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鶴府中真正有才能的人本來就不多,繁重的編撰事務便全都壓在了上官婉兒、李嶠、張說等人肩上。
編撰事務雖然浩大冗繁,但一群文人談笑風生,各抒己見,倒也愉快充實。
在一次詩會上,一個風度翩翩而頗具才華的少年給婉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落落大方地將自己謄錄好的詩文呈給婉兒,請求她為自己指點一二。
當婉兒看到上麵的署名竟然就是早有耳聞的崔湜後,不禁有些吃驚。她沒有想到,那個能寫出“賴逢征客盡,歸在落花前”那樣絕美句子的男人竟是如此的年少,又生得溫文爾雅,舉止從容。
婉兒語若珠璣,將幾首五言詩做出了自己的點評。其實她能看出,崔湜的詩中字裏行間都在刻意地模仿著上官體,字字句句,倒像是從她的心底迸裂而出。
自此,婉兒將崔湜引為知己。在《三教珠英》的編撰上,他們相互探討、磋商,共同描繪武周的藍圖。
政務的繁忙,加上崔湜的到來,使得婉兒在不覺中冷落了武三思。這個品行卑劣卻對婉兒死心塌地的男人終於耐不住寂寞,借著看望聖上的理由徑自找到後宮中來。
他簡直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個讓他朝思暮想的人兒竟然和一個俊美的少年對坐著談笑風生!
這樣的背叛讓武三思幾乎喪失了理智,他憤怒地從背後將毫不知情的婉兒從椅子上扯到地上,然後一手掐著她的喉嚨,一手高高地揚起來。
婉兒被武三思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嚇了一跳,但她還是鎮定地沒有叫人來。她隻是靜靜地看著武三思那雙發紅的眼睛,那隻高高揚起卻久久不曾落下的手。空氣中,似乎隻剩下她急促的呼吸聲。
崔湜也嚇得不輕,武三思是朝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他自然不敢得罪,隻能愣在一邊不知如何是好。
婉兒被武三思的手掐得有些透不過氣來,整張俏麗的臉隨著幾聲咳嗽變得通紅。武三思的手終究是沒能落下來,一看到婉兒咳嗽便趕緊鬆了手,將婉兒扶起來。這個讓他愛到骨子裏的女人,他又怎舍得讓她受到一絲一毫的傷害呢?
婉兒送他離開,雖然臉上是一如既往的波瀾不驚,心中卻早已海浪滔天。她沒有想到,武三思竟會把這份感情升華到如此的地步,她不記得有多久沒有被一個人這樣在乎過了。大家隻是把她當成女皇的一個眼線,要麼畢恭畢敬地奉承她,要麼小心翼翼地防著她。時常還會有風言風語傳到她的耳中,她對各種嫉妒、挖苦、鄙視都以已經司空見慣,唯有武三思,卻讓她感受到了久違的關懷,那種從心底湧出的溫暖,讓她冰封的心難得地感動了一回。
也許她再也找不到愛情的感覺,也許她再也無法體會愛一個人是什麼滋味,然而她卻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被愛的溫暖。李賢的離去是她心中永遠的痛,那些年少的記憶,那些唯美的片段,總是會在不知不覺間撞擊著她的心扉,讓她對過往浮想聯翩,對現實卻總是那麼冰冷淡漠。當她看到武三思那種溢於言表的關懷與愛戀,她忽然覺得一種久違的幸福感又回到了自己眼前。那種唯有武三思才能給她的幸福感覺忽然讓婉兒無比迷戀,卻又無比心酸。
3.苦廢心機擇儲君
煙花落寞,岑寂在歲月中的老舊時光被漸漸洗成黑白,所有的色彩漸漸迷失,消散。總會有那麼一些故事,隻有等到千百年後才能顯現出最真實的色彩。
時間帶走了女皇曾經的健朗,歲月在她麵頰上留下的印記越來越深。關她必須要做一個抉擇了,到底要讓誰接任自己皇帝的位子。朝臣三番五次地將這件事提出來,幾乎每天一上早朝,大家都要為這件事爭論不休。
以狄仁傑為首的一派認為應該請被廢為廬陵王的中宗李顯回朝,作為儲君。而武氏勢力則一致認為應該立武姓人為太子,武承嗣、武三思就是最合適的人選。兩兄弟為了得到太子之位也做出了相當的努力,對姑母皇帝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
這樣的抉擇讓女皇左右為難,而同樣處於左右為難的境地的不僅是女皇一個人,更有權勢日增的上官婉兒。
武三思在修撰國史上立下了汗馬功勞,這讓他的權勢赫然膨脹起來。婉兒在不覺中已經與他站在了同一條戰線上,若考慮她個人的利益,她本應站在武三思這一邊,請求女皇立他為太子。
然而婉兒的骨子裏繼承了祖父上官儀的正直與純善。縱然她為了自己的利益玩弄權術,甚至與武三思淫亂,但是在麵對涉及到天下興亡的國家大政上時卻能夠以天下為己任,將自己手中的權力用得恰到好處。武三思這樣一個不成器的人如果擁有了天下,那麼黎民百姓所要忍受的痛苦將不堪設想。
婉兒也記得,那個被逐出宮多年的廬陵王李顯曾經是怎樣地迷戀於她,甚至一心想要給她一個名分。畢竟,李顯身上流淌著純正的李唐皇族的血液,立他為儲君也是眾望所歸。李顯回來,對婉兒的利益有著重要作用。
她終於做了決定,奏請女皇將廬陵王李顯接回宮中。女皇對婉兒這麼大的轉變頗感驚訝,她一直以為婉兒是站在武氏這邊的,但沒想到她所期待的儲君竟然是李顯。
婉兒的諫言隻是眾多上諫表中的一個,雖然給女皇帶來了不小的震撼,但還不足以左右她的判決。她是武姓人,自然更傾向於傳位給武氏繼承人。如果江山回到李姓人手中,那她這麼多年的努力豈不是付諸東流了?
女皇並沒有把婉兒的進諫放在心上,然而武三思卻暴跳如雷。他從未在婉兒麵前如此失態過,整個人就像一頭咆哮的獅子。
你瘋了嗎?那個李顯能給你帶來什麼?你讓他回來,那麼我呢?你又把我當成什麼?可有可無的玩偶嗎?
麵對武三思的質問,婉兒沉默不語。她的確隻是把武三思當成玩偶而已,然而這一刻,她卻那麼鮮明地感受到了武三思濃烈深刻的愛。
其實婉兒完全可以憑借自己的權力推薦武三思,幫他輕而易舉地取得天下,然後再名正言順地嫁給他,一步步走向皇後的地位,甚至可以效仿女皇,成為中國曆史上的第二個女皇帝。但是她沒有,隻因為她的心裏,裝著的是天下百姓,是黎民蒼生。
婉兒看著這個紅了眼睛的男人又一次高高地舉起手來,卻始終不舍得落下。她知道他完全可以打她,可以折磨她,但是他沒有,在看到她眼角裏那滴澄澈的淚珠後便由暴怒一下子變得慌亂。她看著他那麼笨手笨腳地給自己擦拭淚水,看著那麼驚慌失措地將自己攬在懷中,她知道,這個可憐的男人已經無可救藥地動了真感情。那樣的感情是致命的,是需要代價的。
而武三思的代價,就是認命地放棄太子之位。
隻是婉兒的心早已鎖死,愛情之於她,太過奢侈。
她任憑他將自己緊緊地攬在胸膛,聽著他一遍又一遍地說著婉兒我錯了……
那樣溫暖的懷抱,是那麼熟悉。多年以前的某個畫麵,又在婉兒麵前一點點呈現,然後又一點點模糊,溶蝕。
雖然如此,但婉兒還是堅定著自己的選擇。已經決定的事情,就不會反悔。當她看到自己的話在女皇麵前並沒有起到多大作用後,便開始極力煽動朝中大臣去女皇麵前輪番遊說。
在一個寧靜的午後,狄仁傑來宮中求見女皇。這樣的遊說已經讓女皇心疲力竭了,幾乎每天都會有那麼幾個人來找她商量皇儲的事。挺武派和挺李派明爭暗鬥,互不相讓。女皇時常會找借口避開這些人,但這一次來的是狄仁傑,是她向來信任又正直果敢的宰相,她也正需要這樣的人來為自己參謀。
女皇立即召見了他。這位正直的臣相毫不拐彎抹角,見到女皇後立即直奔主題。他和猶豫不決的女皇說道,姑侄和母子誰更親一些?陛下立子,那麼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為太子的話,卻從未聽說侄子為天子而祔姑於廟的前例。
這些話著實說到了女皇的心坎裏。向來是隻有兒子供奉母親的,卻從未有侄子供奉姑媽之理。從此後,女皇不再在立子立侄的問題上左右搖擺,畢竟這江山是李家的江山,更何況,武氏的幾個子孫實在不成器,著實難當重任,把江山交給他們,女皇自己也不放心。
女皇終於決定將流放在外14年之久的兒子接回宮中,讓他擔任儲君。
這個決定在朝中給了許多人安撫,但也讓煞費苦心的武氏集團受到了嚴重的打擊。武承嗣、武三思兩兄弟當太子無望,越來越無精打采。年長一些的武承嗣報了極大的希望,同樣也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在女皇旨意頒布的那天,他回家後就一蹶不振,大病了一場,終於在一片心灰意冷中一命嗚呼了。
武三思的情況相對好一些。他鬱鬱寡歡了一陣子後,就慢慢地認命地接受了這樣的現實。本來,就算是立武氏人為皇儲,首選也應該是大哥武承嗣。因此他並沒有像哥哥那樣將所有的希望都壓做賭注,縱然輸掉了這一場,他也並非一無所有。至少,他還有婉兒的鼓舞與幫助。
這樣的結果是符合了婉兒的心意的。但是她總覺得欠了武三思什麼,那種負疚感讓她總想拿什麼來彌補一下。然而這個一向唯利是圖的男人在她的麵前偏偏又百依百順,對她的話總是唯命是從。越是這樣,婉兒就越是覺得對不起他,就越是想彌補他。