婉兒特意讓她梳起了額前的那些碎發,露出了黥刑的印記。
婉兒著手,最後一次點上梅花妝。
俄而妝成,婉兒命所有宮女都手持紅燭,整整齊齊地排列好,迎接那已經近在咫尺的勇士們。
當劉幽求率領著那些殺紅了眼睛的軍士們衝到上官昭容的庭院時,那唯美靜默的場麵讓所有人都驚呆了。他們已經做好了一場廝殺的準備,卻萬萬沒有想到在這戰鬥的終點上迎接他們的會是那些手無寸鐵妝容整齊的宮女。而他們要誅殺的仇人,就是那樣從容不迫地手執紅燭站在他們的麵前。
那是一種怎樣的震懾,足以讓殺氣騰騰的勇士們放下手中的屠刀?
婉兒拿出了自己當初假托的那份遺詔,交給劉幽求。她釋然地說,我終於等到了這一天。
劉幽求的使命是誅殺婉兒。然而當他看到這一支唯美的宮女隊伍後,一路積攢的殺氣竟一下子煙消雲散了。他甚至覺得眼前這個已經46歲的昭容娘娘是世界上最美的女子,那樣視死如歸的眼神讓他敬畏。
婉兒很想知道那個勇敢的英雄是誰,當她說出了這個疑問後,得到的答案卻讓她有些吃驚,然後又覺得理所當然了。她始終記得多年以前的那個與眾不同的孩子,原來他才是這個天下真正的主人。
在看過了婉兒所假托的遺詔後,劉幽求忽然覺得這個女人也許並不是臨淄王所想象的那麼十惡不赦。他意識到了婉兒原來是站在李唐王朝這一邊的,婉兒的才華與能力,都是有目共睹的。
婉兒輕鬆地說,有勞大人將這份遺詔轉交給臨淄王,婉兒隻希望,臨淄王不要記恨婉兒。動手吧,大人。
然而劉幽求卻忽然提出要去和臨淄王求情,免昭容娘娘一死。
婉兒卻從容拒絕。她甚至不知道,自己留下來以後還有什麼可做,留下來,還要看著多少人離自己而去。她承受的已經太多,當自己的使命燃盡,在這個時候離去,未嚐不是最好的。
劉幽求卻堅持著,他有些焦急地說,娘娘稍等,我去和臨淄王說明情況,相信他會改變態度的。說完他就迅速地上了馬,一麵大喊著娘娘一定要等為臣回來,一麵疾馳地消失在朦朧的夜色中。
隻是他沒有注意到,昭容娘娘眼中滿溢著必死的決心。就在他轉身離去的時候,婉兒信步回了自己的臥房,留下了那些不知所措的宮女和兵士。
沒有人阻攔,也沒有人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宮女們依然手托紅燭,整整齊齊地排列著,多少兵士們曾經無數次夢想著殺敵立功,但是當他們麵對的敵人是傾世的上官婉兒時,他們的屠刀無論如何也落不下去了。
當臨淄王李隆基看到了劉幽求帶來的假遺詔時,心中也有些動搖。他對婉兒的敬慕是從幼年時就開始了的,那樣一張絕美的容顏,曾經給了他一種無與倫比的美感。但是他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這樣美麗又讓他敬重的女子竟然會與武三思淫亂宮闈的事實,他憎恨這個女人,憎恨她幫著祖母奪走李唐的天下,更憎恨她和惡貫滿盈的韋皇後走在一起。
劉幽求苦苦地請求臨淄王網開一麵,他堅持說昭容娘娘是無辜的。
李隆基猶豫了。他決定去親自看一看這個女人,看看她是如何的三頭六臂,怎麼能這麼輕易地就讓劉幽求也轉變了態度。
他飛身上馬,一直奔到了上官昭容的庭院。劉幽求帶領的兵士們依然在那裏靜靜地守候著,宮女手上的紅燭也馬上燃盡了。
然而婉兒不在。他有些歇斯底裏地質問,那個女人呢?你們這麼多人都沒有看住她一個人嗎?
有人心驚膽戰地告訴他,昭容娘娘回房後就沒有出來。
所有人都以為這個女人已經逃走了,但是沒有任何人去追。他們甚至默默地祈禱著,讓她快點走吧,走得越遠越好。
人們看著臨淄王怒氣衝衝地衝進了昭容娘娘房內,都不禁捏了一把汗。然而緊接著出現的一幕,卻讓所有人都驚呆了,臨淄王像一個泄了氣的皮球一樣失魂落魄地出了來,懷中抱著昭容娘娘已經冰涼的屍體。
這一世繁華,終於謝了幕。
從此再不會有孤獨,再不會有侮辱,也再不會有令人心驚膽戰的鬥爭。
人們依稀看到,婉兒的嘴角還殘留著一抹笑意。那樣從容而輕鬆的微笑,是一種解脫,也是一種自由。
婉兒是涅槃的鳳凰,在生命的終結處寫下了永生。任憑花開荼靡,所有的喜怒悲歡,所有的苦辣酸甜,都成了塵世間永恒的眷戀。這跌宕起伏的一生,這如夢如幻的一生,這真真假假的一生,終於在她使命的終結處,走向萬劫不複。
5.昭容詩筆永流傳
生命如風,當光陰在曆史上劃下最後一個年輪,所有的紛紛擾擾終將歸於風輕雲淡。
當那一夜的紅燭悄然燃盡,一代才女的芳魂也隨之灰飛煙滅。那一夜的殺戮定格了一個女子的傳奇,當黎明的曙光投到婉兒已經冰涼的容顏上,那樣絕美的畫麵成了人們心中永恒是記憶。
尤其是李隆基。
他永遠也忘不了在看到婉兒的那一瞬間,那麼絕美的脖頸上居然會有溫熱的血花飛濺。而她居然在笑,那樣燦若桃花的笑容是他生命裏永恒的印記。
婉兒死後,她的侍女春荷一身縞素地將婉兒臨死前的心願告訴了臨淄王,並請求臨淄王能滿足昭容娘娘最後的心願。
李隆基為這名小小侍女的精神感動,便答應了她的請求。
從此這個奇跡樣的女子獨自一人去了遙遠的未知世界,一座孤零零的墳塋,將她所有的喜怒悲歡都與凡塵永遠地隔絕。
李旦就在這場唐隆政變後糊裏糊塗地又回到了皇位上。唐宗室傳出的消息是,殤帝將皇位禪讓給李旦,從此睿宗再度成為大唐的天子。
得知婉兒死訊後最為悲痛的人莫過於崔湜了。也許在世人眼中,這個卑鄙可恥的男人沒有什麼道德可言,隻是憑著一張俊俏的臉和肚子裏的那些墨水得到了一個又一個皇族人的寵愛,但是他對婉兒的感情一直都是真實的。
崔湜是愛著婉兒的,這個比自己大六歲的女人從一開始就深深地吸引了他。她的才學,她的聰慧,她的美貌,她的柔情,她所有的一切,都給了他最大的吸引。如果說武三思對婉兒的愛是欲蓋彌彰的濃濃烈火,那麼崔湜對婉兒的愛就是無聲細流的泉水。他是婉兒的知音,總能和她保持最深刻的默契。那種默契是他永生的眷念,永生的回味。
他把這個高貴的女人奉若神明,將自己心中有些卑微的愛意悄悄收好。隻要能與她詩文酬唱,互相說一說心裏話,他就已經感到心滿意足了。他並沒有多大的非分之想,然而自己俊朗的容顏卻招惹了許多皇族貴婦的喜愛。安樂公主、韋後,甚至太平公主,都對他有著深刻的好感。她們喜歡這個英俊瀟灑的男人,喜歡這個文采飛揚的詩人。於是他被引以為相,不經意間就成了皇族裏的紅人。
然而那些位高權重的女子縱然再美麗,再風姿綽約,也比不過他心中的上官婉兒。他是那麼迷戀著她,身體中每一個細胞都在呼吸著婉兒所獨有的芬芳氣息。他在功名利祿的風口浪尖上心滿意足地想,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然而他的紅顏知己卻在一夜間香消玉殞。當他在早朝上得知婉兒已死的消息時,霎時間萬念俱灰。於是一個堂堂宰相,一個身長八尺的男子漢,就那麼旁若無人地流下眼淚來。
他的淚水,隻為婉兒而流。
在婉兒死去的第二年周年祭時,太平公主奏請睿宗恢複婉兒的昭容身份,並賜諡號“惠文”。她對婉兒的死一直耿耿於懷,她還記得在婉兒宣讀了遺詔後的那天黃昏,婉兒讓她趕緊去找李旦,將李唐的皇權奪回來。婉兒眼中的堅定是她永生的牽掛,正是那樣決絕的目光給了她無上的自信與勇氣。
太平公主是一直相信婉兒的立場的。她知道婉兒是站在自己這一邊的,而侄子李隆基卻將她納入了屠殺的名單,那是她永遠無法補救的遺憾。她所能做的,隻有讓婉兒的名譽不再受到侵害,讓她成為李唐宗室所有人的牽掛。
沒多久,一向隱忍的李旦便將皇位禪讓給了自己的兒子李隆基,是為唐玄宗。
玄宗對於婉兒的死也一樣久久無法釋懷。他從小就是那麼敬仰這個才華橫溢的女子,她那別具一格的上官體給了他最初的啟蒙與影響。當他看到她的喉嚨汩汩地流出鮮血時,他就將她所有的罪惡都原諒了。直到那個時候,他才忽然意識到原來自己並不想讓她死,曾經自以為是的囂張,他隻是想嚇嚇她而已,隻是想用自己的成功來向她宣誓李唐皇族並非懦夫而已。然而她怎麼可以那麼輕視自己的生命,那麼隨隨便便就離開了這個世界呢!
他敬佩她,尊重她,甚至因為她的死感到深深的自責。在他即位後,便命著名的文學家張說四處收集婉兒遺留的詩文,最終編輯整理成二十卷。
李隆基又名張說為這二十卷的《昭容文集》作序,對婉兒給予了崇高的讚美,也對她的文學才能與政治才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敏識聆聽,探微鏡理,開卷海納,宛若前聞,搖筆雲飛,成同宿構。古者有女史記功書過,複有女尚書決事言閥,昭容(上官婉兒)兩朝兼美,一日萬機,顧問不遺,應接如意,雖漢稱班媛,晉譽左媼,文章之道不殊,輔佐之功則異。
若婉兒泉下有知,應該也感到欣慰了吧。雖然《昭容文集》沒能流傳下來,但是她的一世傳奇卻成了世人口中永遠津津樂道的話題。
婉兒沒有看到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的姑侄之爭,也沒有看到李隆基治下的盛世江山。她哭泣著一個人來,又微笑著一個人離開。這如花的一世,從繈褓之中的災難,到最終的燭熄人亡,每一段路,每一個腳印,都寫滿了與眾不同的傳奇。
她與李武兩家的恩恩怨怨,在燭光凋零的瞬間也永遠地成為了曆史上無法磨滅的印記。武則天一手毀掉了上官家,卻又一手成就了這個冰雪聰明的上官婉兒。能夠放下那樣深刻的血海深仇,心甘情願地為自己的仇人做事,沒有人知道婉兒是經曆了怎樣複雜的心裏鬥爭才最終做到的。而李隆基的政變宣告了婉兒時代的終結,這場戲劇般的人生終於謝幕,從容不迫地離開了曆史的舞台。
當所有曆史的風雲漸漸平息,隻有婉兒那些絕世的詩篇在千年的曆史間遙遙唱和,將這一世的芳華都漸染成濃墨重彩的畫卷。
這樣跌宕起伏的一生,也許隻有婉兒才能掌控得恰到好處。她是高貴的,典雅的,這樣的女子本就是不平凡的,她的死也是那麼充滿了神秘與傳奇。也許這就是她的宿命,一個無冕的女皇,一個絕無僅有的上官婉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